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学原理探讨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当前阶段,“人文素质教育”一词已然成为教育教学领域最为热门词汇,在此背景下学生们所接受到的教育是新型的、独特的,对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基于教育学原理视角下来看人文素质教育是否存在问题,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应如何进行改善,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文教育;素质;原理
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主要源自于大学,特别是理工类大学。此类大学大多意识到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无法根除相应的传统痼疾。如果学生在大学期间对知识不能全面了解,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全方位发展。
一、从教学原理看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问题
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应从素质的理解方面进行分析。素质主要指的不是知识,而是指人们的素质品格,人类的生理结构非常复杂,但与心理相比却简单的多。在以往的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往往没有被及时关注到,此也是教育出现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心理一般分为两种,即非认知心理和认知心理,思维品质是心理品质的中心,而心理品质包括观察的品质、操作的品质和记忆的品质,但主要的核心内容依然是思维品质。非认知心理品质中主要包括意志的品质和情感的品质。关于素质一词,具体有三种理解,部分人认为“素”应作为素用素来意思来解析,但还有部分人认为素质一词主要想表达的是质,所以素质教育指的是人的根本教育和更深层的教育,应将重点放在人的本质方面。通过教育对人的思维品质进行改善,如果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就是较为肤浅的教育方式。如果最终得以改善,那么就是较为高档的教育方式。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层问题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便是对其进行一场思维上的改造,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思想便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法的本位思想,简称为社本。此思想与很多先进教育存在较大区别,素质教育就是基于社本教育向人本教育思想上进行转变的过程,中国式教育曾被列为世界上功利性最强、工具主义最强的教育。因此,改善素质教育也是削弱以往工具主义教育的一种表现。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个体,虽然最终目的是有利于社会发展,但教育的出发点还是以促进个体发展为主,促进人们的不断进步发展,是教育中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教育最初的出发点。自古以来的教育中并没有将人文思想作为主要中心思想,而是将社会功能作为基本出发点,没有把学生作为个体去看并加以教育,人们最终的定位也不明晰。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整改教育模式
不论目前教育模式处在何种状况下,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应及时针对学生人文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许多高职院校中的学生都存在诸多不良习惯,如不愿受到约束、自身自律性极差、自我为中心等。因此,现代课堂经常出现学生逃课,甚至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基于此,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杜绝不良行为发生的目的,促使学生改善自身素质,为今后的社会型人才培养打下基础。高职院校所学的课程大多会对大学生的行为素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这将直接影响学生面对事件的分析能力。
(二)增加学习课程
高职院校应加大开展学生在校期间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大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思想道德观念的传播主要是依赖于人文素质的教育课程得以开展,但是大多高职院校过于注重对于应用能力上面的培养,针对思想道德的教育较为稀少,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机会也比较稀少。在这个背景下,学生本身的人文素质培养将无法得到有效保证,高职院校应针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进行系统化的建立,增加教学力度,将学校本身的人文建设作为基础。以构建和谐健康的文化教育氛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目的,使高职院校的文化素养得到全方位地提高。针对部分高职院校出现的学生人文素质低下的情况,校方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将教育模式作为重点改变对象,提高教师的综合道德素质,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人文课程开展,进而使学生的素质修养得到全面提高。
三、结语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不少教育工作者也逐渐发现其问题所在。通过增加人文课程,加强人文课程的教育是进行教育改革的基础,以此才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主要引导人便是学校方面,在学生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学校方面能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将为我国素质教育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和彩霞.关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文化教育学方面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6(13):219.
[2]田丽娟,王彩霞,郭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及人文素养现状调查[J].中國医学伦理学,2016,29(02):360~364.
[3]徐公芳,李强.高职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177~181.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