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茶叶飘香的地方
发布时间:2019-09-0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秋天,天高云淡,每一处角落都隐藏着绚丽的颜色,果园里瓜果飘香,一片黄的颜色;山上,树叶红了,一片红的颜色;华安县华山村,满山遍岭尽是翠绿茶园,一片绿的颜色,这里正是秋茶收获的季节。
一早,我们顺着一条狭小的水泥道路,蜿蜒而上直奔华山村时,正是村民们采摘茶青的时候,一辆辆摩托车飞快的直奔茶园,不时与我们插肩而过。位于小盆地中的华山村被绿色的海洋包围着,茶园以他绚丽的风采,把大自然装饰得格外美丽妖娆。华山村位于新圩镇东部,是华安县居住第二高点的行政村,海拔近700米,全村103户476人。村庄四周层峦叠嶂,云蒸雾绕,山高路陡,过去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来往, “自古华山一条路”。明朝进士方进还题写“入夜不知暑至,长年坐看花生;雾作山留混沌,香来俗启文明”的石碑依然栩栩如生地把华山刻画出来。
足不出户的华山茶
带着对华山茶的钟爱,我们走进了早已因茶闻名的华山村,华山村口,一条水泥路从两座小山峦中间穿过,形成了一堵安全的屏障,一条小溪、一座小桥、一棵大榕树安静的坐在村口,好静谧的一座山村。“真香”我们异口同声的说,村里,制茶机器的隆隆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山村的宁静,一阵阵带着浓浓茶香的山风习习吹来,让我们无不心旷神怡。
在华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门口,停着很多的豪车,有宝马的,有沃尔沃等,这些小车拥挤在一条小路旁,和这里的山村显得格格不入。合作社成员方英贤告诉我们,这些都是茶商的车,秋茶时间一到,华山的茶农不用出门,来自安溪、山东、安徽等的茶商都自己开车来这里等着买茶,有很多的茶还没做好,就被茶商订购了,有的茶商长期和农户挂钩,所有的茶一做好就直接买走。只见一群茶商围在一起,细细品着品尝着刚刚出炉的浓香秋茶,一边喝一边以质论价。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华山人肯干肯学,确保“华山茶”质量上乘,销路畅通。种茶大户方清贤制成的茶叶连续两届荣获“天福杯华安铁观音茶王邀请赛”第一名。全村成立“华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俏山花茶”两个商标。每当采茶季节,华山村人雇请采茶外来工近2000多人,采茶、制茶;来至泉州、厦门、广东、深圳等地的300多名茶商自驾小车接踵而至品茶、买茶、卖茶,到处一片热闹繁忙景象。
兴茶富民的华山村
21世纪初,华山村在受到仙都、湖林等乡镇种茶致富的影响下,全村掀起种茶热潮,一层层梯田、一垅垅荒地很快变成茶园。不久,得天时地利的村民尝到了种茶获得好收入的甜头。这一好消息使得100多人外出务工的村民,也都纷纷回村种茶。同时,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投入35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 14公里的水泥路,从此,华山村的山门真正打开了。目前,全村茶叶加工户97多家,全村有茶园2500多亩,人均达6亩,总产值8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2.3万元。
丰厚的收入既改变了华山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村民们踊跃出钱出力,改造低压线路,建设移动通讯台,实现通讯全覆盖;清理河道,建立一个100多立方米自来水池,全村都饮上干净自来水;建起500平方米停车场,修通了环村的机耕路;新建一幢学校与村部合用的综合楼;村民们旧房改新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高兴地说,华山人居住楼房化,出门车子化,通讯手机化,家用电器化,用水自来化,生活城市化,日子越来越甜美。
历史悠久的华山村
茶叶飘香的华山村,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因为有了花山书院而显示了厚重的历史内涵,飘逸着浓郁的文化韵味。
据说,明末太仆陈天定隐居花山(即今华山村,古代“花”与“华”通),在此过起与世隔绝的生活。清顺治四年,陈天定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创办花山书院,聚徒讲学。他当时带来铜雀瓦、饶阿铜钟、沉香木关帝像和银杏树种子等四件宝。铜雀瓦有防火功能,村里“闹热”时,拿出铜雀瓦就可以防御火灾。饶阿铜钟声音洪亮,撞击时可传至邻村。沉香木关帝像则供奉在书院最后一进的忠义殿中。现在前三件宝都已丢失,只有银杏树种下后,至今已有370年,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在花山书院里,陈天定呕心沥血,倾其毕生所学教授学生。如今,华山村仍有许多关于他创办书院、培育人才的故事传说。其中有一个“十七考十八中”的传说,说的是当时有一年科举考试,华山村17个学生去应试,竟然有18个考中,原来是挑书担的书童也考上了。这个故事在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花山村中的宗祠前现存7座石旗杆台座,或许可以说明这个偏远小山村曾经的确是英才辈出。
目前,华山村的花山书院修复规划已经编制,这个既茶叶飘香,又有丰富人文景观的华山村将会赢得众多崇尚自然、追求文化的人们的青睐。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