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贵州 [加强地质工作 构建“和谐贵州”]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进一步明确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和任务。中共贵州省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完善了构建“和谐贵州”、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贵州”,不仅对我省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更为我省地质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地质工作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构建“和谐贵州”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强矿产勘查工作,为构建“和谐贵州”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构建“和谐贵州”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能快则快,不断为“和谐贵州”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矿产勘查是矿业生命周期的起点,是矿业的“孵化器”,矿产勘查为整个矿业和工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资源基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大多都是矿产资源提供的。贵州具有资源丰富,能源、矿产资源组合良好的优势,中共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我省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的战略部署。煤是贵州的优势特色矿产资源,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贵州煤炭资源总量达2千多亿吨,居全国第5位,素有“江南煤海”之称。但是,目前我省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仅占总资源的22.95%,煤层气的地勘工作仅处于起步阶段。贵州地热资源也较丰富。但勘查研究仅局限于区域性调查。贵州铝土矿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15.86%,位居全国第2,但目前可采储量仅占保有储量的36.9%,其中仅有49%的资源储量经过勘探,据有关专家推测,到2027年左右我省现查明的铝土矿资源将基本枯竭。磷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15.94%,居全国第二位,保有基础储量占资源总量的18.27%,静态保障年限仅为34年。金矿储量、基础储量的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仅为2.3和7.7年,按现在年消耗量,我省金矿资源保证程度已处于中度危机。汞与锑资源经过长期开采已濒于枯竭。由此可见,尽管我省矿产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程度还较低,必须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努力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增加资源储备能力,为构建“和谐贵州”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和基础支撑。
加强地下水勘查,为解决我省人民群众饮水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贵州省是一个水资源较丰富,但工程性缺水问题又十分突出的省份,年降水量1100mm~1300mm,全省地表水资源量超过120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60亿立方米。但由于地处典型的岩溶高原山地,降雨经地下渗流,地表难以存水,既使存水,也因山高坡陡取用困难,成本高。目前全省每年总供水量不到100亿立方米,不及水资源总量的10%。全省目前还有近1300万农村群众存在饮水困难或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0.41亩,远低于全国人均0.86的平均水平,一些大中城市发展也受供水条件的限制。目前,工程性缺水问题是影响构建“和谐贵州”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饮水问题已成为我省最基本的民生问题。贵州省地下水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赋存层位稳定,水质好,保证程度高,易于分散取水,就近开发利用,工程费用相对较低,对解决贵州工程性缺水问题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但由于贵州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勘查和研究程度较低,除主要城市和部分工矿区所在地外,大部分地区只能从宏观上提出地下河及岩溶大泉的平面分布和地下水资源的总量。因此,加强地下水勘查工作是当前构建“和谐贵州”最紧迫的任务,也是贵州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
加强工程地质工作,为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矿山开采,国防工程等提供地质科技支撑
工程地质工作是研究和解决工程中地质问题的重要工作,工程地质工作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掌握工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规律,提供工程设计、施工所必需的地质数据资料和评价意见,保证工程建筑如道路、桥隧、机场、水坝、厂房、大厦等的安全、经济、适用。过去,贵州省的工程地质工作已为矿业、水利、电力、建筑、国防等行业提供了大量及时准确的地质成果资料,开展了20世纪6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选址、瓮福磷化工基地重点工程,乌江大桥、坝陵河大桥、贵阳龙洞堡机场、国家亿公斤粮食储备库工程、国家天文台大射电望远镜台址、贵阳、六盘水等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等一大批重要基础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随着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和贵州省“十一五”规划实施,现代大型工程建筑也向着高、大、精、深发展,使贵州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许多新的工程地质问题,特别是中共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贵阳至广州的快速铁路和夏蓉高速公路贵阳至水口段”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及抓紧抓好我省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工程地质工作,发扬我省工程地质勘察队伍不畏艰难、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为贵州省的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地质科技支撑。
加强农业地质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和谐贵州”提供更为准确、翔实、高质量的农业地质信息
“三农”工作是包括构建“和谐贵州”在内的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地质工作是新时期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当代地质工作积极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地质工作和农业历来密不可分,早在19世纪中期,欧洲学者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首先提出“农业地质”的概念,主要包括农业生长地质背景、农业土壤地质调查和研究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的农用矿物岩石应用。我国地质工作长期以来也从未脱离为农业服务的宗旨。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贵州农业地质工作已进行了20多年,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发展到逐渐成熟阶段的历史进程,为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区,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保证粮食安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当前,要把正在进行的贵州农业地质调查作为加强地质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贵州”的重点任务来抓,根据中共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布置和要求,以贵州农业地质环境为基础,以实现种植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并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为目标,通过典型地段特色农产品及当地地球化学背景的研究,找出特色农产品对地球化学背景的适宜性;通过全省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的研究,进行农业地质背景分区,为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地学方面的科学依据。
加强旅游地质工作,服务贵州旅游产业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我省的经济支柱产业,并投入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力度,这是非常符合贵州省省情和自然资源特征的发展思路。中共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建设旅游大省的要求。我省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发展潜力大,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贵州地质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贵州旅游资源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地质地理景观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完美结合。得天独厚鬼斧神工的自然地貌景观都是特殊地质作用的产物,瀑布、峡谷和山岳是地壳运动的见证;峰丛、石林、溶洞是岩溶作用等多种地质作用的产物;古生物化石群直接记录了生命演化过程;观赏石则是地质作用结果的精品荟萃。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所依据的客观物质环境也是受地质条件制约的。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不仅解释了自然风光的成因,也解析了民族文化的特质。在雷公山、清水江和都柳江流域,碎屑岩的地质特征有利于高大树木的生长,于是碎屑岩适生树木杉树等成为聚居于此的苗族和侗族的重要生活材料,造就了吊脚楼、风雨桥、鼓楼等民族文化特色。而在南北盘江流域等地,海相沉积成因的石灰岩地质特征就是薄层状,于是石板成为聚居于此的布依族人民的生活材料,造就了石板房、石板上制蜡染的民族文化特色。加强旅游地质工作对加快我省旅游资源开发,充分发挥我省旅游资源的组合优势,提升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建设旅游大省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环境地质工作,改善人居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贵州省的基本省情,地质环境特征,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决定了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贵州”,必须加强环境地质工作,针对我省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岩溶石漠化严重,地质灾害频繁等地质环境问题,以我省地质环境监测总院组建和挂牌为契机,重点开展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完善全省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预报网络。加强铜仁地区、毕节地区、遵义市、六盘水等地质灾害高度易发生区地质灾害调查治理和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及脆弱性评价,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5万调查评价。运用贵州地矿局首创的石漠化地学治理模式和实践经验,加强我省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全面推进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当前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要大力加强矿区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治理,实施地质环境保障工程,全面提高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水平。(作者系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厅长/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供图)
相关热词搜索:贵州 地质 构建 加强地质工作 构建“和谐贵州” 加强地质工作 贵州地域文化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