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女性成人教育问题探究

发布时间:2019-08-05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广泛的内容和深远、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探讨农村女性的成人教育对目前的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农村女性进行多方面的教育,能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女性;成人教育探究
  [作者简介]李蔷(1966-),女,赣南教育学院副教授;卢慧玲(1975-),女,赣南教育学院副教授。(江西赣州341000)
  
  近几年来,“三农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农村教育也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在我国的农村劳动力中,女性人数已占65%以上,近60%的农业产值是由女性创造的。但不容乐观的是,目前女性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不高,吸引现代农业科技的能力还不强,在制约农村女性发展的各项因素中,教育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为提高农村女性的整体素质,把庞大的农村人口负担变为人力资源,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女性教育势在必行。
  
  一、农村女性成人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通过提高农村女性教育水平,使农村女性与男性劳动机会均等,提高农村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促进农村人口在性别间的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960-1985年,美国学者艾伦·贝纳特用95个国家的统计数据对女性教育进行了研究,认为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女性的潜在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敬业精神,女性劳动参与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有较高的劳动参与率。在发展中国家,即使对女性进行中等教育,也会大大提高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在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其中女性占决大多数,要解决女性就业问题,实现男女就业机会均等,必须提高女性教育水平。女性劳动就业水平的提高,使农村家庭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打破了过去男性主导家庭和社会的局面,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经济中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体现了农村人口性别间的和谐发展趋势,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提高农村女性教育水平有助于人口增长的自然控制和优生优抚观念的形成,提高人口的素质,从而保证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人口的增长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使我国面临严重的“三农”问题,影响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表明,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增大结婚年龄,降低对孩子数量的需求,从而降低出生率,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研究还表明,受教育的母亲绝大多数接受优生优育的观念,其养育的子女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均明显提高。我国有9亿农村人口,其中5千万是贫困人口,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究其原因是农村人口生育率高。提高农村女性受教育水平,可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缓解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矛盾。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和谐持续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持续提高,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快速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而这些素质与母亲的受教育水平成正相关。1987年,残疾人调查显示,617万残疾人中,253万人是由于近亲结婚造成的,而近亲结婚的女性受教育水平很低。另外,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一般主动接受优生优育科学培养孩子的观念。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尤其是母亲。1988年的调查表明,母亲为文盲、小学文化、初中文化、高中文化和大学文化程度的,其子女受教育的年限分别为5.82年、7.58年、8.57年、9.70年和10.87年。主要原因是受教育的母亲重视子女的教育,能够从物质上支持子女上学。由于母亲科学的教育环境,子女上学态度积极,且上学动力、目标都很明确,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提高农村女性教育水平,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新家庭组织结构,促进社会整体和谐发展,建立新农村建设中新型的家庭关系。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组织结构,是社會组织系统的最小单元,也是最生动和活跃的组织单元,家庭和谐结构的建设是社会和谐组织系统构建的基础。农村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让她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劳动,女性个人收入增加,使传统父亲和丈夫作为家庭唯一经济来源的绝对权威地位削弱。女性参与社会就业,可以使家庭经济多元化,男性和女性在经济上平衡发展,这必然产生其他家庭关系的平衡,进而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家庭组织形式。
  
  二、当前我国农村女性接受成人教育的现状
  
  (一)文化素质低,学习能力差。当前,我国农村女性中,文盲、半文盲比重较大,文化素质较低。笔者据问卷分析发现:2005年在全国农村女性劳动力中,58.8%的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比农村男性高21.9个百分点;农村女性文盲率为13.6%,比农村男性高9.6个百分点。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和“贤妻良母”伦理的影响,养成了农村女性不爱学习的习惯。这样使本来基础就差的农村女性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不能够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二)学习机会受到限制。较重的农业和家庭负担,造成了农村女性没有足够的精力参加学习。据调查:2005年全国农村仅有8.64%的妇女享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在具有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农村女性中,15.7%的最高学历是通过成人教育获得的,而27.7%是参加培训或进修。到目前为止,全国得过正式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村女性仅有5.6%,比城市女性低41.3个百分点。
  (三)学习欲望低、学习动机弱。长期传统性别角色社会化,塑造的农村女性成就欲望低,成才意志薄弱,家庭是情感的主要寄托,相夫教子是其本分。据笔者问卷调查表明:农村女性对成人教育学习动机较农村男性要低8.9个百分点。大多数农村女性求知欲望不强,有些甚至自卑自弱,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容易安于现状。
  (四)多数主要集中在低文化层。据笔者问卷调查表明:我国农村女性人口大多数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其中小学教育程度的占人口的50.74%,初中教育程度的占35.61%,高中教育程度的只占12.55%。随着大批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要使她们有效地向乡镇企业和城市转移,这么低的文化层次,恐怕难以担当重任。当务之急,是提高她们的学历层次,特别是提高其技能和素质。
  (五)社会认同存在着性别差异。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同等学历的农村女性和农村男性所享受的权利存在着性别差异。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差异不仅表现在就业率和经济收入的高低方面,还体现在家庭分工的满意程度和农村妇女担任领导或负责人的人数比例偏低,更有甚者,农村女性自我评价也较低。
  
  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女性成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相关热词搜索:成人教育 新农村 探究 农村 女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