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主客体范畴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主体和客体是这门新兴学科的中心范畴,要想对恩想政治教育学进行很好的研究就必须正确认识并摆正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关于主体与客体的争论的重点和实质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相对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理念和不同教育模式的区别就在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见解。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6-0174-01
  
  一、思想政治教青学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定义
  
  1、思想政治教育学主体的定义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体是指按照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进行带有控制性质的作用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学主体的定义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根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对教育对象施加可控性影响,而不是按照个人或有小部分人组成的小集团的要求去影响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主体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必须是有计划和有目的的,切不可随意的、盲目的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核心部分是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和人员。
  
  2、思想政治教育学客体的定义
  客体是相对主体而言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客体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施加可控性影响的对象。
  
  二、当前思想界和学者界对于这一问题的几种主要观点及其对它们的认识
  
  1、单一主体论。
  这一论点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教师单一主体论”和“学生单一主体论”,这两种观点是相互对立的。“教师单一主体论”的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质上是老师处在一种主导位置对学生进行的按照一定要求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指导的过程,老师是主动者,而学生是被动者,处于从属地位。相反,“学生单一主体论”认为教育过程是学生主动接受、吸收知识的过程,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教师只处于客体地位。
  “教师单一主体论”的优点是确认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肯定了教师在传播文化思想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方面的重大作用。但是它的缺陷也很明显、严重,因为它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另外一个重要部分,它否定了学生的信息自主性。所以,“教师单一主体论”只解决了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方面的问题,没有对教育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具有严重的片面性。
  “学生单一主体论”是与“教师单一主体论”基本上完全对立的观点。它的优点是看到了“教师单一主体论”的巨大缺陷,认识到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观点否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做法却犯了与“教师单一主体论”一样的错误,那就是认识问题的片面性。
  
  2、双主体论。
  这种论断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主动教育功能的个人和组织的就是主体。按照这样一种定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管是传授知识的老师还是接受知识的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
  “双主体论”是一种“教师单一主体论”与“学生单一主体论”的中和方法,它吸收了两种观点的有点,解决了两种观点的缺陷。这种观点的提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肯定师生双方的主体地位也就是承认了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师生双方积极性得到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教的过程中,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客体。但是这种观点却忽视了两个问题第一,教师与学生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客体,而只是阶段性的主客体,然而具体在哪些阶段师生是一种怎样的主客体关系,观点却没有详细提及;第二,在学的过程中,老师不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客体,从而出现只有主体没有客体的情况。
  
  3、双向互动说。
  这种观点主张主客体之分只适用于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交流过程,而不可以用来对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性活动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区别。
  这种理论看到了人的思想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提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人与自然地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社会关系。这一理论对双主体理论进行了较大程度上的改进和补充,但是这种改进与补充没有取得理论的实质性突破。
  
  三、笔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范畴的见解
  
  1、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范畴的看法
  为了能够正确的认识和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把握主客体的准确内涵,应该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第一,看待为题要全面,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看做是一个整体,而不应该只看到其中的一部分,应该确立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一致性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第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具有能动性的社会关系不应该和人与自然界间的简单关系相混淆,不可以把人简单的作为客体
  第三,人具有主我和客我的两重意义,主我具有主体性,客我只是一种客观存在;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应该确立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教育提高;受教育者要承认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现实,积极认真的接受教育。
  
  2、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范畴的看法
  (1)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作为客体的内容。笔者认为,真正能都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实质性作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教育方法和手段只是传播信息的媒介。
  (2)把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作为客体的内容。这样可以科学的区分受教育者的“主我”和“客我”,有利于解决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客体缺失的缺陷。
  
  结语:
  
  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范畴的重新审视和了解,有利于摆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调动双方的积极性,革除“单一主体论”认识事物不全面的严重错误,可以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的合理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以及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平,黎莉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特点和分类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09期
  2、卢岚,徐志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8月
  3、卢黎歌,杨新华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主客体范畴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3月
  4、邱伟光,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相关热词搜索:范畴 政治教育 主客 学中 思想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