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研究生学术素养培育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较短,且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研究生学术培养体系,导致与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学术素养培育机制存在一定差距,这种机制无法满足研究生广泛多样化的学术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学术素养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是以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培育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自组织相关理论进行回顾,根据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目前发展现状,依据相关理论得出培养体系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旨在构建研究生学术素养培养机制,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学术交流平台。
  关键词:自组织;研究生;学术素养;培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8-0012-04
  一、引言
  众所周知,世界上众多一流高校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无论是导师还是研究生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学术兴趣,最重要的是研究生可与该领域的权威专家直接面对面探讨学术问题,使研究生掌握导师所在领域内最前沿的学术成果,激发研究生从事学术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国外良好的学术氛围基础是研究生的自律能力即自组织能力,其较强的自组织能力让其主导学术研究活动,使其产生浓厚的学术兴趣,随之提高学术素养水平。
  在研究生教育中,学术教育尤为重要,我国高校研究生学术教育多以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为主,学院或学校定期会邀请专家学者召开学术论坛或讲座,但反观研究生的整个学术素养水平却止步不前,其实并不是声势浩大的学术论坛或讲座的引导作用不够,最主要的原因是举办论坛或讲座重视研究生的参与性而忽略了调动研究生的主导性,也就是研究生的自组织能力。研究生在参与学术论坛或讲座的过程中只能充当参与者,而非学术论坛或讲座的组织者,这也导致学术论坛或讲座达不到预期目标,难以形成常态化。
  二、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研究生学术素养培育研究综述
  自组织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高津(I-Prigoginer)创立耗散结构论,并在隨后的时间里不断完善成熟。自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某个组织的机制运作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自组织理论由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协同动力论等六大子理论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解决了自组织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对自组织理论的文献研究
  20世纪80年代自组织理论传人中国,国内学者对国外自组织理论专著进行翻译,如郭治安的《协同论》和沈小峰的《自组织的哲学——一种新的自然馆和科学观》。进入21世纪之后,文献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自组织理论与某个学科的有机结合。学者王孟将自组织理论中的耗散结构论与协同论应用于建筑市场的管理,为改善建筑市场管理规范提供了新的方向。学者吴玉霞将自组织理论运用于研究生培养机制中去,发现研究生培养机制缺乏“自组织”,并对未来研究生培育机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而学者阎为民研究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就是一个超循环系统,由导师、教材、教学等各个子系统构成,认为各环节应通过自组织过程,加速各环节耦合度以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研究生作为一个青年组织,对青年组织的研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国外专门论述青年组织的专著较少。在公民社会理论中时有大量介绍非营利性组织或称为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组织的著作,在这些专著中多少也提到了国外一些青年组织的情况,但对政党与青年组织关系的描述基本都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国内对于青年组织的研究专著也不太多。较早的著作有黄志坚教授1990年出版的《青年组织学》;程刚在1991年出版的《青年组织论》;以及石国亮2007年出版的《青年国际政治研究的新范式:意识形态视野中的青年和青年组织》。这些专著同青年学的研究基本一致,都是站在本国的角度进行论述的,略带介绍了一些国外青年组织的发展情况。
  (二)关于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研究
  从自组织理论建立以来,经过20年的发展,直至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把自组织理论与社会经济领域的某个方面结合起来,推动自组织理论的创新发展,以此来完善并提高自组织理论的适用性。但对研究生学术素养的研究,未实现自组织理论与学术素养的有机结合,只是单纯地分析研究生学术素养问题。
  傅立民和孙中华(2004)认为,当今研究生学术不道德现象普遍存在,研究生学术素养教育不足,并详细分析了研究生学术失范的原因,指出,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不只有研究生本身原因,还有外部原因,如制度原因和社会原因。比如,学校的学术激励机制就普遍存在着功利化问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研究生学术道德偏离和学术失范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提出:“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手段不科学,学术激励机制过分强调已发表论文的数量,对一些研究生造成了负面影响,只是一部分研究生诚信缺失,学术失范。”郑重和郑忠梅(2006)在分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要想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首要就是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研究生学术素养建构的途径为:
  1.打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健康的学术环境;
  2.建立和完善学术能力评价机制,避免单一和功利的学术激励手段,为研究生学术素养的提高提供规范;
  3.激发研究生形成自我养成的良好习惯;
  4.狠抓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和不端行为教育,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
  5.发挥导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江新华指出: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主要有五大表现:伪造数据、抄袭他人论文、一稿多投等。认为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根源是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学术评价机制的缺陷等。由此提出:彻底整治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其主要整治措施包括:
  1.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水平;
  2.改革现有的学术评价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创造相对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

相关热词搜索:素养 培育 研究生 机制 学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