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农村综合改革内容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与全国同步前进的贵州,在解放思想、冲破禁锢、大胆实践中,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框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昭示我们: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农村改革仍然是我省改革的关键环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我省发展的战略基础。
当前,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省改革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应对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
第一,创新农村改革发展思路,推动农村改革在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推进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发展,必须把握当前发展阶段的新特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农民群众的新期盼,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新突破,增创新优势。
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围绕农村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对农村制度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强调了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六项改革”。
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并作出全面安排,必将从根本上优化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第二,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假如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看作是一个“木桶”的话,那么,农村发展无疑就是其中最大的“短板”。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最需要加强的是农业基础,最需要扶持的是农村发展,最需要加快的是农民增收。从实践发展看,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紧迫问题,关键是靠发展农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就业门路。解决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远问题,根本在于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必须把走中国特色、贵州特点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增加农民收入摆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的重要位置,坚持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现代经营方式变革农业、现代知识培训农民,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着力解决制约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
集中精力抓好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今后五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50万亩左右,尽快建成人均0.5亩基本农田并长期稳定。二是做大做强生态畜牧业。力争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三是培育壮大优势特色农业。巩固烤烟、油菜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辣椒、茶叶、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四是大力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树立“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节约农业、绿色农业,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着力村容村貌改善,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积极开展利用沼气为主的农村新型能源,加快农村生态建设步伐,在建设生态文明和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五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和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马铃薯、优质油菜籽、辣椒、茶叶、中药材等优势农产品加工,逐步形成一批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六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整合培训资源,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维权等。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返乡农民工、回流农民工创业和就业。七是重视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贵州自然风光诱人、天气气候宜人、民族风情迷人的优势条件,大力开展以“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打牢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一是必须把扶贫开发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将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扶贫规划和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我省贫困问题。二是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开发的首要任务。坚持将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领导力度和投入力度,重点解决贫困群众的增收、饮水、上学、就医、住房等现实困难和问题。积极整合扶贫资源和支农资金配套投入,以发展产业为支撑,集中连片推进,加快形成以整村推进为基础的特殊贫困地区片区开发格局。将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羊、牛等草地畜牧业和茶、果等经济林产业,积极开展以生态产业为主的产业化扶贫。三是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推动社会资源不断地向贫困地区汇聚。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拓宽帮扶领域,重点加强经贸协作、产业发展、劳务输出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协作与帮扶。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材料基地和加工基地,组织各级机关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发动企业和个人与贫困群众进行结对帮扶。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进一步抓好我省新农村建设。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农民增收新产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二是加快村庄整治步伐,扎实稳步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治理。三是继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围绕“水、电、路、气”加大工作力度,加强以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通乡油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乡镇客运站、农村渡口码头、渡改桥建设等。四是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大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机制,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创业能力。推广黔西县太来乡“一户一策”经验,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帮扶低收入农户创业。五是创新基层民主形式,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根本动力来自不断更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坚持科技兴农,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突出提高良种化程度,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效配套技术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加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大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素质和吸纳新技术、采用新品种的能力,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步伐,鼓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技术创新和推广的主体。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三,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保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得到落实。正确贯彻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首先要求农村基层干部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方针政策,在贯彻中不走样、不截留、不打折扣,并模范遵守和执行。其次,在努力提高基层干部执行政策、坚持依法办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民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探索发展党员新机制。最后,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力度,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
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让农民群众当家作主,是对农民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好的调动。落实在具体实践中,就是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涉农法律法规,重点做好村级民主制度建设,坚持把党的领导、村民自治和社会法治有机结合。
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谐农村不仅是和谐贵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和谐贵州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着力于农业充满活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促进农村社会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我和谐。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撑和思想保证。(作者系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加快推进 农村 改革 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 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 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