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等教育、建设双一流大学下关于“水课”的分析调查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本科教育是科研教育的基础,对发掘受教育者科研兴趣、培养其正确良好的科研习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科教育是否扎实,影响着国家的整体科研实力的高低。当一个对本科教学不上心、平常混课时的教师遇上一门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课程,课堂中的“水”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之上,科学谋划、全面分析、准确把握、认真考察专业特点、学科特色、学生特质、社会需求以及师资实力,才能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从供给侧为杜绝“水课”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等教育;双一流;水课;以人为本
  为了优化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实现振兴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阐释了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形式迫在眉睫,严格过程管理等措施更是重中之重。通知要求,全国各高校需要严格管理教学秩序,在日常教学中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根据问题制定具体措施,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到人,将从严管理的规矩立起来,同时也将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加强本科教育,事关我国高等教育声誉、事关人才队伍建设质量,更事关中国教育科研能力。本科教育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纷繁复杂,教育过程旨在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以此来合理提升学业精准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高校“水课”问题不容忽视,它的产生由来已久,令人深思。如今21世纪,一个人才强国的世界中,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教育部的《通知》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念—高校不可再“混”了,货真价实的文凭更是需要通過货真价实的学习和与之相应的考试成绩得来。高校不能有滥竽充数的教师,也不能有懒惰散漫的学生。当然,淘汰“水课”,只一味号召也是无用的,高等学校也应该端正自身教学理念,努力去提高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扩充高素质高能力教师组织队伍,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内容,保证自身有充分的能力去完成教育部提出的要求,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我组为响应教育部发布《通知》的号召,成立“水课”调研团,以扬州各高校在校生对“水课”的界定标准为研究依据,深入各个高校进行实地调查,通过网上发放问卷和线下实践访问两种方式相结合,旨在为优化高等教育、建设双一流大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扬州高校现状分析
  自研究实施以来,本课题达到了一定的预期目标。此调查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涉猎领域广泛,引起了广大大学生的兴趣。
  在“水课”形成方面,我们调查到:大部分同学觉得自己和其他专业的同学或者和其他学校学生比起来享有的教育质量一般,只是达到普通指标;对于“什么样的课是水课”的选择上,除了极少数的同学,其他同学都将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的课列入“水课”的选项中;超过一半的同学都认为在大学生活中上过或听说过的“水课”类型大部分是通识课和公共课;而新专业准入门槛低、评价机制缺失、教育科学的缺失、教材老化陈旧等则是社会上现在比较普遍公认的水课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水课”存在的原因方面,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同学认为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是形成“水课”的主要因素,而某些教师对教学不重视,教学水平不高,对学生管理不严、某些学生学习态度不好,不愿意听课,进而影响课堂纪律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是形成“水课”的重要因素;甚至于,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以极高的比例选择了在选修公共课时,学分相同的两门课更倾向于选择“水课”。
  在“水课”判定标准方面,很多同学指出部分老师在水课上讲,底下的同学做着自己的事儿,没有互动。公共课大多是水课,只是为了赚学分才上的课,期末可以不复习直接背诵就能拿高分。
  从研究结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水课”是近些年才在高校流行起来的非学术性词汇。那何为“水课”呢?“水课”即没有学术要求的课,或者学生认为实用性不强的课。被视为“水课”专业的课程,通常表现为师资力量较为缺乏,多数专业课皆由非专业的老师教学,课堂内容乏味,收获当然也小。学生喜欢选修“水课”,并非要学到知识,而是看中能够轻易到手的学分。这样的教育,显然难以教出高质量的毕业生,不仅对努力学习的学生不公平,也使得一些能力较低、知识储备匮乏的毕业生拿到文凭走向社会,进而又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们产生偏见,有损高等教育的声誉,更让人怀疑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
  而水课的类型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那些缺乏实际价值、课堂管理松散、课程绩点高、利于学生顺利获取学分但不利于就业的大学课程;还有一类是内容比较重要,但教授此课程的教师消极怠工,疲于教学,不认真备课,糊弄了事的课程。同时,不少同学们针对“水课”也提出建议:学校安排课程应多以学生为中心。“水课”虽然水但其实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喜闻乐见的,毕竟大家都有畏难心理。如果一味加强课堂纪律并加大学生平时作业量,反而会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厌倦。所以真正解决“水课”的方法就是让老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不同手段的授课方式,甚至是讲一些幽默段子,平时偶尔布置些和课程相关的但不枯燥的作业。另外,教师也应该严谨的制定教学计划,这也包括成绩的计算等,尽可能的开设具有一定意义的课程,加强自身教育教育的专业性与理论性以及有趣性。
  二、水课产生原因
  “水课”在高校如此泛滥,或是因为新专业准入门槛低,为盲目迎合市场的趋势,高校就急于设置新的热门专业,教学质量因此难以保证,学生成为实验的“小白鼠”,无法获得教学真正的精髓;或是因为缺乏教学评价机制,在教师职称考核指标中,以论文数量和课题申请为先,教学反而退居其次,教师难免顾此失彼;或是因为教学方法陈旧,无法吸引学生兴趣,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理论体系,涉及枯燥基础理论的部分,极少教师能做到深入浅出,学生不易接受。“水课”也因此形成。
  长期以来,大学里的院系、专业同样有好坏差别,老师之中混日子误人子弟的也大有人在。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于扩招,但扩招只是放大了大学教育的弊端,使问题凸显,不是“水课”问题的罪魁祸首。其实,针对类似于“水课”这样的高等教育质量下滑的问题,社会各界长久以来都在热切的关注与讨论着。大家都认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势在必行的,也为此专项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但都是治标不治本,“水课”问题至今未得到根本改善。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师管理上,都缺乏科学专业的评价机制,无法做到优胜劣汰,这是根本原因。高校过分追逐市场需求,不经过严密论证,不考虑自身实力,盲目设置所谓的热门专业,没有一个制度化的衡量标准。教师队伍建设不到位,其自身知识储备和课堂管理能力不合格,课堂或过于宽松散漫或过于严格苛刻,失去了学生的支持。大学生学习态度发生异化,功利心之下的只为修学分使学习成为“面子工程”。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一流大学 优化 调查 分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