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wtd/qwtd201220/qwtd201220239-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wtd/qwtd201220/qwtd201220239-2-l.jpg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私营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是地方经济稳定的微观基础。从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实践不难看到,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私营经济的发展程度成正比,私营经济比重越大,发展得越快,地区经济发展就越有活力、越强劲。但是,私营企业平均寿命低、死亡率高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私营企业的调查揭示:虽然中国私营企业的寿命在逐年提高,但中国私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年,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在市场上面立稳脚跟就已经退出了市场。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私营企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本文根据青海私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长期以来,青海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在国内比较落后的地位,除了与本省的自然条件、区位因素、人才问题等有一定关系外,私营企业发展缓慢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私营企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在整个青海注册的私营企业2006年只有12000家,2010年也只发展到了16000多家,规模还不及北京的中关村的注册私营企业数量。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青海省私营企业发展滞后?如何促进青海省私营企业发展?影响青海私营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因素有哪些?探索解决青海私营企业可持续成长问题的办法,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迫切而现实的课题。
  一、青海省私营企业发展概述
  发展私营经济是一个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大问题,意义重大。党和国家也非常重视私营经济的发展,2005年国务院下发文件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这些论述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坚决态度,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标志着青海的私营经济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如何鼓励和引导青海省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摆在政府有关部门和我们广大私营经济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青海省私营企业现状概述
  截止2011年底,全省私营企业累计达到17378户、注册资金6107614.98万元、从业人数314142人,其中,户数、注册资金、从业人数与2010年底相比,分别增加1444户、-18.36亿元、2743人。从行业分布情况看,私营企业仍然以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为主。
  1、青海省私营企业现状分析
  (1)发展势头仍然强劲。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青海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有所下滑,但我省私营经济的总体实力仍呈增长趋势。私营经济注册资金299.55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9.5%。其中,个体工商户户均资金达2.56万元, 比2007年同期增长9.4%;私营企业户均资金达215.79万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9.8%。同时,部分个体工商户经过资本原始积累,开始向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过渡。
  (2)经营特色逐步显现。个体经济是批发零售、餐饮、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中最活跃的成份,具有点多面广、经营灵活、求新求快、商品丰富等特点,服务更具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别是旅游、家政服务、广告设计、信息传输、物流连锁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呈现出行业多、种类多、领域广、经营活的势头。随着青海每年“青洽会”、“郁金香节”、“环湖赛”等几项大型活动的举办,青海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带动了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一批集餐饮、娱乐、住宿、休闲为一体的藏家、农家风情园迅速崛起。民族用品市场更加繁荣,品种多,式样新,深受汉、藏、蒙等多民族的喜爱,享誉国内外。同时,海东、海南、海北等地围绕地方资源优势的行业也迅速发展。如乐都大蒜、互助土豆、湟源大豆、贵德蔬菜、门源油菜等经济作物以及牧区牛羊育肥等农牧副产品形成了产、加、销的“产业链”,已初具商品化生产规模,成为农牧民群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3)产业结构和分布趋于合理。个体工商业三产之比为0.24:6.34:93.42,私营企业三产之比为4.88:26.85:68.27。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与全国发展趋势相一致。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农牧区私营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区域间的发展态势与社会经济发育程度相对应,东部地区和城市个体经济发展速度一直领先全省。
  (4)成为就业和再就业主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省私营领域累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超过2.5万人,其中通过“供需洽谈会”应聘到私营经济组织正式上岗的9000余人,另有8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鼓励和有关部门的扶持下成为个体经营者,领取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踏上自主创业之路。
  (5)品牌意识普遍增强。创品牌,讲质量,树形象,开始成为私营企业的共识,他们把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争创知名品牌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个私经济拥有注册商标近2000件,占全省注册商标总数的60%;在全省已经拥有的8件中国驰名商标中,专用权属于非公企业的有“藏羊”地毯、“雪舟”牛绒衫、“互助”青稞酒、“晶珠”藏药、“三江源”虫草、“金溢”铝型材、“布哈拉”民族服饰等7件,占到88%,这些极具青海产业特色的中国驰名商标,已逐渐成为青海经济发展领域的主要品牌标志,大大提高了青海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也为上述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我省驰名商标拥有量在西北地区排名第二。
  (6)业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十一五”以来,私营企业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也逐步得到提高。到年底,私营经济投资者和从业人员中累计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296人,党、团员15949人,大中专毕业生51086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2684人。

相关热词搜索:青海省 私营企业 可持续发展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