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馆自主经营管理探讨

发布时间:2019-08-1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提要] 在全民健身纲要实施背景下,学校体育馆满足教学使用之余,开始实行自主性的有偿运营,实现体育馆盈利收入,达到健身服务地方、以馆养馆的目的。在自主经营中存在着优势,但也存在着经营团队不专业、经营策略不接地气、不灵活,运营部门自主性差等诸多问题。本文从体育馆自主运营模式为出发点,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实施意见。
  关键词:高校体育馆;运营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目前,在我国诸多高校中都已经兴建了不同功能的体育馆,例如篮球馆、排球馆、羽毛球馆、舞蹈馆、健身馆以及种类多样的综合体育馆等。而这些体育馆的建设极大程度地满足了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也极大地改善了在校师生的体育运动环境,提升了运动品位。
  但是体育馆能够长时间的高品质的服务于师生和地方民众,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体育馆运营模式和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在各高校中体育馆的运营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但选择自主经营运营模式的场馆在高校体育馆运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校体育馆中采用自主经营,学校会部署下属部门负责运营管理。第一种是院校将体育馆挂靠在体育教研室,由其负责管理和运营;第二种是院校则将其挂靠在后勤管理或者由后勤三产部门负责运营;第三种就是体育馆的规模较大,学校自行设立体育场馆独立部门,实施单独的运营管理,这样的运营模式要较前两种经营模式要优越和先进一些。体育馆运营管理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待解决,需要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根源。本文立足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供参考。
  一、高校体育馆运营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受上层领导运营指导思想的制约。高校体育馆自主运营中,很多高校均是将体育馆的运营及管理挂靠在体育教学部门。匹配的管理人员为体育教师或体育相关专业的人员,对于场馆的教学使用管理和场馆的维护占有相应的优势,但是教学部门不懂得市场运营。对于场馆运营来说,很多体育馆只是安排退休工人,运营方面缺少经验,同时学校上级领导的管理意识对体育馆的市场化运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高校对体育馆的管理统得过紧,要求过于死板,严重地限制了场馆的市场化运营。
  (二)场馆功能单一、运营手段单一。现有高校体育场馆大多是按照体育教学、训练与竞赛的要求修建的,在设计建造时,主要是从教学、训练、竞赛的要求考虑,功能单一、规模小、标准不高、附属建筑面小,因而承接大型运动会或比赛的能力较低,由于建在校园内对外开放率低,并受一些规章制度的限制,导致使用率低。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大多设施简陋,设备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配套服务设施,在某种程度上,虽然价格优惠,但顾客剩余价值不大。同时,运营手段单一,在收费系统中大多采用现金单独结账的收费形式。在运营手段中,往往只开设单次运动,单次收费的模式,缺少月卡、季卡和年卡的办理,也缺少运动辅导班的形式以及校内相关体育联赛的举办和开展等。因此,在市场运营中竞争力较小,其自我发展与生存能力较差。
  (三)体育馆的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高校体育馆的建设主要目的是服务于体育教育教学,在一些高校中,体育馆的使用和利用率并不高,有的高校,为了降低场馆的维护成本,将体育馆的教学使用和运营使用降到最低限度,以降低损耗,减少维护成本。同时,对场地内的器材维修不及时,损坏的器材搁置,严重影响了器材的使用率。另外,还有一些高校体育馆尽量减少或干脆取消对外运营开放,大大地降低了场馆的使用率,有些场馆即使运营使用,也仅开放3~6小时。因此,高校体育馆存在着使用率或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和闲置的现象。
  二、高校体育馆经营管理对策建议
  (一)更新管理观念,制定符合市场运营规律的运行方案。对于体育馆的运营管理,上层领导要根据体育馆的实际情况(如规、地理位置、场馆设施条件等及体育馆周边客户群情况等)对场馆的经营进行合理的定位,对体育馆的运行进行合理的规划、更新管理观念,适应市场的发展,指导思想应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两大矛盾。同时,以保障学生的需求为主,以社会服务为辅,积极协调教学、训练和竞赛与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和组建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高校体育场馆应该由爱体育、懂体育、会体育的人员来担任,让体育部的教师专门组织培训各种类型的训练班,同时积极培养管理人员的经营素质,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
  (二)对体育馆内部功能及设施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所谓合理规划和设计高校体育场馆,就是要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性进行系统的合理科学的规划。完善合理设计不仅能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同时能够节省资金与资源。因此,在进行建设初期,合理规划能满足各种运动功能的场馆建设比例。在我国的高校体育场馆中,首先应该满足教学与休闲健身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各种体育课程的需要。在高校组织大型比赛时也要注重规划设计使用非永久性设施。例如,尽可能使用可拆卸的临时场地,这将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节省日常维护费用。
  (三)实施多种形式的运营形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体育馆的自身运营项目,深度挖掘本校体育馆的优势,如深度挖掘校内的营销,可采取:第一,办理月卡、季卡和年卡等,既可锁定客户,也可以增加效益;第二,针对项目组织开展大学生体育联赛,以比赛带动场馆内的经营;第三,优化收费系统,即时采取方便快捷的收费形式,如采取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增加售票收款形式,方便顾客;第四,努力开设体育健身培训班,培养和指导大学生进行健身训练;第五,对功能区缺少的细节部分进行及时的补充和修建,使功能更加健全;第六,建立运动项目相关的俱乐部,开展定期的俱乐部活动等。但始终要兼顾体育场馆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仅靠调动师生参与体育锻炼还远远不够,必须借助当前全民体育的热潮,充分调动社会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承接体育相关产业的活动,才能发挥体育场馆的资源优势,产生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收益。
  (四)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激发体育馆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体育馆的运营管理,高校最好在建設队伍前选好人,同时要对运营管理机制中对体育馆员工实施建立积极机制,激发体育馆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要单纯只采用死工资,要实施绩效考核,工资与绩效挂钩,使运营团队成员多劳多得,激发出运功的工作积极性,使之更加努力地工作。
  (五)做好校外宣传和合作经营。针对校外社会中体育与活动场馆为稀缺资源的特点及社会健身会馆建设对校内体育馆竞争的影响,学校体育馆如需扩大对场馆的经营效益,要针对体育馆的功能性对外进行宣传,提升体育馆的知名度。同时,对学校周边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营销合作,建立制定长期使用场馆的运营方案,合作用馆,提高企业员工的身体素质,建立校企长期合作关系。
  三、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开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最终提高更完善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运营与管理的建议。高校体育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体育馆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和社会效益的获取,因此在高校体育馆的运营中,必须要找准自身经营的立足点,有必要进一步提升体育馆的经营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馆的场地设施进行专业化升级,以提升场馆的专业化水准;加强体育馆的经营管理能力,丰富体育馆的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地提升体育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和强化对体育馆的管理。在当前市场化的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应适应市场经营的发展模式,通过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经营管理模式,来带动体育场馆资源的市场产出效益,以此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及文化需求,进而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董承伟,殷家鸿.昆明地区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及其效益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08.
  [2]李磊,王洪祥,刘家党.昆明市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2.
  [3]高云清,何波.对我国体育场馆现状与运营管理的探讨[J].中国市场,2009.
  [4]周广莹.昆明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

相关热词搜索:自主经营 体育馆 探讨 高校 管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