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散文

发布时间:2017-02-0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师爱散文篇一:关于爱师敬师的文章

我爱我师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一年年的时光,渐渐划过,曾经教诲我们的师者,他们还好吗?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老师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成长路上,伴随着浓浓的师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老师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老师的爱是超凡脱俗的,是无私的,这种爱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促使每一个学习不断的实现自己的追求,达到理想的彼岸。所以,我爱我师。 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为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传播,继承和发扬发挥了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育了一代一代的新人。所以,我爱我师。

中华民族素来讲究尊师重道,这不仅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同时也从中体现出我们的传统美德,我爱我师,我尊重老师的劳动。教学是一种很细致的脑力劳动。老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设计每一个教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仔细批改每一份作业。老师的工作是辛苦而有繁重的。所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是我爱我师;同样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正确对待老师提出的要求,真诚地接受老师的批评,使自己不断进步,也是我爱我师;持之以恒,勤

学奋进是我爱我师;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求知,是我爱我师。

老师就是严冬中的炭火,酷暑里的浓阴,雾海中的航标灯。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他们用渊博的知识和创造性的劳动,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和技能,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给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把学习的金钥匙支配到我们的手里,引导我们学会学习。所以,我爱我师! 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了引路人。老师教我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引导我们走好人生之路。当我门遇到挫折的时候,老师帮我们撑起前进的风帆;当我们遇到困惑和迷茫的时候,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当我们取得成绩不骄傲的时候,老师的及时点拨让我清醒。我们离不开老师的指点和帮助,我爱我师。

师爱散文篇二:师爱

师爱

邓秋玲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山水延续了生命。而师爱却给了生命以力量,给了生命以色彩。师爱,如山的沉稳给以敦厚,无私而永恒。老师的敦敦教导,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源远流长,深深铭刻在心中,默默地在我们灵魂深处撑起一片绿洲。

小时候总觉得老师是一把金钥匙,带领着我们来到闪着金光的知识大门前为我们慢慢地开启智慧之锁,老师是一只渔船,将我们的天真渡过去,将幼小送过去,老师是一根红烛,将我们的前程照亮,让我们勇敢地向前走,在途中,照出了我们的短处,照亮了我们的长处,使我们拥有了一种近乎超能力的力量??花开花落,岁月匆匆流过,却不知哪年哪月漫漫人生路,有老师的爱伴我上下求索,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记得第一次参加工作,第一次为人师表,第一次担任班主任,第一次拿着教师用的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第一次给同学们上班会课,第一次参加全体教师大会,第一次听见有人喊你老师好,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间或者是放学的路上。第一次批改学生的作业,第一次阅读同学们的周记,分享同学们的心情;第一次和同学们围在一起相互交流,彼此了解。第一次集体备课,第一次上公开课的情景,第一次听课、评课的情景??无数次的第一次,那种心情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激动,紧张,兴奋,充实,快乐。 虽然被学生称做“老师”,但

我觉得自己仍然是一名学生,是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通过学习与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难,做一名合格的优秀老师就更难了。但每每听到学生们一句句“老师好”的真诚问候,我便在心底更加坚定了那份最初的信念。

冰心老人说过 “爱在左,智慧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撒,随时开花,将我们的教育之旅点缀得馨香弥漫”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更是老师的首要天职,这其中“爱”便是根本。只有全身心的热爱学生,时时刻刻地眷恋学生,学生才会被爱的深切、真诚,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正确的去面对挫折,对生活学习充满了信心。爱孩子就要做到:

一、爱学生就要全面了解学生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教育工作、避免教育盲点以及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初接新班,我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没有什么缺点,再了解孩子以前的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了解了学生的一切,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关怀他们。

二、爱学生就要关怀体贴学生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

大的精神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里有一点特别要强调,老师关怀体贴学生要全面、公平,这是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和要求。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更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三,爱学生就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闪光以肯定。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赏识,激励他们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点燃他们内心上的火花,在工作中,千方百计地挖掘和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通过学校各项团体活动展示自己,从自尊感中汲取力量,让每个学生宣告“我”的存在。

在我的努力下,孩子们懂事了,懂得了如何去爱,懂得了怎样做人;孩子们进步了,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在众人的面前展现自己的风采。当我班六一节目获得阵阵掌声时;当孩子们在班中活动课上尽情歌唱跳舞时;当孩子们捧回一次次奖状时??我欣慰的笑了。孩子们在成长,我也在进步。

平凡的生命、流逝的生活,能够支撑起生命中永恒的,永远是最质朴的最原始的坚强斗志和爱的动力。捧一抔泥土,只有它最芬芳,可以开出一切美丽的花朵——仅仅需要的是,一份用心的耕耘。我知道我不是救世主,但我想尽我所能,多给孩子们一点爱。我愿做好孩子们的领路人,护送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让孩子们在我爱的掌心里芬香四溢,快乐的成长!

师爱散文篇三:师爱

1、厚爱后进生。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只是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我国教育家夏丐尊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可见,老师对学生实施关爱的教育方法,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后进生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可能会使他们造成一种畸形心理,自觉不自觉地抵制外来的意见,因此,教师更要加大投入情感的浓度,怀着强烈的爱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帮助他们树立起做人的的尊严。教师对后进生的爱,决不应该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 平易近人”,而是教师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以自己亲切、和善的师者风范感染激励学生,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只有这样,教师对后进生的爱才可以使他们化冷漠为热情,化萎靡为振奋,化懒惰为勤奋,从而使之受到鼓舞,解除焦虑和压抑,进而产生积极上进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平时多与后进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主动去做后进生的良师益友,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后进生从喜爱老师到喜欢所教的学科,这样,后进生就由厌学到喜欢学,从而激发了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厚爱后进生,能更好地建立师生间的情感关系,消除师生间的情感障碍,使后进生保持平和的心态,努力学习,同时,也能使教师更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教师对后进生进行针对性教育。

二、要热心爱护学生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 “ 凡是教师缺少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师爱既是所有学生的心理需要,更是“ 后进生”的渴求。对“ 后进生”,教师应持正确的态度,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方法上不简单化。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树立起每个“ 后进生” 都可以教育好的坚定信念。热爱“ 后进生”,关心“ 后进生”,他们才会信任你,才会听从你的教诲。

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绝不能歧视后进生,而要多尊重、多信任他们。例如,在课堂上,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多发表意见,即使有偏差,也不能挖苦,要多鼓励。对他们的作业,力争做到“面批”,要多给他们“吃小灶”。这样,才能使后进生充分体会到教师的真诚关爱,从而使他们从根本上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并尽快由后进生变成优秀学生。教师对后进生要做到“爱而不恨,教而不训,管而不放,拉而不推”。

比如在课堂提问时,我们就不能只提问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更要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教学中,让他们的思想没有时间去开小差;在班级活动中,我们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对父母离异的学生,我们要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则应寓爱于严,严中有爱。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后进生,从思想上爱护,在生活上关爱,在学习上帮助他们,不歧视,不打骂,利用课余时间多与之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宽容是一种信任和激励。对后进生出现的问题要正确对待,不要让“训斥、罚站”剥夺了学生的自尊,对后进生的转化,都要经历“违反——教育——再违反——再教育”的过程,切忌操之过急。

当我们自然而然地把“ 后进学生”看作朋友时,这些顽皮的孩子也会不知不觉地把我们视为“ 哥儿们”。比如利用节假日与“ 后进生”“ 吃喝玩乐”, 有时这样的活动也被当做对进步学生的奖励。当学生忘记了我是他们的老师而和我一起摸爬滚打时,我想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在这种没有师生界限的交往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共同的欢乐。

2 多施爱心。教师爱学生是教师要关心、信任、理解、帮助学生。师爱对学生发展起的作用是重大的, 正如罗森塔尔效应所指出的: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期待将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作用, 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使他们感到我在教师“心目中”, 从而努力学习, 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教育后进生采取这种

措施最有利也最有效。

关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所以我们教育学生要从关爱入手,可以说,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温暖他们的心;惟有爱,才能修补他们心理的困惑;惟有爱,才能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正因为有了师爱,才能帮助后进生重拾自尊,再有自信,才有助于他们进行自我教育,才使他们实现质的飞跃,逐步从后进走向成功。总而言之,要想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首先就要无私奉献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一片真挚的情,一颗赤诚的心,因为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基础,更是做好后进生教育和转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 倾情关爱,春风化雨

教育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活动。但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内因的作用是教育取得成果的关键。爱正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动力。爱犹如春雨,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后,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励进取。 反之,如果我们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老师的偏爱就会强化一部分学生的自负心理,而我们的冷淡则会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阂。然而我们怎样才能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们呢?

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后进生更渴望教师的爱。教师应努力做到对后进生不排斥,不讽刺,不惩罚,多关心,多体贴,多帮助,用真诚的爱心创设一种温馨的氛围,促使他们鼓起勇气,仰起笑脸,昂起头来走正道。

教师对“ 后进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

2.厚爱后进生,用真诚的师爱来滋润

后进生的心田教师对后进生的爱应该是深情、真挚的爱。爱,又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更多的给予,关心加责任感,尊敬加理解。作为教师,对在思想或学习上一时落后的学生要充分体现出“偏爱”和“信任”。

2 倾注无私的爱心,感化后进生

班主任作为班级这个大家庭的家长, 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主心骨。班主任要有高度责任感和热情, 关爱自己的学生, 融化“后进生”心灵上的坚冰, 打开其尘封的心扉, 师生关系才会融洽。这就要求班主任“勤”字当头, “细”字贯穿, “实”字见效, “爱”字感化。这个“爱”字贯穿于整个“后进生”教育转化过程。

一、要转化后进生, 就要偏爱后进生

教师只有偏爱后进生, 对后进生满怀热情, 态度和蔼, 才能使后进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 进而才愿意亲近老师, 跟老师说心里话。少批评多鼓励, 多关心帮助。在处理后进生、优秀生和班干部之间的矛盾时, 也要体现偏爱后进生。首先, 要让优秀生或班干部先找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然后再鼓励后进生说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优生或班干部帮助后进生。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效果很好。

爱心:转化过程中的催化剂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充满幻想,喜爱模仿。但是后进生还有自身的特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交织在一起,思想和行为常处在矛盾之中,对家长、教师、同学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对前途失去信心,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特别在思想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他们感到师长的慈爱和关怀,从而最大可能地消除师生间的隔膜与对立情绪,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教育是一项充满感情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后进生的爱是做好他们转化工作的重要前提。大量事实证明,只有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理解、学校的温暖、教师的关怀、同学的友情时,才能逐步消除他们对家长,教师的戒备乃至仇视心理,才会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最终达到良好的转化效果。

1 “爱”字当头,注入动力

造成学生后退或停滞不前的原因主要是后天多种消极因素的影响, 除了家庭和社会因素外, 学校教育工作失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后进生往往由于遭到过多的批评、训斥和惩罚,长期缺少温暖和爱,从而有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很容易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这种情绪一旦产生,对他的思想、成绩都是极其有害的, 教师需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教育管理。在后进生转化中,我非常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 对后进生付出了更多、更深沉、更细致的爱,使其感到老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他、爱护他、尊重他、有助于消除他们对抗心理和自卑感,乐于接受老师的指点, 主动接受教育。一、以爱来感化教育后进生

许多后进生由于家庭、社会、环境中消极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负面效应,在思想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心灵上遭受过伤害,他们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受家长斥责、惩罚,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的歧视、批评,同学的嘲讽、挖苦等,以致使他们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对这种缺乏温暖的学生,班主任应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热爱。人们常把老师对学生的爱誉为“点燃和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焰”,老师对学生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可使人的精神愉快,给人以温暖和动力。后进生也渴望长辈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他们尤其渴求和珍惜师爱。但因为自身及外界的各种原因,他们往往得不到更多的爱。而且已“跌爬滚打”了多年的他们,大多已与老师、父母等经过了多次交锋,甚至“身经百战”,在心理上逆反心理极强,此时再以硬对硬,多会适得其反。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殷殷的关爱建立起师生间真挚的感情,则往往会收到神奇的教育实效。

三、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场“心灵战”。班主任应该是心灵世界很丰富的人,把学生当“人”看,就要对学生付出爱心,观察细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有爱心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优质核心和基础、前提和条件。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对待后进生,首先应多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多从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心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互尊互敬,关系融洽,心理相融,情感相通,乐于交流,易于沟通,各种教育就会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对老师尊重、爱戴、感激、信任,会倾心于老师,乐于接近老师,向老师打开心灵的窗户,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细心地去观察,持之以恒,对症下药。对于后进生开始帮助他们的时候,进步并不是很明显,考试成绩仍然不理想。我并没有说他什么,只是耐心给予指导,并在课下与他沟通,和他一起总结成绩与不足,端正其学习态度,关心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其严格要求。

爱是春风,她能唤起后进生沉睡的心灵;爱是春雨,她会滋润后进生干枯的心田;爱是烈火,她会点燃后进生希望的火花。

热爱和关心差生,最终要落实在关心和促进他们的学业和思想品德的进步上。教师要善于利用表扬奖励等手段来激发他们上进的动机和兴趣。实践中,肯定差生的某个词用的好,某个句子用的好,某句话说的好,某道数学题解的好等,都可以成为激发差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契机。这样,一次次的成功,有利于在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动机和兴趣之间形成良好的循环,只有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体验成功的乐趣,才能燃起希望之火。

1 爱心激励法

由于后进生常常具有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教师一定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就像农民对弱苗那样,给他们多一点保护,多一点浇灌,使他们和其他幼苗一样,能茁壮成长。平时多与后进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主动去做后进生的良师益友,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后进生从喜爱老师到喜欢所教的学科,这样,后进生就由厌学到喜欢学,从而激发了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关爱后进生,能更好地建立师生间的情感关系,消除师生间的情感障碍,使后进生保持平和的心态,努力学习,同时,也能使教师更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教师对后进生进行针对性教育。

爱心是学生树立信心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支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 而如果孩子在冷漠

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没有爱,就不可能赢得孩子的心。 事实证明, 一个被教师关爱的学生,常常会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对于"后进生”,教师更要增加感情投入, 用爱心抚慰, 创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 使后进生尽快摆脱自卑感,树立起自强的信心,奋起直追。

1. 用爱心呵护

教师要有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胆忠心,要坚信只有教不得法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师的爱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似涓涓细流,时时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教师要从思想上爱护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寒热冷暖要时时放在心上,从学习上帮助他们,督促他们学好各门功课,掌握技能,使他们从内心深处为之感动,愿意接近教师,信任教师,能主动接受教育。

二、全面关心,了解后进生。

后进生大多表现冷漠、孤僻、多疑、固执、叛逆等不良性格,他们既不关心集体,对同学(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师爱散文)又不友爱,对老师也缺乏尊重,真可谓是“铁石心肠”。对于这些学生,如果缺乏老师和同学的关心,缺乏老师和同学的爱,就无法拨动他们心灵深处的琴弦,引不起他们在感情上的共鸣。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去了解、关心后进生。

二、“情”为基础,主动接近,宽容接纳。

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我们的教育失却了一些最不该失却的东西:爱心、关怀、理解。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用这些情感内容填平师生间形成的情感沟堑,修补他们因受不良影响而形成的心理障碍,点燃他们胸中的希望。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站在关心他们成长进步的立场上,和他们一起共度难关;教师要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教师要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教师要以耐心期待他们转化,鼓励和引导他们确立新的行为目标,不断肯定他们新的行为模式和进步表现,促使他们从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在不断的交流中,后进生就会从教育者那里吸取力量,不断进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有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转化工作就有了良好的开始。 ② 让真诚的爱感染“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指责他。”“后进生”因其心理过程和经历过程的某些持殊性,往往比其他同学容易犯错误。我们老师应该以满心的爱去宽容、理解,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子女或是兄弟姐妹一样去呵护他们本来善良的心。当我们以这样满怀的爱去关爱、宽容和帮助那些“后进生”时,他们一定会受到感染,并愿意接受老师提出的任何转化方案。

1.用偏爱之心,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1后进生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作为教育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赢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2、多一点爱心。这些孩子本是十分可怜,由于养成了不良习气,又变得让人讨厌,因此一般的教师宁可多关心其他孩子,也不愿爱一点他们。作为富有责任心的班主任却不能袖手旁观,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给他们一些帮助,不失时机的或询问,或纠正,或鼓励,语言委婉亲切,让他们有受尊重感,使他们时刻感觉到老师喜欢他们。在班级活动中,委以重任,这样既能有效的约束他们的行为,又让他们有价值感、成功感。同时,发动班干部接近他们,主动帮助他们,从正面影响他们,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1、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

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4、 倾注爱心,“感化”后进生

对于后进生,最忌讳的莫过于“放弃”和“歧视”。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用爱心精心呵护。许多后进生恰恰是缺乏“爱”的产物,因此,在他们身上倾注满腔关爱之情,无异于“久旱逢甘雨”,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中职生,十六、七岁的年纪,不管怎样“后进”,绝大多数总还不至于是不近人情的“冷血动物”。在给学生以思想,学习上的关心和教育的同时,在生活上多多过问,有时节假日请其到家中共同进餐亦未尝不可。我校十佳班主任毛元爱老师在2006年所带的班级中,有一名男生在外面参加群殴,被打伤了,该生住院期间,毛老师几次把鸡汤炖好后送到医院,学生和家长很受感动。这名学生主动承认错误,认识问题,配合学校解决问题,在思想和行动上后来都有较大转变。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学校生活的温暖,另一方面让他们觉得老师并不因其后进而置之不理,照顾了自尊心。另外,将乡情、亲情应用于后进生常会激起心灵的震撼和积极的影响。我校从2006年起,发起“老师、家长、学生心连心活动”,许多后进生因感到对不起父母抱头痛苦,也有的后进生感到对不起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帮助与老师抱头痛苦。感染力强,这样的活动场面令学生感到家乡父老的期盼,父母兄妹的辛勤耕作、老师的照顾和教育而汗颜后悔,成为用爱心感化学生的动力。

二、给后进生予厚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是有足够的魅力去影响学生的。

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关爱优生是很自然的事,优生生病时,老师们会嘘寒问暖,学习上有什么困难,老师们会很热情帮他们解决,会为他们开小灶,给他们补课,他们犯了错误,老师们会轻描淡写说一句以后要注意了事。优生心里得到的关爱已经多得装不下了。而对迫切需要爱的后进生,许多老师却只有怨没有爱。爱后进生很难吗?答案是否定的,只需要撇开“后进生”的外衣,视他们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视他们为自己的儿女。况且这些后进生需要的爱并不多,只需要教师在空闲时找他们谈谈心,多了解他们,并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关心。后进生是会体会到温暖之情的,而且会受到感动,并进而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一、给后进生“一份关爱”

为后进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于渊博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当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

对后进学生要讲究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爱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问题学生的爱戴和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在老师们眼里最喜欢的当然是那些优秀的学生。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往往容易被我们老师所忽视。而他们最需要的恰恰是我们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爱,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的爱。为了转化这些学生,我经常有意识地去亲近他们,比如摸摸他们

从辅导后进生的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受到,这类学生最需要的是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孩子们犯了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宽容、善待他们。那样,他们的学习成绩得到普遍提高,有些后进生还会成为学习标兵先进个人等。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师爱 关于师爱的诗歌散文 师德师爱演讲诗歌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