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拴住了吐蕃王朝
发布时间:2019-09-0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崛起于青藏高原。它曾经是与唐朝抗衡长达200年的地方政权。当时的唐朝曾经与吐蕃多次作战,但往往胜少负多,唐朝名将薛仁贵曾经与吐蕃交战,在青海的大非川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唐朝甚至被迫答应和亲的请求,并缴纳给吐蕃一些贡品,以换取与吐蕃的和平。后来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国力衰减,吐蕃内部也经历了内乱,实力大不如前。不过吐蕃还是有攻陷唐朝都城长安的战绩,让唐朝不得不重新向吐蕃缴纳贡品。
然而当中原地区经历短暂的五代十国,由宋朝统一天下后,曾经强悍的吐蕃竟然变乖了,再也没有了袭击中原的勇气。从吐蕃内部来说,的确经历了由宗教引发的大混战,导致原本统一的吐蕃王朝四分五裂,最后形成了喇嘛教控制的各小国分立的状态,没有实力向外进攻了。然而从历史进程看,宋朝及以后的各个朝代,藏族政权都心向中原王朝,摆出一副绝不与中原王朝对抗的恭顺态度,而且积极谋求与中原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和平交往。
为什么从宋朝开始,青藏高原上的民族就不再与中原王朝对抗,反而对中原王朝有了强大的向心力呢?
吐蕃变乖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内部政权变弱了,更重要的原因是经济上的,特别是一种让高原民族向往的东西——茶叶,让凶悍的民族变得温和了。
众所周知,茶叶的原产地在中国的云南地区,在古代,茶叶也广泛种植在我国南方地区,从云南、四川一直延伸到江浙一带。而在寒冷的青藏高原,茶树是无法存活的,那里不出产茶叶。所以高原民族早期也不知道茶叶这种东西。
然而随着吐蕃强大起来,藏族人也开始接触到茶叶,茶叶逐渐融入高原的生活中。唐朝人曾经记载,唐朝官员出使吐蕃的时候,在自己的帐篷里烹茶喝,结果被吐蕃的赞普(即国王)发现后问,这是什么东西。官员回答说这就是清除烦恼、解渴用的茶。赞普说这东西我也有,让人拿来后指给唐朝官员看,说这个是寿州的,这个是舒州的……显然,赞普在炫耀自己拥有很多的茶叶。这个故事也说明到了唐朝后期,至少在吐蕃上层已经有了饮茶的习惯了。
自从接触到内地的茶叶后,藏族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饮茶成风,争相竞求。到了唐末宋初,藏族人已经普遍饮茶,形成了对茶叶消费的强烈依赖,民众中甚至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
藏族人对茶叶的使用和内地人是不同的,他们对茶叶需求量之大也是外人难以想象的。酥油茶可以说是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藏族民众的一大发明。酥油茶的制作方法,是将从内地输入的紧压茶,比如砖茶、沱茶、饼茶等,弄下一块放入锅中,熬制成浓浓的茶汁,然后把茶汁倒进木制的酥油茶筒,往里面加入酥油、盐和一些香料,用棍子在茶筒里上下抽动,混合均匀,酥油茶就制成了。
饮用酥油茶能够给人提供大量的热量,更不用说还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甚至还能避免人的嘴唇干裂,这些优势对于高原上生活的藏族人来说真是巨大的福利。而且藏族人多食肉和乳制品,以及青稞炒面——糌粑,都需要清香的茶来调剂味道、解油腻和助消化。于是酥油茶成为藏族人的主要饮品,从早到晚几乎茶碗不离手,每人每天少说也要喝上十几小碗酥油茶,才觉得浑身舒坦。藏族地区的喇嘛寺一打酥油茶,就是一大锅一大锅的,一天从早喝到晚。有些喇嘛寺有几千人,一天不知道要喝掉多少茶。
藏族地区茶消耗量极大,还与每年的熬茶布施有关系。一次布施中,各大小寺庙加起来,要消耗掉十几万包茶叶。在藏族地区,茶叶最大的买主就是喇嘛寺。寺庙方面还派出大量的人去做生意,寺庙成为茶叶的集散中心和最大的消费点,大量终日念经修行的僧侣是一大消费群体。再加上多达数百万喝茶的藏族民众,茶叶的消耗量十分巨大。
正是由于茶叶输入了中原王朝依靠政治、军事力量无法完全控制的高原地区,缔造了一个比实际疆域更广大的、隐形的“茶叶边疆”,凶悍的吐蕃被纳入了这个隐形的版图中。柔软的茶叶竟然把青藏高原和中原牢牢地拴在了一起,这对中国版图的形成功不可没。
(摘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图/黄煜博 子依)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