末日浩劫_末日浩劫小孩出去不死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曾执导过《独立日》、《哥斯拉》、《后天》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新片《2012》一经登陆国内各大影院,随即掀起了灾难片狂潮。《2012》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地拿下首周末票房冠军,足以证明罗兰•艾默里奇凭借《后天》的成功积攒起来的超高人气。随着影片票房的一路狂升,评论的声音也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双方随即展开口水大战。观众中有人甚至患上了世界末日综合症,担心电影中的世界末日会在2012年真的来临。
  从外太空人入侵的《独立日》到核变异的《哥斯拉》,再到温室效应威胁地球的《后天》,罗兰•艾默里奇似乎对灾难电影情有独钟,在大银幕上缔造着他的灾难传奇。但这一次,他显然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后天》中的“小打小闹”――冰封北半球,而是决心“大干一场”――毁灭地球。《2012》中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地壳板块漂移、地球磁场倒转、中微子和太阳风暴等多重灾难因素令观众目不暇接,宏大的灾难场面和强烈的视觉刺激,已不是一句简单的“震撼”所能表达的。本文试图从主题、内容和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对《后天》和《2012》两部电影进行比较。?
  一、主题?
  两部影片都是科幻灾难片。科幻片,顾名思义即“科学幻想片”,是“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①好莱坞的科幻片题材丰富多彩,形式各有不同。按照科幻片和其他类型片的交叉情况,可以大致将科幻类型片分为科幻冒险片、科幻动作片、科幻史诗片、科幻灾难片等几个亚类型。外星人入侵地球、怪兽袭击人类、自然灾害和病毒传播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等内容成为科幻灾难片的御用因素,就这一点来看,艾默里奇可以称得上是科幻灾难片的忠实粉丝。
  影片《后天》讲述了因全球变暖造成温室效应,地球气候开始变异,人类面临冰河世纪威胁的故事。气候学家杰克在联合国全球暖化会议上提出:全球暖化会令极地冰雪融化,触发气温下降,令暖流消失,适合人类生存的温暖气候将会随之消失,新的冰河世纪即将到来。这种状况可能发生在一百年以后,或者几十年以后,甚至是后天(《明日之后》The Day After Tomorrow)。影片开头,导演借杰克之口说出主题:“如果我们不尽快补救,我们的子孙将为此付出代价”,环保的主题显而易见。但这个提议未能引起政界高层的足够重视,没过多久,一切预言都应验了:气候开始异常,暴雨、海啸、龙卷风、冰雪前赴后继,气温急剧下降,冰川时代不期而至。人类在肆意耗费地球资源之后,终于自食其果,导致流离失所。影片最后,一直倡导经济至上的前美国副总统,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向全国民众正式道歉,“多年来,我们以为可以任意损耗地球的资源而无需付出代价,我们错了。我错了。”首尾呼应,再次点题。影片的环保主题在人类经历灾难获得重生之后,被再次提起,告诫人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不言而喻。全球变暖已经是世界性的课题,阻止全球变暖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反映这一问题的电影,也开始层出不穷。《不可忽视的真相》、《改变世界的六度》、《家园》等影片在提醒人们关注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家园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警示作用。而投资1?25亿美元,票房收入5?4亿美元的《后天》无疑是商业化和环保主题结合的成功范例。
  在影片《2012》中,地球灾难则来自于玛雅预言,仅凭这一点,《2012》的影片立意和主题就输给了主打环保牌的《后天》。虽然2012年12月21日人类将迎来新纪元是玛雅人的预言,但影片中的许多内容更贴近于西方《圣经》的内容。影片以玛雅预言的推测为背景,虚构了2012年地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重大自然灾害,而这些灾难的起因是太阳黑子,由此引发了地震、火山爆发、地壳移动。这都属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素,与《后天》中通过人类的行动可以控制和影响的全球变暖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倡导人类保护地球、珍惜自然资源方面,《2012》无疑输给了《后天》。
  《2012》在追问“人类文明将何去何从”的主题上,试图“求全”,但也只能说是功过并存。既有政府的精心策划,又有成功人士的慷慨资助,更有科学家的保驾护航,“只保存人类的精英”这种不够人权的行为显然不能服众,所以又有了杰克逊一家的自救,通过自己的努力,登上了“诺亚方舟”,以此证明人人都有选择生存下去的权利。可惜,这些登上“诺亚方舟”的人,在翻开新纪元之际,只顾着庆幸自己还活着,而没有去缅怀或纪念一下那些死难者。“诺亚方舟”带着“人类的精英”和“自食其力”者,驶向天边的尽头。那些因政府隐瞒实情而不知道真相的人呢,难道死亡是他们应得的归宿?影片在这方面,只留下了大难临头时尴尬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于人类对灾难的思考、对地球的保护、对生命的探讨等命题都没有涉及。相比于《后天》保护地球家园的主题,《2012》显得不够深刻。?
  二、内容和情节?
  《后天》的故事核心是以气候学家杰克•霍尔一家为主线而展开的拯救与自救。在这部影片中,“以美国为中心、塑造拯救世界的美国英雄、拯救了美国基本上就等于拯救了全世界”等好莱坞惯用的手法比较常见。洪水、龙卷风等灾难场景大都发生在美国;塑造了一位近乎完美的美国英雄:勇敢、正直、善良的杰克,在拯救了美国民众的生命后,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救回了自己的儿子及其他幸存者;整个故事主要围绕着美国和美国民众展开。影片分两条线索来讲述故事,即父亲杰克的拯救之路,儿子山姆的自救之路。前半部分,杰克发现气候异常,说服美国政界高层,紧急疏散全国民众。后半部分则重点展现了他拯救被困纽约的儿子。不管是说服副总统,拯救美国民众,还是克服重重困难,拯救儿子的性命,始终紧紧围绕着拯救与自救的主题。首先,影片夯实了故事情节的基础,编织出来的故事使人信服;其次,它传达给观众的信念,是积极向上的,是充满了希望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影片《2012》,由于导演决定将灾难引向全球,因此单纯表现灾难中的美国已不太可信,于是印度、法国、意大利、中国等国家,都成了导演的目标,一场席卷全球的末日浩劫真的到来了。在这部影片中,打破了上述三条好莱坞惯用的手段:美国不再是灾难的中心,世界各地的末日浩劫在影片中均有交代;也没有塑造一位能够拯救全人类的美国英雄;影片不再宣扬“只有美国才能拯救全世界”,而宣称“要拯救人类,只有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这一点算得上是一个突破。但影片故事情节的拖沓和乏味,使这部耗资巨大的《2012》成为一部仅在视觉效果上做得不错的灾难大片。影片同样分成了两条线索:地质学家艾德里安博士和“诺亚方舟”为一条线索;杰克逊一家的“世界末日大冒险”为另一条线索。这两条线索都不太成功。首先,艾德里安博士从头到尾都在失败,预测到了灾难,却在时间上犯了错误,知道了各国政府联手封锁信息,却无力改变现状,只有在影片快结束时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打开舱门”的正义演说,使被挡在舱门外的人们登上了“诺亚方舟”,算是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
  仅这一条线索,显然不足以撑起《2012》的整个故事框架,一个总是失败的主角很难担当起拯救人类的重任。因此编剧又设置了杰克逊一家这条线索,可惜他们的经历过于幸运,甚至有些荒诞,很难令观众信以为真。以杰克和杰克逊同样的经历为例,在《后天》中,杰克掉进了突然裂开的巨大冰缝中;《2012》中,杰克逊掉进了突然裂开的地壳中。杰克用冰凿把自己吊在了半空中,在两位队友的帮助下,被拽了上来;杰克逊掉下去之后,只有其前妻乘飞机准备离开却不停回望的镜头,接着就是杰克逊突然从裂缝中爬了上来。相比较之下,《后天》中的镜头就可信得多,杰克逊“腾空而起”的本领叫人实在不敢恭维。如果人人都具有这样的超能力,地球毁灭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类似的情节在《2012》中比比皆是,从电台疯狂主持人到俄罗斯首富,从结识制造“诺亚方舟”的中国工人再到在毁灭数十亿人的大灾难中的死里逃生,杰克逊的幸运无处不在。他的逃生技能完全凌驾于大自然的力量之上,失真程度可见一斑。诚然,主人公总是活下来的那个人,这个定律很难被打破,但在《2012》中,这个定律过于一厢情愿,过于人为,这就使得观众很容易跳出剧情,更难真正做到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没有悬念,没有意外,加上让人视觉疲劳的特技轰炸,这些都削弱了灾难带来的紧张和刺激。
  在《后天》中,杰克拯救儿子的经历就可信多了。杰克能够从华盛顿赶到曼哈顿救出自己的儿子,首先,得益于杰克的职业。杰克和他的队友进行过极地作业,完全有能力展开冰天雪地中的拯救行动;其次,有两位队友和杰克的精诚合作,他们甚至愿意为了杰克牺牲自己的生命;再次,在大雪封路的情况下,他们靠着步行,一步步走到了曼哈顿的图书馆,救出他的儿子山姆。因为他们行动的真实可信,才会将观众带入规定情境中。观众才会跟随主人公一起经历人生的挑战和灾难,才会被主人公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所折服。因此当主人公历尽种种磨难获得成功时,观众也随之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情感的涤荡。可惜的是,这些真实因素,在《2012》中却消失殆尽了。失去了情节的真实性,影片中的“摩天大厦”也就成为了海市蜃楼,成了无本之末、无源之水。?
  三、人物塑造?
  展现父子情,是艾默里奇的长项,也是在这两部影片中用于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在《后天》中,杰克和山姆的父子情使观众潸然泪下。从日常生活来看,杰克是一个不太称职的父亲:太专注于工作,经常几个月见不到儿子……但他是关心山姆的,答应他的事一定会做到。从答应送他去学校到赶到曼哈顿去救他,这个父亲从未食言。杰克的人物塑造符合好莱坞常用的“带有一些小缺点的完美人物”的惯例。这位父亲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暴雨来临时,告诉儿子气温要急剧下降,要待在屋内,要不断保暖,自己会来救他。很多人在冰雪结冰后外出,而山姆听从了父亲的话,并要求大家待在室内,救了自己和朋友一命。大雪封路,整个城市被冰冻,朋友们告诉山姆,他父亲不会回来。山姆从未怀疑,说他一定会来。反对的声音,没有改变杰克救儿子的初衷;路上的艰难,没有抑制杰克救儿子的渴望;痛失的队友,没有阻止杰克前进的步伐。而长久的等待,也没有使山姆对父亲产生任何怀疑。当杰克和队友搜索到图书馆的位置,推开冰封的大门,进入长长的走廊,凭借门下透出的灯光最终找到山姆时……大家如释重负,观众期望父子重逢的愿望和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和愉悦。女友问山姆:“那是谁?”山姆回答:“我父亲。”父子情在这一刻达到最高潮,“父亲”成为了奇迹的代名词,成为信任的源泉,成为活下去的宣言。拯救儿子的父亲,成功自救的儿子,影片在这一对人物身上倾注的心血,在这一刻终于有了回报。人物塑造的成功,使观众愿意相信这个故事,相信这些情节。人物塑造的可信性,也大大增强了影片的可信性,并最终使“阻止全球变暖”这个主题得到观众的认同和支持。
  《2012》中,艾默里奇依旧没有放弃他擅长的父子情。杰克逊在拯救前妻及其一双儿女的同时,也赢得了儿子的谅解。杰克逊和前妻的丈夫驾车一路飞奔,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最终赢得了前妻和儿子的心。尤其是最后一段关闭阀门的情节,成为父子合作的重头戏。儿子偷偷跟随父亲潜入水中,两人合作成功关闭了阀门,救了“方舟”上所有的人。从最初对父亲的反抗、漠不关心到最后对父亲的认同、父子连心,两人的距离逐渐拉近,从感情的加深到行动的统一,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他们父子之情脉络的发展变化。与《后天》中父子两地分开不同,这对父子从灾难来临就形影不离,共同经历着惊心动魄、命悬一线的时刻,因此能带来一种紧张和刺激,增强了影片的悬念。影片在这一线索上的塑造,是成功的。父子由隔阂到理解,尽管是由重大灾难事件来完成的,仍然能够带动观众的情绪,打动观众的心。
  《后天》主要表现了人性勇敢、善良、向上的一面。从主角到配角,从观众心目中的英雄杰克、足智多谋展开自救的山姆、迎着海啸救助他人的山姆女友、坚持留下来陪伴病人的杰克妻子、敢于承认错误的副总统,他们在面对灾难时展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充分颂扬了人性的阳光与美好。他们顽强的生命力和毅力鼓舞着身边的受困者,引领他们穿越黑夜,走向光明,迎来新的时代。
  《2012》在讲述人类如何面对灭顶之灾时,真实而残酷地展现了世界末日的芸芸众生。有自私者,比如大富豪尤里只肯带自己的儿子上“诺亚方舟”;有无私者,例如飞机驾驶员,牺牲了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大家;有大义凛然者,意大利的总理带领全国人民一起祈祷;有人民至上者,美国总统选择了和他的人民在一起……善与恶、美与丑交织在了一起,展示了末日浩劫中的众生相。人物的性格更加复杂和丰满,比如自私者尤里,拒绝带他的情人上“方舟”,只因她背叛了自己;而当“方舟”的大门即将关闭时,他用力托起了儿子,自己却掉了下去。面对他人,面对亲人,他作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再如杰克逊的前妻,在灾难来临之前还和现任丈夫卿卿我我,而经历了灾难之后,又和前夫走到了一起,甚至面对丈夫的死亡没有表现出一丁点的难过心情……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整部影片,几乎可以称之为人类末日逃亡的大演习,几位主要人物,代表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民。从完整性来看,这次演习无疑是成功的。
  尽管导演宣称,《后天》只是《2012》的“微缩版”;尽管媒体宣称《2012》152分钟的片长,1400个特效镜头,平均每分钟向观众展示超过8个电脑特效;尽管看过影片的观众宣称:关于《2012》,《后天》中用过的有,没用过的也有,是《后天》的“加强版”,所有这些宣传,都不能掩饰《2012》先天的缺陷,那就是缺少一个好剧本。不错,相对于《后天》中龙卷风卷走好莱坞的标志、自由女神像被冰冻、滔天巨浪涌入美国各大城市的场景,《2012》中洛杉矶整体沉没、巴西耶稣像倒塌、梵蒂冈被夷为平地、巨浪掀翻约翰•肯尼迪号航母直撞白宫、喜马拉雅山被淹没等特技更胜一筹,但豪华的场景和炫目的特技掩盖不了剧情的苍白,而缺少一个好故事的影片也很难有真正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也使得《2012》很难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经典灾难片。
  ??[注 释]?
  ①许南山主编:《电影艺术词典》,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第18页。
  [作者简介]张瑞光:长春电影制片厂中级编辑。

相关热词搜索:浩劫 末日 末日浩劫 末日浩劫讲的什么 末日浩劫剧情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