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语录体散文
发布时间:2017-02-0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论语语录体散文篇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 A.《论语》 B.《礼记》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论语语录体散文篇二:浅论《论语》的语言特色
浅谈《论语》的语言特色
中本122班1202401224秦嘉丽
初次接触《论语》,是在小学时,那时就觉得《论语》是一本很有用的书,能让人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后来接触得越多,对《论语》的了解就越多。
很多人都以为《论语》是孔子写的,其实不是。《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后学编纂而成,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首创语录体散文集,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一共有二十卷,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能够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
较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所记录的内容很广,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全书一万多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篇名用的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如“卷一 学而第一”就是取“子曰:‘学而时习之’”的“学而”。《论语》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与“礼”,除此之外还有中庸、教育、孝悌、天命等思想。本书以记言为主,但在记言的同时也表述了人物的精神语态,展现了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 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 。《论语》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一,可见其重要性,而其艺术特色也是众多文人研究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其语言艺术特色。下面我也就其语言艺术谈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论语》最大的语言艺术特色是简洁。总观全书,从《学而第一》至《尧曰第二十》多为孔子所言或与弟子、时人相互问答的话,多以只言片语来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的学习、生活、做人的方法态度,处世立业的观点及风格。书中 对中心人物孔子的思想性格、仪态举止、个性气质的描写用语都十分简洁,描写孔门弟子的形象、其他人的动作神态也十分简练。例如《先进》一篇,通过列叙
孔子及其几位弟子坐而言志,通过简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孔子的言论和态度以及弟子们的性格举止的鲜明特点,突出展现了孔子和弟子们的不同风采,语言简练,却蕴含深刻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书中大部分语句以四言为主,简短精湛,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论语》第二个语言特色是浅显明了,接近口语化,亲切自然。由于《论语》是记录孔子和孔子弟子有关言论的记实性语录体散文,它不是官方语言,也不是有关文献资料的编撰,实际上是孔子和弟子之间教学、谈论的片断。孔子的弟子决定将老师及学子们的言论记录下来,因此很多内容都是接近原话甚至就是将原话记录。程颖曾发表言论说:“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自然”实际上就是说《论语》的语言口语化、通俗化。比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言酣畅,浅显明了,就像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言语中透露口语化通俗化特点,但也典雅凝练,给人亲切感,就其“俗”和“雅”来说,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形容也并不矛盾。
修辞手法多样化又是《论语》的一大特色。尽管全书中的语言简短浅显,但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俯拾皆是的。读《论语》,你不难发现比喻、对比、反问、设问、排比、反复、顶真等手法。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把“人”比作“朽木“、”粪土”,形象鲜明,突出人物性格,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具体易懂,富含说理色彩,“善于把抽象的哲理,凝聚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深奥的理论文字同时具有盎然的诗意”。孔子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因此他对其弟子的教育常常采用反问设问等方法。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用反问的语气提出问题,鲜明地表明作者的主张或看法;使用设问的修辞,达到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增强力量,激发感情的效果。都说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使说理叙事更紧密严谨,突出思想情感,又增强音乐感节奏感,是表情达意常用的手法。在《论语》中也不难发现用排比的例子,如“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论语》语言生活化,则其另一突出特点即是幽默。幽默不仅仅是在生活中才能表现出来,而在文学作品中也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1932年,当林语堂
先生创办一本旨在弘扬“幽默”的杂志时,刊名就定为《论语》。他在《论孔子的幽默》一文中说:“孔子自然是幽默的。《论语》一书,很多他的幽默语。因为他脚踏实地,说很多入情入理的话。”可以说,林语堂不仅是“幽默”文学的提倡者,也是将《论语》与幽默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人。因此说幽默也是《论语》的一大亮点,那么其例子也是很多的。《为政篇》的“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说:我和颜回谈论一整天,他都唯唯诺诺,言听计从,从没有不同意见,好像有点愚笨的样子。但他回去后却能不断反省揣摩,又能有所发明,这个颜回一点也不笨啊!可想而知,孔子一定是当着其他弟子说这话的,他一方面夸奖颜回,一方面也是暗示其他弟子:学习不仅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还要有勤于思考的精神,否则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孔子这种欲扬先抑、一波三折的言说方式,不是很有幽默效果吗?
《论语》能流传千百年,而且一直作为教育国家栋梁的教材内容之一,其内蕴含的思想道理也是终身受用,突出的特点也不是一言两语就能概括完全的,以上所述仅是个人的想法,日后再完善,使其更完整。
论语语录体散文篇三:论语
《论语》八则
一、 教学目的:
1. 体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 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3. 诵读欣赏。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基本字词的含义
2. 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
三、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明言警句,课上交流。
2. 《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3、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四、 教学时数:二课时。
五、 学法指导:指导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含义。背诵、积累,要求熟读成诵,正确默写,并能灵活运用。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研讨前四则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
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三、诵读欣赏。
1. 学生齐读。
2. 教师针对齐读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指正;范读;领读。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出加点的词这样读的理由。
3、自读两遍;齐背一遍。
4. 教师指导美读,指名学生朗读。
四、阅读探究
1. 第一则:
(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
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 第二则:
(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4. 第三则:
(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5.第四则:
(1)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
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
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巩固。进行背诵默写比赛。
1、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2、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六.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探究学习后五则
①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三、阅读探究
1. 第六则:
(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第八则:
四、巩固练习
1.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 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相关热词搜索:论语 语录 散文 论语属语录体 论语以语录体和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