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选择与价值追求,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正如康德所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价值的载体,学前教育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心脏,承担着学前教育价值实现的重任。学前教育生活课程以知识经济时代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挑战为出发点,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心理学理论(认知發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理论(功能结构主义、冲突理论、社会解释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和终身学习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生活作为学前教育课程价值的立论基点,将生活课程研究置于动态的、多元的背景去考察,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与组织、课程实施与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生活视野中建构学前教育生活课程。
【关键词】学前教育 生活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16-02
一、我国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的探索
自1903年中国第一个公共的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以来,学前教育课程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与世界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相比,虽然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历史还不长,但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产生了以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的教育家,他们为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陶行知先生等人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行知(1891-1946,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毛泽东同志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是工农幼儿园教育的开拓者、实验者,先后创办了燕子矶幼稚园、和平门幼稚园、迈皋桥幼稚园、新安幼稚园、上海劳工幼儿团;撰写了《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如何使幼稚园教育普及》等,使他创造的生活教育理论逐渐形成、发展与完善,为中国幼稚园教育开拓了新的篇章。
1.幼稚园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早在1926年撰写的《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就指出幼稚园教育是人生的基础,“从福禄贝尔创设幼稚园以来,使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的重要,从蒙台梭利毕业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使人渐渐的觉得幼稚园的效力……。国内有志儿童幸福的人和有志改良社会的人看此情况,就大声地疾呼提倡广设幼稚园。但提倡的力竭声嘶而响应的寥若晨星。都市之中尚有几所点缀门面,乡村当中简直找不到它们的踪迹。幼稚园的缺乏可见一斑,尤其是妇女须外出工作,以及农忙时节的农村,幼稚园的设立更是迫不及待的。然而,在当时的大部分幼稚园都有着下列三个缺点: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为此,陶行知提出把幼稚园变成全社会幼儿受教育的场所,“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2.幼稚园生活教育的课程内容
陶行知创办的以“生活教育”为理念的幼稚园,广泛开展实验研究,提出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并建立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其生活教育的观点体现在:生活即教育发展、教学做合一以及社会即学校。
(1)课程内容的组织
生活纲要分全年、一月、每周、每日四种。全年纲要又称为“幼生生活历”,其中包括节令、气候、动物、植物、农事、风俗、卫生、童玩等八项:每月纲要依据全年纲要、各幼稚园的需要来设定学习重点;每周活动要将每项活动进行的步骤加以分析,并对活动资源、上周活动情况加以修正;每日活动要根据全年纲要、每月纲要、每周活动来设定,同时,也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及学习情况。
(2)课程内容的来源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课程内容来源于幼稚园周围的人、事、物,凡是儿童感兴趣的均为活生生的生活教育的材料。如自然物:石头、泥沙、松针、棉花、松果等;废弃物:纸袋、木头、贝壳、旧邮票等;土产:红豆、番薯、玉蜀黍等,这些都是幼稚园课程的好素材。
(3)生活教育课程的实施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课程实施强调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课程应包括人类生活的全部,全部的生活都是教育,即全部的生活也就是课程。以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儿童故事、儿童歌谣、儿童游戏加以收集,作为教育幼儿的教材,以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进行课程实施。即以一件事情为中心,全体儿童分工合作,教、学、做,三者有机联系。陶行知在工农中普及幼稚园,从理论到实践,把生活教育作为课程核心之课程理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指明了幼稚园是为了一切儿童利益和幸福的生活教育。
二、确定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目标的要求
课程目标具有导向、动力、调节、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如何在选择和确定课程设计的目标中,使之能够充分的体现其价值,主动地摄取各种课程资源中的营养,使其能够有助于生长和发展,这就关涉到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目标的选择问题。
1.课程目标的层次性
学前教育生活课程目标的层次性表现为:一是指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年龄,制定出不同的课程目标。如幼儿园阶段,可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每一阶段的不同学期应有层次性,每一学期的不同单元也应该有层次性,各层次目标从易到难,形成纵向层次。二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出一般目标和的具体的课程目标层次。一般目标是普遍性的目标,如小、中、大班的总目标,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中,不能停留在一般目标,应该以一般目标为指导,制定出具体的课程目标,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2.课程目标的基础性、统整性
学前教育课程的对象是学前儿童,他们正处于人生的第一阶段,其获得的经验,不仅仅影响其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乃至贯穿其一生的发展。学前教育课程具有基础性,体现了此阶段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发展,这种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前儿童的发展,又是全面的教育,使学前儿童个性、主动性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课程目标具有统整性。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