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习中“女生优势”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xjz/wxjz201608/wxjz20160886-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xjz/wxjz201608/wxjz20160886-1-l.jpg)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xjz/wxjz201608/wxjz20160886-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xjz/wxjz201608/wxjz20160886-2-l.jpg)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xjz/wxjz201608/wxjz20160886-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xjz/wxjz201608/wxjz20160886-3-l.jpg)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xjz/wxjz201608/wxjz20160886-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xjz/wxjz201608/wxjz20160886-4-l.jpg)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S大学连续三年的学情调查(“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即CCSS调查)数据,对男女大学生的学习性投入进行了全面比较。实证分析表明女生在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教育经验的丰富程度和校园环境的支持度指标上显著高于男生,在诸多课堂内外的学习行为和对教师、院校资源的利用上也显著高于男生。女生的学习动力更高。女生比男生总体上报告了更高的在学满意度和教育收获。研究发现对大学学习中“女生优势”的相关讨论提供了实证证据,并启发研究者就男女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作深入比较。
关键词:女生优势 学习性投入 CCSS学情调查 高等教育质量 大学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大学里的“女生优势”现象引起了很多议论[1][2]。有研究者[3]指出,高等教育中女生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女生在大学表现突出。但是既有的讨论多是理论和观点性的讨论,缺乏实证证据。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和促进人才培养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管理的中心主题。为了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我们需要关注男女生不同的学习行为。我们需要仔细分析男女生在学习过程中到底有哪些具体的不同表现。这需要对男女生的在学经验作全面细致的实证考察。目前这种细致的实证考察并不多。虽然有些实证研究[4]对男女生在学习上的不同进行了比较,但往往只是选取了一年的数据,而且也并未作全面的考察,而只是对学习过程的一些部分进行了分析。另外,一些实证研究[5]虽然指出男女生在一些学习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并未报告差异的程度大小,因而难以评价这些差异是否有实际意义。本文利用S大学2012年至2014年参加“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CCSS)的数据对男女生在大学学习行为上的差异作全面考察并呈现其差异程度,希望对相关的讨论有所贡献,并对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管理有所启发。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所采用的CCSS问卷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项目组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合作开发。它脱胎于“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而NSSE是当前国际上最为认可的对大学生在学经验进行调查的工具之一。NSSE问卷体现了大学生学习领域长期研究的成果,采用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教育经验的丰富程度、校园环境的支持度、生师互动五个核心指标来反映大学生的学习性投入,从而反映学生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自己做了什么及如何看待院校为他们的发展所作的支持。CCSS问卷是NSSE的汉化版,保留了NSSE问卷的五大指标结构,同时又根据中国高等教育情境中大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设计开发了一系列题项。CCSS问卷经过了细致的汉化工作,已有研究显示它的信效度比较高[6]。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S大学2012年到2014年参加该调查的数据。S大学位于中国东南地区,是一所省属公立大学,近几年在校本科生保持在6000名左右。CCSS项目在本文讨论的2012年至2014年的调查中并非采取追踪样本连续调查的方式,而是每年在S大学全体本科生中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取样本。S大学选择采用CCSS纸质问卷,通过各院系教务员和班委的协助,完成问卷发放和回收工作。问卷回收率总体上比较理想。三年调查的样本信息如表1所示,性别比例和该校总体比例大致相符。
表1:S大学CCSS调查样本信息:2012-2014
本文主要是在CCSS各个指标上对男女生的表现进行比较,具体是通过SPSS 18.0中独立样本T检验的功能进行分析。对于男女生有显著差异的指标(本文中所有的“显著差异”都至少在0.05的水平上显著),本文进一步计算效应尺度(Effect Size,制表时简写为ES)以反映差异程度。对于独立样本T检验中不同效应尺度的实际含义,本文采用比较公认的科恩的标准[7],即以0.2、0.5和0.8为分界点。具体而言,效应尺度在0.2和0.5之间则表述为差异程度“较小”,在0.5和0.8之间表述为差异程度“中等”,大于0.8则表述为差异程度“较大”。如果在某个指标上男女生差异的效应尺度小于0.2,即使差异显著,也认为无实际意义。
三.研究结果
1.男女生在学习性投入五大指标上的比较
下面先比较男女生在学习性投入五大核心指标上的表现。这五大指标反映了学生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做了什么及他们如何看待和应对院校为支持他们发展所作的努力。2012年至2014年三年的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比较的结果显示,从2012年到2014年,连续三年,女生在教育经验的丰富程度和校园环境的支持度指标上高于男生,尽管效应尺度都较小。尤其是在教育经验的丰富程度指标上,女生表现特别突出。女生似乎更加积极地利用各种机会丰富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教育经验,她们在该指标上与男生的差异程度在2013年将近达到中等。在学业挑战度和主动合作学习水平上,女生在连续两年的调查结果中都显著高于男生,尽管效应尺度为较小。女生似乎更加努力地投入大学课内外学习,同时更加积极地和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在生师互动方面,S大学2012年至2014年的数据显示,男女生无显著差异或基本持平。当然,这里以及下面的分析都是基于调查数据对男女生的不同表现进行的整体比较,就单独每位男女生个体的比较而言,结论未必适用。
2.男女生在具体学习行为和学习心理上的比较
上面关于男女生在五大核心指标上表现的比较初步显示了女生在大学课内外学习中有一定的优势,但仍未揭示在哪些具体学习行为或学习心理上男女生存在差异。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部分分析CCSS问卷A部分“大学在学经验”指标上男女生的差异。CCSS问卷A部分涉及学生课内外学习行为、学习心理、对院校课程和教学的评价、对院校各种支持性努力的看法和反应等大量题项,较为全面的涵盖了大学生的在学经验。本部分分析重在从具体学习过程的角度对男女生进行比较,所以剔除了CCSS问卷A部分一些不相关或不方便比较的题项,所剔除的题项包括:社会称许性题项、所属专业和学习成绩题项、在学生组织中任职情况题项、在校获得证书或奖励的题项、在校满意度的题项以及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题项等。对于未剔除的所有指标,本部分利用S大学2012年至2014年的数据,对男女生在每个指标上的得分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为了尽量减少单独一年的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差并节省篇幅,下面表3只列出男女生至少两年有显著差异且效应尺度在0.2以上的指标。指标归类的方式大致参考了清华大学CCSS项目组设计的院校教育过程诊断指标结构。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