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学类选修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 要: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文学类公选课的现状进行研究,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类公选课的现状为例,阐述目前高职院校文学类公选课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全且变动大、师资力量薄弱、单一的教学模式、评价—考核体系陈旧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重视课程建设,建立完善的文学类公选课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改革教学模式与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增强教学实效性,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学类公选课 文本中心 评价体系
  人文类公共选修课作为高职院校公选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知识面、传承传统文化和提高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人文类课程中的文学类公选课凭借文学作品这一特殊载体不仅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更能通过诠释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人类历史文化内涵,传递人文精神,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和人格品性的塑造[1]。因此,文学类公选课在人文精神培养过程中担当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有助于改变当下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高职院人文教育相对缺失的现状,而且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院近年来在周二、周三下午开设了多门公共选修课,其中包括部分文学类公选课。学生选修的积极性很高,随着学院对公选课管理的不断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高职院校文学类公选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文学类公选课数量较少,课程变动大,缺乏精品课程。
  我院每学期文学类公选课在2~4门浮动,相对于全院110门左右的公选课而言,比例偏低。根据对本校学生公选课情况进行的调查,有65%的学生反映文学类公选课开设不够,较难选上。仅有的少量文学类公选课中只有《中国现当代小说与电影》、《名著电影赏析》是相对固定的,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则较少涉及,就连传统的唐诗宋词,国学名篇等也鲜见开设。学校曾有教师开设过《戏剧戏曲赏析》和《中国古典诗词赏析》等,却往往因各种原因持续不了几个学期。因此仅存的文学类公选课往往处于孤掌难鸣的境地,难以形成一批有口碑、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课程,更无法利用文学类公选课的整体效应提高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养,推进审美教育。
  2.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造成上述情况的诸多原因中师资力量薄弱显然是首位的。首先,由于高职院校一般没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文学类公选课很少由专门研究文学的专业教师兼任,而是由文秘专业或大学语文组的教师开设,教师们往往很难做到跟中文系教师一样将专业研究与所任课程紧密结合,更不用说有些非文学专业出身的教师开设文学类公选课仅凭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因此,高职院校文学类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跟本科院校的教师们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其次,相当一部分文学类课程教师除上课外往往还兼行政工作,因精力有限或对公选课不够重视而干脆放弃开设公选课,这让原本就薄弱的师资更加势单力薄。最后,较少针对教师进行文学类公选课课程培训。虽然在师资培训上我院一贯非常重视,每位教师每年至少有两到三次的培训机会,但这些培训绝大多数都与专业课相关,极少有教师针对自己开设的公选课接受专门培训。
  3.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实效欠佳。
  与本科院校一样,文学类公选课属于高职院校公选课中比较受欢迎的课程。然而据笔者了解,此类公选课的课堂实效却欠佳。一方面,在电子通信产品极为发达的当下,网络视听娱乐对学生的诱惑日益增加,很多学生已经很难静下心来阅读经典名作。另一方面,许多教师依然采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依旧遵循传统的教学流程:简介作者与作品写作背景—介绍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人物形象。文学类赏析课程不仅要与专业强的中文专业课程有别,而且要与具有专题性质的文学讲座有所区别,仅靠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会削弱学生的参与感。有些教师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尝试增加互动环节,采用讨论教学法。由于部分学生对公选课重视程度不够,事先准备不充分,对要进行讨论的作品并不熟悉,因此讨论环节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深入。
  更严重的是,学生消极被动的上课态度反过来削弱了任课教师的热情。据笔者对本校学生进行的调研发现,有近50%的学生对上课时播放视频持支持态度,而实际上有半数以上的人文类公选课教师上课时播放视频时间超过50%,视频资料尤为丰富的文学类公选课更是首当其冲。以播放相关电影、电视剧代替讲授与讨论,学生乐意,老师轻松,却是看似双赢,实则双输。多媒体适当运用于教学中本来既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而播放频率过高,时间过长则无异于让学生放弃了文本阅读,怠惰了思考,长此以往如何做到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双重提高?
  4.单一的考核—评价模式导致抄袭成风。
  现在文学类公选课一般都以课程论文方式取代以往的试卷考核,论文方式看似灵活,理论上说可以考查学生多种能力,然而实际操作中却成了滋生抄袭的温床。由于学生们很少阅读作品,因此对于文本缺乏真正的情感体验与感悟,也就没有表达的欲望。在资讯极为发达的今天,网络上各种类型的论文资料简直应有尽有。因此,学生的文学类课程论文往往抄袭成风,或拼贴剪切,或甚至干脆“乾坤大挪移”,整篇照抄。教师虽然想出各种方法防止、打击抄袭,但往往防不胜防,最后只好不了了之。时间长了难免不在学生中间达成这种共识——文学类公选课既轻松又好过。因此高职院校文学类公选课虽选者众多,然而认真听课者却寥寥,教师以放映视频敷衍了事也就见怪不怪了。
  二、高职院校文学类公选课管理的对策建议
  1.完善课程设置,鼓励专、兼职教师开设文学类公选课。
  首先要鼓励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坚持开设文学类公选课,除充分挖掘本校教师资源外,还可以外聘请其他院校优秀的中文专业人才开设此类课程。要选取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各部分中的经典与精华,结合当下社会语境与学生需求,设置比较全面的文学类公选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课程群的整体优势,充分培育更优质的精品课程,最终提高文学类选修课的美誉度,树立良好口碑,形成良性循环。

相关热词搜索:选修课 现状及 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 文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