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鉴赏方法

发布时间:2017-02-0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散文鉴赏方法篇一:如何鉴赏散文

如何鉴赏散文

散文是一种具有含蓄美的文体,在鉴赏散文时,我们可以从选材、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内容四个方面入手:

1 从选材的角度去鉴赏

材料为中心服务,是任何文体都要遵循的。有利于中心的材料可泼墨如水,不利于中心的材料要惜墨如金。因而,材料的典型与否、新颖与否、恰当与否,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 2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去鉴赏

散文中,衬托、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可使文章内涵更为丰富,行文更具特色,表情达意更熟练、更深刻。因此,需注意散文的表现手法。 3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鉴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五种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样式 因记人叙事、写景抒情、哲理、政论、寓言等散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又各有侧重。但是,一篇散文中,一种表达方式贯穿始终的现象基本不存在。所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鉴赏散文, 主要看表达方式是否能运用自如。如《六国论》,作者主要运用议论的方式阐述观点,其中 又间杂运用了叙事的写法。议论记叙运用自如,使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4 从内容方面去鉴赏

散文分记人叙事类、写景抒情类、政论、寓言类等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去鉴赏、去把握主旨。记人叙事类要注意人事之间的辩证关系,写景抒情类要注意写景的同时流露的情,政论性散文要抓住作者的观点态度,寓言类要透过表面内容把握实质。总之,要根据散文的不同侧重点去鉴赏。

当然,鉴赏散文时,这几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要综合评价、综合赏析,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散文鉴赏方法指导

一、高考与散文阅读

近年来高考试题第二卷中,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和鉴赏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主要从思想内容方面考查,鉴赏能力主要从表达技巧方面考查,解答“好处”、“妙处”之类是也。

散文集时代感与文学性于一体,以其优美的语言、发自内心的诚挚,能催生考生的情绪,成为高考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首选文体材料。

二、散文鉴赏方法指导

1、理清线索、明确思路

把握结构对理解散文的“形”和“神”不无裨益。

散文结构线索:时间、空间、物件、情感、逻辑等。

2、分析材料,把握主旨

(1)分析材料:人、事、物、景只是手段,目的都是抒情明理。情与景统一,以情为主,一切景语皆情语。

通过分析材料的感情色彩,象征性等,把握散文主旨。

(2)把握关键语句,尤其是“文眼”,从中把握主旨:①情感性强并显示全文基调的句子;②文中多次出现的句词;③显示事物特征、风貌的句子;④抒情、议论句;⑤双关句、含蓄句(言外之意);⑥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

3、把握技巧、体味语言

(1)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

象征

铺垫

渲染

烘托

衬托

对比

人称

(3)结构手法:

线索

转换

过渡

伏笔

悬念

照应

详略

(4)语言修辞

描绘类:比喻、拟人、夸张;

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

语气类:反问、设问;

风格类:精炼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等等。

《囚绿记》课文导入 【导入1】

有人说,绿色是自然颜色中最具生命意义的色调,提到绿,人们就会联想到生命、生机、希望。对,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时,你难道没有感觉到生命的希望?当绿芽冲破险阻绽放绿意时,你难道没有意识到生命的顽强?当无边的绿色扑面而来的时候,你难道没有听到生命的乐章?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囚绿记》也是一篇关于爱绿的散文,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作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lǐ)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导入2】

巴金老人在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他就是《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今天 , 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代表作, 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导入3】

对于绿色,我们有一种由衷的热爱,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看见了绿色就会感受到生命的鲜活,生机的磅礴。那么,当陆蠡面对绿色时,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我们一同学习陆蠡的《囚绿记》。

【导入4】

“走过陆蠡故居,走过杂草丛生瓦砾满地的天井,我忽然发现一株生长于石缝中的藤萝,它舒展开折叠的绿叶,有如倾泻的一道绿色瀑布,从东侧屋外的墙头飞流直下。我记得陆蠡是喜欢而且留恋于绿色的,他曾经写下的《囚绿记》,也就是为了在孤独中留住那片绿色和它对语,于是孤独随之消失在绿色生命的伸展里。登上楼阁,一眼又瞥见窗外挺立的山岗与终年不断的溪流。当年,陆蠡就经常站在这里,眺望这山这水,相对无言,除了陶醉,还有在宁静中自由放飞的憧憬。陆蠡曾说:“世界上,应有更高贵的东西。”高贵的是心灵的性质。难怪李健吾先生作出这样的评价: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玉般的心灵。”那么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陆蠡心中的那片绿色,感受那份高贵吧!

散文鉴赏方法篇二:散文欣赏的原则和方法

散文欣赏的原则和方法

欣赏散文不能离开散文本身的特点,不能离开其创作规律,这是欣赏散文的基本原则。

散文题材广泛、结构灵活、风格多样。具体到散文,深邃的意境,精要的选材,清晰的线索,灵活的结构,技法的多样,简洁、朴实、平易、优美的语言,多样的风格.这些特点都得到了体现,散文的审美特征、审美价值都得到了体现。 阅读欣赏散文.要了解各篇的个性.才能进一步品出它的共性来。怎样欣赏散文?

1.要了解作者的构思

构思即作者在创作时,在立意、选材、结构、表达方式、写作技法、语言等方面的思考活动。这构思的结果自然体现在作品中。因此,我们在阅读欣赏每篇散文时要很好地领会和把握这些。这样做的结果,会产生对作品整体性的认识,更会产生独到的感受。

2.抓住线索.梳理材料

散文由于形散神聚.所以我们在阅读时要抓住文章的线索。许多材料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形体,这主要靠线索。抓住了线索就像提起串起珍珠的那条线,文章的主题也就大体明确了。

散文的线索跟作者的思路是密切相连的。分析文章的结构,就可理清其线索。线索的类型多种,有的以某个事物为线索,有的以某种景物为线索,有的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有的线索不是单一的,既有明线又有暗线,即两条线索。 曹靖华在《小米的回忆》中写了三件与小米相关的事。一件是童年时代对小米的回忆,一件是我到上海探望鲁迅先生时曾给带过一袋小米的事.一件是抗战时期周总理与董老从延安给重庆工作的同志带小米的事。这三件事作者以时间推移为序,紧扣小米这一线索,集中地表现了主题。

巴金在《灯》中把对灯的描写和自己的思想发展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的真挚感情,对光明必将战胜黑暗,抗战必胜的信心。用线索并列地串连许多材料,使材料成为有序整体,以此表现主题。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如此。表现了对童年情趣的热爱,对旧式教育方式的憎恨。

总之,抓住了线索,理清了材料,就容易把握文章内容了。

3.把握联想。分析意境。体会感情

优秀散文的意境创造,常通过联想、想象来完成。阅读欣赏散文,要很好地分析作者(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散文鉴赏方法)是怎样通过联想、想象来创造意境的,并以此表现了什么主题.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读者要把握意境中一个个有机组合的形象,通过联想、想象,进入到散文描写的意境之中,这样才会产生较好的阅读效果。

在阅读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要很好地理解作者描写的景色是一种素雅的朦胧美,要把作者的心境与朦胧美联系起来.从而体会作者把自己的忧与喜完全融进这朦胧美之中。作者在这里做到了情与景的统一.意与境的统一。

作者在创造意境时离不开想象、联想,包括对材料进行排列组合与调整.包

括写作中各种手法、技巧的运用,比如:比喻、拟人、象征、夸张等都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联想。通过分析,读者就可以体会到意境的意与情。

4.品味语言。了解风格

散文在语言上是很讲究的。它的特点一是精,即精炼,包括准确、简洁、精粹:二是美,包括绚丽、平易、生动、形象等。不仅如此,散文的词语讲究变化.具有节奏感。长短句的结合,整句、散句的结合使用,造成了抑扬有致的抒情节奏。形成和谐旋律,给人以音乐的美感。

散文所以具有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语言的含蓄美与音乐美。朱自清在《春》中对春草、春花的描绘,运用的语言就具有上述特点。

了解风格是欣赏散文的一个重要方面。风格是作者个性的反映。并带有时代烙印、地方色彩、民族影响。散文表现作者个性强烈,风格多样化。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风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描写对象的选择、语言的运用与感情的表达方式上。

我们通过不同作家的作品,所描写的对象、语言的运用、感情的表达方式的比较.认真分析,细细品味,就可了解作家的风格。

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用绚丽、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细腻的复杂的心情。巴金在《灯》中,用朴实、平易的语言表达了那种含蓄委婉的思想感情。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用清新、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济南冬天生机勃勃、孕育着春意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祖国风光的思想感情。茅盾在《白杨礼赞》中,用热情奔放的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白杨树、北方抗战军民的赞美之情。

即使是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写的作品,其语言风格也会有很大差异。我们从朱自清的《春》与《荷塘月色》这两篇散文中就可以看出来。总之.我们在阅读欣赏散文时,通过反复阅读、反复品味,可以领略语言风格.并可提高欣赏语言能力和写作散文的水平。

散文鉴赏方法篇三:散文的表现手法

散文的表现手法

经典文本研读之一——散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明确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在思考和教学中总感到其中的“表现手法”难以把握妥帖。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一、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2、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三)、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1、散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

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

3、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

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

1、散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

A、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

B、散文中的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

C、散文中的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

D、散文中的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E、散文中的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F、散文中的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

G、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

H、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

I、散文中的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为、心理、语言、细节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J、散文中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

A、散文中的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地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B、散文中的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C、散文中的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

D、散文中的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

E、散文中的衬托: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使所议论或描写的事物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F、散文中的渲染:通过某一方面的铺陈叙写,集中描绘,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

G、散文中的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H、散文中的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3、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

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

A、文眼句: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体现行文脉络,表明主题思想。

B、总起句: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

C、总结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发人深思。

D、点睛句:揭示主旨,点明中心;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二、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2)抒情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赵新建《荷塘月色》

(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4)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一、要把握文章“线索”。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4、侧面暗示。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六、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三、散文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a.取材广泛多样,联想丰富奇巧,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

b.篇幅短小精练,立意深远、集中,从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中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本质。

c.结构自由洒脱,形式多样纷繁;可根据内容需要,精心剪裁,散得开,收得拢。 d.表现方法灵活,富于变化发展;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由景触情;它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e.语言朴素和谐、凝练优美、散文的语言是最有风格的语言,作者可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经历、爱好、个性。

悬念: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欲抑先扬即欲贬先褒,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的时候才揭示真相,使读者猛然醒悟,多用于否定的人或事上。抑扬之法概括起来有四:曰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扬先扬,欲抑先抑。这抑扬四法,是从写作的曲笔角度说的,它能够满足读者“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心理,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借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相关热词搜索:鉴赏 散文 方法 儿童散文鉴赏方法 当代散文鉴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