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茶叶动态烘干机对秦巴毛尖茶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9-02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茶叶动态烘干机是新近研发的广泛应用于炒青绿茶生产线的二青烘干机,对提高炒青绿茶的品质有着重要作用。秦巴毛尖茶产于江北茶区的陕西省镇巴县,所产的茶鲜叶芽叶肥壮,成品茶外形松泡。本文通过将茶叶动态烘干机运用于卷曲形名茶秦巴毛尖初制之中,对改善秦巴毛尖的外形、提高其感官品质效果显著。也为卷曲形绿名茶生产提供借鉴。
关键词:动态烘干机;秦巴毛尖;品质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属江北茶区,镇巴产茶历史悠久,始于秦汉,曾被作为多朝贡品,“雌鸡岭上茶,白河井中水”便是最好的见证。全县现有茶园11万亩,年生产茶叶4000余吨,主要产品以汉中仙毫、秦巴毛尖、汉中炒青为主、红茶等其他茶类为辅,以无污染(输京水源地、全国生态示范县)、富含硒(与紫阳同处中国第二富硒地理带)、香高、味浓、耐冲泡的优异品质深得消费者认可,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 秦巴毛尖的品质特征
1.1 秦巴毛尖概述
秦巴毛尖是镇巴县茶叶技术指导站茶叶技术人员于上世纪80年代在历史贡茶“中园毛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制茶工艺研制出来的半机械化生产的烘炒型中档名茶,1986年6月在中国农科城杨凌通过了由中国茶叶界泰斗王泽农教授、阮宇成、程启坤、沈培和研究员及王自佩、吴幼婷等茶叶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科技鉴定。阮宇成研究员品饮秦巴毛尖茶后,挥毫题写“秦巴名茶放光彩,毛尖一杯精神爽”。程启坤研究员留下了“秦巴毛尖茶、色香味俱佳”的赞幅。该茶利用镇巴独特的自然优势生长的茶树,选用一芽一叶初展到一芽二叶鲜叶,经过摊放—杀青—清风—揉捻—解块—初烘—毛火—足干—提香—精选而成。秦巴毛尖不但兼具汉中仙毫优雅的形态,汉中炒青的浓郁口感,而且还具有自身独特的香气。自上市以来就以其形美、香高、味醇、耐冲泡、富含硒的优良品质深的消费者的认可,在汉中、西安、北京、甘肃、山西、河南等地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消费者,市场半径呈逐步扩大的趋势。
1.2 秦巴毛尖茶品质特征
外形肥壮秀嫩,茸毫显露,色泽嫩绿,栗香高锐持久,滋味浓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完整亮丽成朵。
2 茶叶动态烘干机主要技术参数
本文所使用的茶叶动态烘干机为浙江珠峰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CHT-60型茶叶动态烘干机。技术参数如下图:
3 使用動态烘干机对秦巴毛尖品质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本次对比试验时间为2016年4月6日,所使用的的茶鲜叶为紫阳群体种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一叶茶鲜叶(其中一芽一叶初展60%,一芽一叶40%),鲜叶数量为240kg,均使用6CFS60热风杀青机杀青(杀青程度一致),杀青后摊晾90分钟,使用6CR40/4揉捻机组揉捻(投叶量、加压时间、方法、揉捻程度均相同),揉捻叶解块后分别采用初烘(6CH60动态烘干机)—毛火(6CHP200烘干平台)—足干(6CHP200烘干平台)和初烘(6CHP200烘干平台)—毛火(6CHP200烘干平台)—足干(6CHP200烘干平台)两种方式干燥。对干燥后的茶叶组织专业评茶员进行感官审评。
3.2 感官审评结果
4 结果分析
4.1 使用动态烘干机对秦巴毛尖外形的影响
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的秦巴毛尖茶由于揉捻叶在烘干机筒体转动过程中进一步起到了紧条的作用,更利于秦巴毛尖茶条索紧结;但是揉捻叶在与动态烘干机筒体摩擦过程中也容易造成茶毫脱落,使成品茶不易达到白毫显露的效果;而揉捻叶含水量高,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其高热风能够迅速降低在制品的含水量,不易发生“湿热闷黄”,让秦巴毛尖茶的干茶色泽更绿。
4.2 使用动态烘干机对秦巴毛尖内质的影响
4.2.1 对汤色的影响
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的秦巴毛尖,揉捻叶失水均匀、失水速度快,形成干茶色绿,开汤后汤绿程度明显优于传统方式加工的秦巴毛尖;同时因为筒体转动的“脱毫”作用让秦巴毛尖汤色更清澈明亮。
4.2.2 对滋味的影响
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的秦巴毛尖因其揉捻叶在与烘干机筒体摩擦过程中细胞进一步破碎,冲泡后水浸出物更多,滋味更浓;而筒体转动过程中“脱毫”轻微降低了茶汤的鲜爽度。
5 小结
综上所述,茶叶动态烘干机在秦巴毛尖茶加工过程中的使用效果:一是使用茶叶动态烘干机加工秦巴毛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手工辅助紧条的劳动强度,整体降低了企业的加工成本。二是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的秦巴毛尖汤色清澈明亮、滋味更浓符合秦巴毛尖茶主销区—大西北人的饮茶要求。三是使用动态烘干机加工的秦巴毛尖,筒体转动摩擦“脱毫”,使成品茶不易达到白毫显露,开汤后茶汤鲜爽度有所下降。茶叶加工机械化、智能化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方向,而茶叶动态烘干机已在陕南茶区大面积使用推广,各加工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特性选择使用,改良加工工序,扬长避短,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
参考文献:
[1]郑宗林、蔡如桂,汉中茶文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70-74
[2]陈孝钧,茶叶标准化实用新技术,113-115
[3]陈宗懋,杨亚军。中国茶经,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年,529-542
作者简介:唐志刚(1981-),男,陕西镇巴县人,助理农艺师,长期从事茶叶栽培与加工技术推广工作。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巴县茶叶技术指导站)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