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社会学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三亚学院推出的“小班授课”系列教改措施顺应了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相应的其他能力,使教师“走下神坛”,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体系和教学活动中的“主人”。
  关键词:社会学课程;改革;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61-02收稿日期:2016-04-22
  基金项目:三亚学院2015年度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自主学习能力’与社会学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syxyjy150302)。
  作者简介:陈强(1971—),男,三亚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现代社会问题、中国社会转型。
  2015年春夏之交,三亚学院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出台了“小班授课”“缩减课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组织学生讲课和讨论、批改作业和课程论文”等教学改革措施,并进行了试点。
  三亚学院的教改举措针对的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老问题: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学生学习模式大体上还是“被动学习”,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薄弱。三亚学院此次教改的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促使教师从“以灌输为主”向“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转变,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此,三亚学院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有所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将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亚学院社会发展学院于2005年在费孝通先生入室大弟子、知名社会学者沈关宝教授带领下成立,开设社会学等四个专业。十年来,三亚学院社会学专业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学理论基础,又强调训练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努力使学生成为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十年校庆之际,三亚学院领导班子对学校的性质进行定位,将学校确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的。三亚学院社会学专业教师队伍根据学校的要求和形势的变化,重新对社会学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进行定位,将其确定为: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开阔的专业视野,能将社会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将来所从事的工作的专门人才。社会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从社会学视角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定性研究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其中,自主学习能力是首要的能力,因为学生只有养成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明确自己需要培养的其他各种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需要改革社会学课程教学,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建立一个新的模式。
  一、重新设置课程体系,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亚学院社会学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是以向学生传授社会学理论知识为主,兼顾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毕业论文写作能力。这个思路自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事实上,中国高校很多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都与此大同小异,可谓已经固化成为一个模式。
  2015年9月,台湾台南应用科技大学校长林品章一行莅临三亚学院,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台南应用科技大学网络与资讯中心主任陈见生在讲座上介绍了该校根据台湾“教育部”的要求,建设课程地图的详细情况。他强调,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来展开,需要培养哪种能力,就开设哪门课程,开设的课程必须与需要培养的能力对应,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才是有的放矢的,才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的,才是为提升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做准备的。台湾与大陆同源同根,不过,台湾在现代化道路上走得比大陆更远一些,台湾的大学教育似乎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借鉴台湾的经验,重新设置社会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笔者的一个考虑是:能否打破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导向,改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如果做不到,至少也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与传授理论知识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不是“兼顾培养学生的能力”。
  既然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凸显出来,我们就有必要重新考虑到底社会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能力。笔者认为,社会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从社会学视角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定性研究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共十种能力。在笔者看来,这些能力将为学生学好专业、学会做人和做事、求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应把课程体系设置与这些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把能力培养融入各门课程的设置中,分配好课程模块、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比例,给学生充分锻炼各種能力的时间和机会。
  重新设置社会学专业课程体系后,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即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要把学生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那么,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多么精彩、生动,我们也只能遗憾地说“这堂课是失败的”。
  二、小班授课,转变教师的角色
  三亚学院推出的“小班授课”系列措施,可谓顺应了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小班授课针对的是大班授课的诸多弊端:师生互动交流不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不均等,教师难以兼顾每位学生的特殊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接受程度也不一样),无法“因材施教”。实行小班授课后,教师面对的学生数量少了,师生互动机会大大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比较均等,教师比较容易照顾到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因材施教”。
  “小班授课”系列措施的第二个即为“缩减课时”。“缩减课时”的意思是减少教师课堂讲授的课时,但是,课程的总课时并没有改变。那么,节省出来的课时去哪了?原来,这些课时被用来安排学生上台讲课、讨论和辩论、去图书馆查阅参考书和相关资料。“缩减课时”后,教师不再有“足够的时间”来讲授教材的理论知识了,这倒促使教师尽量精简要讲的内容,尽量地“提纲挈领”,突出教材的重点内容和核心观点。由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原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高高在上,其角色是灌输知识和“填鸭”,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在,教师“走下神坛”,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其角色是在传播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与学生互动交流,组织学生上台讲课、讨论和辩论并做点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布置作业和课程论文并批改。这样,教师更像是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角,没有配角。

相关热词搜索:社会学 提高学生 自主学习 课程教学 能力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