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沉思教育学的职业教育教学范式构建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沉思教育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基于美国社会的特定时代背景逐渐兴起的一种教育哲学,基于“正念”和“冥想”的哲学理念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了一种新范式。通过分析沉思教育学的理论意蕴,以包装工程专业课教学为例,从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论述基于沉思教育学的职业教育教学范式开展的思路和策略,为当代职业教育的教学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范式;沉思教育学
  作者简介:李蕾,女,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陈鹏,男,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0-0001-05
  “范式”的英文为“Paradigm”,源自希腊词“Paradeig-ma”,意指“模范”或“模型”。作为一种专门术语,由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在《必要的张力(The Essential Tension)》(1959年)中首次引用,随后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年)中形成了著名的库恩范式理论,但作为其科学革命理论的核心概念,据英国学者玛斯特曼(Magaret Masterman)统计,“范式”一词却被库恩赋予了至少21种不同的用法,有时代表“普遍公认的科学业绩”,有时指“看问题的方法”,有时则指“公认的模型或模式”,等等。但普遍被研究者认同并传播的概念为“一套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理论或世界观”,并强调“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领域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标志”。[1]由以上可知,范式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概念,而第一次将范式与教学领域相联系的是美国学者盖奇(Gage),他在自己主编的《教学研究手册(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1963年)中,发表了关于教学范式研究的相关论文,但目前在教育界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统一的教学范式的定义。有西方学者界定“教学范式(teaching paradigm)”是人们对教育领域中教学这一特殊现象和复杂活动的最基本的理解或基本看法。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教学所作的最基本界定或基本解释。[2]我国也有学者认为“教学范式”是指人们对教学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和复杂的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理解或基本看法。[3]另有学者认为,“教学范式”是在某一时代,教科研人员在教学中所支持的观念、理念、信念。[4]总之,“教学范式”就是在某一特定时期,相关研究学者和教育实践者基于教育教学本质所公认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等教学活动的总和。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智能文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变化万千。以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为特征的新技术装备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面向未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術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形式。职业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彰显出对个人内在需求的关怀,保障个体接受职业教育的综合性,追寻个体的完整发展,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然而,在中国,自从20世纪初现代职业教育产生以来,职业教育似乎从未尽到过维护个体需求的责任。在过去将近 100 年的时间里,职业教育受到诸如实用主义、社会主义、重建主义甚至行为主义等哲学思潮的影响,更多地关注于国家的改革、集体利益的追求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5],而较少关照学生个体的需求。而职业学校教学也只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所需人才来培养相应的技术技能人员,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都与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相对接,职业教育仅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
  职业教育教学范式应根据职业教育所服务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与教育理论知识认识的变化而不断更替转化。近年来,教育界逐渐意识到职业教育关照个体的重要性。2015年7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职业教育应“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01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通过并发布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提到“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和适应性权利,教育应当致力于个性的全面发展”,并在促进全球教育发展的七大目标中提出“发展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个体创造性及批判性思维和协作能力”。与政策导向精神相适应,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5年年会上的讲话中也强调指出:“职业教育要聚焦内涵建设,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从以上可知,职业教育越发关注个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就业本身,因此,急需职业教育教学范式的转变,把职业教育的出发点更多的放在促进人的“生涯发展”中,而不是只满足工商业界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沉思教育学的理论意蕴
  沉思教育学源自美国,自从1997年沉思意念协会中心(Center for Contemplative Mind in Society)与教授和高校管理工作者合作,沉思教育开始兴起。它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更广泛的教法和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创新课程内容的学习,旨在发展学生的“注意力”(attention)、“情绪平衡”(emotional balance)、“同情心”(compassion)、“利他主义”(altruistic behavior)等[6] ,得到很多教授、学术研究者的支持。

相关热词搜索:范式 教育教学 教育学 沉思 构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