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问题与研究趋势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编者按】
  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颁布《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实施近两年来,改革初显成效。然而,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一些学校表现出急于求成的心态,只把深化课改当成短期的操作性任务,仍然缺乏对新课改的深度思考,出现不少问题和困惑。如何理解和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如何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挑战,需要深入探讨。为此,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高淮微博士专门对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刘力教授进行了专访。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21世纪课程改革的一门新学科,已经走过了十六年的探索之路。然而,许多学校和教师仍然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度思考,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如何理解和把握这门课程的特点,如何应对这门课程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挑战,需要深入探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跨边界 结构重组 专业自主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高淮微:刘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专访。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公布《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把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您认为这两类课程具有什么关系?
  本文系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课题编号:Z17JC062)和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16zlk10)研究成果。
  刘 力:浙江深化课改会议明确国家基础课程地位不容动摇,我十分赞同。我之所以强调越是基础,越是拓展,因为拓展不是凭空的,它是运用基础课所掌握的“双基”去分析和解决活动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和任务。基础打得越好,就越有拓展学习的空间,迁移能力越强。综合实践活动拓展课的质量水平取决于基础课学习。这个认识非常重要,但这两者的内在关系常被忽视和看轻。
  高淮微:刚才您提到了,综合实践活动拓展课的质量水平取决于基础课学习。那么,与基础性学科课程比较,两者有何不同?
  刘 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本世纪新课改的一门新学科,已经走过了十六年的探索之路。我想到这似乎是从课程史上的乡土教育走向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课程的变革之路。甚至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课程的诞生,源于对基层学校乡土教育课程的推进和提升,也是农村教育对城市教育的课程贡献。
  众所周知,乡土教育原本在广大农村学校广受欢迎。因为它关注乡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它关注实践,在农村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容贴近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为学生喜闻乐见,还有培养学生爱家乡的育人价值,使学生亲近自己的农村生活。改革者可以在乡土教育课程中实现学生主体、儿童中心的教育理想。只是尽管推行多年,乡土教育课程被认为太土气,是没有学术性、没有深度的弱势学科,在学术性课程为主导的中小学课程体系中,这种实用、乡土又不考试的课程,难登大雅之堂。可以想象,在应试教育至上的学习环境里,这种非学术性、被排除在应试体系之外的课程发展的命运,十分令人担忧。我有理由推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乡土教育课程的历史渊源是内在的。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任务与乡土教育相比丰富、扩大了很多,地位也提高到国家课程,但两者的改革大方向是一致的,至少有很大的一致性。也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乡土教育课程的新定义,这一改名的过程体现了改革者希望能得到学术性认同,从教者的专业地位得到学术性主课同行的认同。如果真是因此改名,我是很理解的。毕竟从学科课程的视角来审视,乡土教育课程被指责内容宽泛不专,学习杂乱肤浅,过于注重感性经验和初级体验,其活动性的认知方式也难像学科性的认知那样便于获得应试的纯粹知识。它和已经成熟的学科课程相比,不够规范也不够学术。无论如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有长足发展并取得国家课程的地位,我们有专业自信继续提升课程的专业化水平。何况,学校课程本就不是铁板一塊。我希望,从乡土教育到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的演进过程分析和思考,可以为今后的课程建设找到努力方向。
  高淮微:从课程发展历程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乡土教育课程的新定义。假如与现有的课程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哪些特点?
  刘 力:从课程论上讲,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和其他知识学科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其知识学科总是在该领域边界内开展学与教,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跨边界,甚至无边界的学科,这就颠覆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学科概念,冲击学科边界的思维。这个问题会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断推进而越来越突出。
  假如我们认为研究问题的方式比答案更重要,更能揭示不同思想范畴框架下认识和知识的区别,那么从根本上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知识领域分类的学科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强调方法的学习。从横向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分为学术、技术、社会三种类型。从纵向来看,可以分为国家和学校两种类型。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面向全体学生统一组织教学,有规定的要求,力求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种领域的活动,学会相关的方法技术。而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实践活动中,运用方法技术完成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学习任务,要有实践成果表现。这两类课程在具体实施中的进阶很难把握,我知道一般学校不做严格区分,只是把两类实践活动课整合在一起安排。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高淮微:您刚才谈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时,提到“方法”和“真实学习”等关键词。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呢?
  刘 力:我们可以从具身认知、情境学习、深度学习等角度来分析和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谈一谈具身认知。我们都知道,学科课程长期本着传统的标准认知理论,也就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联结主义理论为代表的第一代认知理论为基础建立的知识观,注重内部心智对外界抽象的表征逻辑或计算过程,强调身心二元分离、离身的知识,以及客观、确定性、普遍、共同的知识学习。这种教育重在塑心,是重心抑身的灌输教学,也就是对学生大脑进行训练,传授知识,总认为心灵高于肉体,把身心协调发展割裂开来。可以这么理解,我们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从文字到文字,从概念到概念,更多地关注抽象思维和语言文字,而忽视了身体的教育价值。这样的学科课程学习就是一种心灵体操、概念思维训练。

相关热词搜索:综合实践活动 趋势 课程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