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职业化教育学校体育软性资源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均衡发展是指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实现终身体育关及体质健康的均衡发展,对学生的意志、道德等综合品质以课堂教学为平台进行培养,均衡发展并非数值量化的平衡,而是有机的平衡。基于教育公平理论,以教育评价指标系统模式为框架,构建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评价模型,其理论核心为教育公平。以铜仁市职业院校为例,在专家问卷调查基础上,构建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体系内各指标的权重进行最终确定。
  关键词:均衡发展 学校体育 评价指标体系 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7(c)-0117-02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中,促进教育公平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育公平从根本上保证了社会的公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与教育的目的也一致的。当前,我国各阶段教育都对均衡化教育发展措施及目标进行了制定,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的公平化。如何界定学校体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间的关系,对不同学校、不同地区间的体育工作均衡程度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是学校体育均衡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文章以铜仁市职业院校为例,在教育公平理论基础上,与当地体育教育实际情况结合,构建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的水平进行评价。
  1 从教育公平到学校体育均衡发展
  1.1 教育公平思想的发展
  “有教无类”是教育思想家孔子的著名教育观点;“自由教育”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教育公平的最早论述,两位教育思想家都对教育公平化进行了倡议和主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类对公平的追求从未停止过,而公平也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教育公平是其中之一。18世纪,部分启蒙思想家在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研究中,主要是从人权的角度来考虑的,并且通过法律手段来促使教育公平的实现,对公民受教育权利进行保护,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教育公平受到法律的保障。20世纪开始,西方国家中出现了教育不公平的新表现,人们虽然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但现实生活中,受教育的机会并不均等。因此,联合国在《世界人权宣言》中,进一步对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进行了明确,作为基本人权之一,同时对教育公平的核心内容规定为教育机会均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很多西方学者对教育公平实施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其中,美国社会学教授科尔曼的研究成果最具影响力,其完成的《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根据新的社会形势,细化了教育公平的具体内容,其研究结果为学界带来了新的发现,也就是不能将教育公平简单地理解为教育机会均等,同时还应该包含教育资源分配、教育环境及取得的教育成果的均等。在我国,诸多学者也在国外先进经验借鉴和吸取中,对教育公平的内容及观点进行了阐述,季红指出: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和权利;享有平等的教育条件和机会;人和人之间的教育结果及成功机会是相互均等的,同时,其强调了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并非孤立存在。
  1.2 教育公平指标系统模型
  当前,在教育系统评价模式方面,各国所采取的模式也不完全相同,主要包含6种模式,如图1所示。
  在上述几种教育系统评价模式中,模式二是最初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早提出的对教育现象进行描述的一种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式与实际教育活动联系不紧密,没有进行实际考察,系统性相对较低,因此逐渐淘汰,模式三逐渐得到应用。
  1.3 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我国学者朱家在对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中,对其内涵表述如下:教育均衡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教育均衡属于教育的理想状态。其本质是在教育平等原则与教育公平思想的指导下,在教育活动中,教育机构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理想,平等地实施教育资源的分配及教育制度的操作,保证教育机构与受教育群体之间,实现相对平衡的教育供需关系。落实教育资源的平等使用情况。学校体育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形式,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要求学校体育资源的均衡,二者在形式上是类似的,在内涵方面也相同的。所以,学校体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就是教育均衡理论,教育均衡理论对学校体育均衡化发展中,具有导向作用。当前学校体育均衡发展,可理解为学校与学校层间的一种均衡化发展,在教学资源、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等方面,均要体现出相对均衡。
  2 构建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1 理论模型
  在诸多教育活动中,学校体育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同样具有教育的属性,所以,上述模式三模型同样能够作为学校体育均衡发展评价的框架,在此基础上确立学校体育资源、过程、结果及社会环境4个一级指标,通过数理统计、专家访谈及系统分析等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分解,最终构成指标体系。
  2.2 确定评价标准
  (1)选定评价指标的原则及方法。首先,根据4个一级指標通过专家访谈,对各个部分由专家进行指标的补充及筛选,将评价指标的总体范围及大致框架结构确定出来。然后运用专家问卷调查分析,专家组包含部分省市教育机构相关领导、校长、调研员、体育组组长、体育教师及业内教育领域及学校体育研究反面的学者、教授等20余人构成。问卷调查总共包含3轮,在每一轮均抽取15个专家,包含不同类型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有效率100%。首轮调查后,对指标依据调查结果进行首次调整,包含指标的修正、合并及筛选等;然后进行第二轮调查,对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对指标通过量化分析来确定,依据包含3个方面:①指标变异系数低于0.25;②该项指标平均得分3.5分以上;③评价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
  (2)调查问卷主要参数分析。变异系数:对不同指标分别取标准差与平均值,二者比值即为变异系数,数值越小,则说明对该指标评价中,专家意见的离散程度越小,也就是说意见越统一。通常情况下,以0.25作为界限,变异系数不小于0.25说明该指标专家协调程度不够。和谐系数:即对专家组中各专家对每项指标给出意见协调程度的反映,一般用W来表示,此文研究中,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可表示为:

相关热词搜索:铜仁 软性 指标体系 职业化 学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