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OCs中教学交互模式和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摘要:联通主义学习是以教学交互为中心的学习。为了帮助研究者和学习设计者认识和理解联通主义学习情境中的教学交互特征与规律,笔者曾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建立了基于认知参与度的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模型。为了进一步验证和发展该模型,该研究选择由乔治·西蒙斯和史蒂芬·唐斯所开设的著名cMOOCs课程——Change 11 MOOC,运用质性内容分析法,根据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模型,对基于课程学习日报、Twitter和Facebook小组中追踪到的教学交互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学习者在参与cMOOCs学习过程的四个交互层次(操作交互、寻径交互、意会交互和创生交互)中所使用的主要交互模式和方式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联通主义学习情境中的教学交互模型可以作为我们理解和分析cMOOCs课程中教学交互的模型。通过分析,模型中四层交互之间相互支撑、相互扩展并存在重叠的复杂性的网络化关系也得以进一步明确。希望本研究能够促进研究者和学习设计者基于联通主义学习中的教学交互模型设计和实施教学。
关键词:cMOOCs;联通主义;教学交互;联通主义学习;质性内容分析;模式与方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教学交互一直是教育尤其是远程教育中最核心的研究主题,也是设计在线学习中最重要的要素。联通主义学习作为互联网派生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学交互为中心的学习,其内在的教学交互规律具有特殊性。在基于联通主义思想设计的cMOOCs中,教学交互(尤其是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和内容之间的交互)至关重要,因为与其他人和网络资源之间的交互是连接建立、网络形成和知识创建与生成的关键。cMOOCs的教学结构在参与者之间以及参与者与内容之间的交互中形成。这也是cMOOCs与传统的基于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开发的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传统课程中(包括网络课程),教学交互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教师、论坛、博客站点或者其他为学习者建立的空间中。而cMOOCs中的教学交互分布在多样化的空间中,虽然一开始,这些交互看似集中在某一个页面中,然而随着课程的展开,教学交互在很多空间中发生,包括博客、Wiki、Twitter、Facebook、Google小组、第二人生、YouTube等。以联通主义学习为指导设计的cMOOCs中的教学交互非常复杂,值得深入研究。
一、文献综述
(一)cMOOCs的发展及其创新
联通主义作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因其对Web2.0和社会媒体时代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引起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学习被视为是一种在泛在网络空间中人、信息和数字学习制品之间的网络发展和连接建立的过程。在2008年到2014年期间,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创始人乔治·西蒙斯和史蒂芬·唐斯带领一个联通主义学习研究者团队开发和运行了一系列的MOOCs,以在真实情景中检验与发展其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和观点。这些课程包括CCK08、CCKIO、CCKII、ChangeIIMOOC、开放教育(Openness in Education)、教育技术MOOCs (ETMOOC)、REL2014等。 随后MOOCs一词也被越来越多的传统高校所采用,但大多数的MOOCs都以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乔治·西蒙斯和史蒂芬·唐斯所开发的MOOCs被命名为cMOOCs,强调其联通主义教育学的特征。而传统高校所采用的MOOCs则被命名为xMOOCs。这两类MOOCs因指导思想不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正如乔治·西蒙斯所述,“我们的MOOCs模式强调创新、创造性、自主性和社会网络学习,而Coursera模式的MOOCs则强调基于视频呈现和短测试、测验等传统学习方式。换而言之即cMOOCs强调知识创新和生成而xMOOCs强调知识重复”。在过去的四年里,关于MOOCs的讨论和争论非常多,但是主要关注以现有教学模式为主的xMOOCs,而非强调学习者自主组织学习并协同创新的cMOOCs。教学交互和网络创建,尤其是支持学习者网络知识创建和生长的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是cMOOCs的核心。
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传播和cMOOCs开展的过程中,很多研究者和学习者都参与到cMOOCs的学习和体验中。也有一些研究者从课程设计和技术的视角介绍这一新模式的变化与创新。包括联通主义学习的博客传播模式和cMOOCs的传播模式。MOOCs的技术维度,即利用cMOOCs情境中的分布式技术来设计和建构个人学习环境等。还有一部分研究者则关注学习者和参与者的学习体验。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和网络化知觉,学习者参与cMOOCs和xMOOCs的学习体验比较;参与MOOCs学习的经验;学习者参与联通主义模式的学习所面临的挑战调查等。还有极少的研究关注教师体验。已有研究中只有两个研究关注联通主义学习环境(特别是cMOOCs)中的教学交互模式。在Milligan的研究中,相对于大规模用户量而言所访谈的参与者数量较少。Siemens的博士论文聚焦于复杂在线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定向问题,他只分析了CCK08这一门课程论坛中所生成的数据。与早期的很多对在线教育研究主要通过分析线性论坛中结构化良好的交互数据的方式相比,目前还有没有研究者对联通主义学习环境中在多种技术空间中生成的交互性数据进行研究。Fournier等指出cMOOCs中有大量的、不完整的、分散的数据集,这些在分布式环境中发生的教学交互数据相对于cMOOCs论坛中的数据更加关键,而且有可能更有深度,这就给研究者带来了很多的挑战。目前很少有研究尤其是实证性研究来面对这一挑战。因此,我们希望本研究是一个及时且比较独特的分析和描述分布式学习环境中的教学交互模式和方式的研究。
(二)基于认知参与度的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模型
在前期的研究中,为了系统表征联通主义学习中教学交互的特征与规律,笔者曾采用应用学科的系统理论模型建构法,依照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策略,基于教学交互层次塔,结合联通主义情境的特殊性,根据不同层次对认知参与度要求的不同,建构了基于认知参与度的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模型。该模型将联通主义学习中的教学交互按照认知参与度从浅人深,对学习者的难度分为操作交互、寻径交互、意会交互和创生交互四层(如图l所示)。学习者通过四层交互来支持学习的开展,具体而言,即他们通过操作交互将连接知识和网络的技术连接在一起,建构教学交互开展的空间和个人学习环境。通过寻径交互连接包括信息以及在集合体、网络和小组中的人,形成知识流通的管道。通过包括聚合与分享、讨论与协商、反思与总结、决策制定的意会交互展开集体的模式识别和信息(知识)搜寻。通过创生交互创建、重新合成、分享和评价学习制品,并推动联通主义学习深入持续地开展。四类交互是一个网络化的而非线性化的过程,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递归性。较低层交互是更高层交互的基础,高层次交互的开展也进一步扩展了低层次交互的需求。联通主义学习是四类交互作用下的螺旋式的知识创新和网络扩展与优化的过程。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