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散文

发布时间:2017-02-0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天空散文篇一:曹含清散文作品精选

曹含清散文作品精选

在远行的归途中,听着火车的声响我沉沉睡着了。醒来后透过车窗望到东方泛白,渐渐露出晨光。我想人生也像是一场远行,远行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孩子,结束的时候我们已经白发苍苍。天亮的时候火车已经到站,我挎起旅行包下了火车,又回到了原地。----《一个人去远行》

还有一次是我工作的第一年,下班之后便匆匆赶往车站,坐上最末一班车。车启动的时候那座小城已经华灯璀璨。我也知道需要坐四个多小时的票车,然后还需乘半个钟头的出租车,到家的时候必定将近午夜,但是心底仿佛有一种坚定的踏实感在支撑着,让你身心不再疲软,让你眼前不再黑暗,让你神思不再迷茫,那是家的力量,那是家的温度,那是家的光芒。----《驶向家的票车》

我们跑累了,就在街上挖几个小圆坑,玩弹玻璃球的游戏。至今我已经忘记了这种游戏的规则,但是记得自己输了就将玻璃球送给赢了这场游戏的小伙伴。长大了之后,我发现成人的世界有很多充满玄机的游戏,比儿童的这种游戏更要残酷,一旦我们在游戏中失败,输掉的不会是玻璃球这么微不足道的东西,可能是数年数月的心血,甚至是一生的自由与幸福。----《过年》

将来会有一天,我们老得老眼昏花,满头白发。我们背着行囊再次挤上回家的票车,一定还会回想起很多次坐票车回家的情景。我们是一群离家的孩子,家永远在召唤着我们,回家的票车也似乎永远在等待着我们。---《驶向家的票车》

当我老了,我希望回到故乡做一个牧羊人,养很多只羊。白天我在河岸放羊,割草,累了便躺在芳草上想睡就睡,想唱就唱。在云霞漫天的河岸,我挥鞭赶着羊群,带着夕阳与羊群一起归去。-----《故乡的天空》

很多年过去了,我的脑海里仍然常常出现那个骑着骏马的英雄的形象。我也总是怀念那段在瓜棚下谈鬼说怪的时光。现在,室内的空调将空气调得清新凉爽,一壶绿茶也已经泡好,有谁和我坐在一起谈鬼说怪,我讲的故事又有谁来听?----《瓜棚谈怪》

父亲戒烟也给我上了一堂人生的教育课。在生活中,一些贪欲让我忐忑不安,让我身心疲惫,可是我像是着了魔、上了瘾一样执迷不悟,至死不悔。这些贪欲不知不觉地蚕食着我的生命,蚕食着我最初的梦想,也蚕食着我活着的尊严。我犹如注射了安乐死的药剂,正在悄悄死去。这个时候父亲似乎总在我的身边告诫我说:“孩子,你不必活得这么痛苦,也不必活得这么狼狈,你要狠下心来,懂得割舍。”----《父亲戒烟》

我独自坐在河岸,望着故乡的集市,心想这里从前是个码头,现在是个集市,很多年后呢,这里可能会成为一座城市。在流转的岁月里,它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角色。而我们呢,和它一样,在漫长的岁月里,也在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角色。-----

《河岸的集市》

麦苗一寸一寸地成长着,大地的一双巧手用时光的线条将它们纺织成了绿毯,覆盖着开阔圹埌的平原,装饰着树木萧条的村庄。白天淡淡的阳光像水似的沐浴着它们,它们在寒风中欢快地舞动着腰肢。到了夜间,大地的一双巧手又用寒霜织成棉被,盖在它们身上,让它们安睡。对它们而言,凌厉的寒冷是大自然赐予的福祉,练就了它们坚强的风骨,也催生了它们成熟的梦想。----《麦田》

尽管将近而立之年,我常常觉得自己还在上小学。谭老师在讲台上巡视着我,在我萎靡不振的时候鞭策我,在我沾沾自喜的时候让我认清自己,在我迷惘无助的时候他伸出援助之手。我总觉得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个坐标。每件事情都是小学的作业。时间是一位严厉苛刻的老师,不同的阶段给我们不同的命题。它还会随时点中我们的坐标,让我们站在公众面前回答,而命题的答案时间已经给我们讲述。----《谭老师》

堂哥,你去世之后,我常常思考生死问题。生是上苍赋予我们的的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其中会有痛苦,也会有快乐。死是将生的权利剥夺,是人生痛苦与快乐的终结。与死相比,生是一种尊严,也是一种幸福。我总觉得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更是一种幸福。---《堂哥》

时光像是一部部接连放映的电影,从开始到现在依次间断,但不会结束。童年在时光的幕布上奔跑,紧接着换成满怀梦幻的少年,后来青年如风筝一样迎风而上,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喃喃自语的老人。---《童年的电影》

每当放学我和小伙伴们就像一群脱缰的小马似的无拘无束。我们到小树林里掏鸟蛋,到溪边捏泥人,到沙岗上堆沙土城堡??随着时光推移,很多童年往事都渐渐淡忘,犹如沙滩上被海水淹没的贝壳。至今有一件往事让我常常想起,它像是大海里的一座小岛,随时等候着我的心灵去停靠。----《童年往事》

一部漫长的人类历史,穿插着很多悲剧的篇章,有一部分似乎是用天书写的,我们永远难以读懂。我们是一个崇拜英雄的民族,为他建造了这样一座庙宇,世代供奉与凭吊。英雄的精魂也似乎一直激励着世人,守护着世人。----《英雄》

从你爸爸妈妈那里,我也深深的明白一个女人开始变老是从养育儿女开始的;一个男人成为真正的男人是从自己做父亲那一天开始的。----《写给小侄女》

每次到机场我都会有一种触动,总会想起我的弟弟。飞机起飞之后,我静坐在机舱的座位上,从皮包里掏出几张废纸,然后小心翼翼地折起了纸飞机。弟弟假如现在还活着那该多好啊!他可能真的会成为一名飞行员。---《纸飞机》

几天过后,我放学回家,见母亲一脸严肃地坐在门口。她问我为什么没有给刘伯伯钱,我红着脸支支吾吾。她越想越生气,说我小小年纪就撒谎,让她很伤心。她说着脱掉左脚的布鞋摁住我就朝着我的屁股摔打。我大喊大叫着,屁股上

一阵阵疼痛。她打了七八下,停了下来。她望着我说她的儿子可以没有什么出息,但是一定要诚实。我望到她的眼里噙满泪水。

电影结束后,朋友将那包爆米花吃完了。她和我谈起电影的情节,我坦诚地说根本没有用心去看这部电影,因为那包爆米花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在忽明忽暗的光影里,我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爆米花的回忆》

对于伟大的事物,太阳只不过是一粒尘埃;对于渺小的事物,泪水是无边的大海。----《大与小》

我很喜欢这瓶水仙花,常常凝视着它发呆。喜欢它,不仅仅是因为它花姿优美,花香奇特,还因为它的秉性。它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它就缩手缩脚,躲在花骨朵里不开放。它也不会因为人们过度喜欢它而常开不败,或者对人骄狂。它就这样真实而又安静地存在着,花开花落,无喜无悲,任凭时光雕琢。---《五色水仙》

天空散文篇二:陶然的散文诗

旅游天空的童话

瑞安市隆山实验小学二年级(2)班 孙陶然

我望着天空,

好想好想飞上天空,

去看看天空的白云,

跟朵朵白云一起串成一串串音符, 给大家弹出动听的琴声。

我望着天空,

好想好想飞上天空,

去看看天空中的太阳,

跟太阳一起照射出阳光,

给大家带来温暖。

我望着天空,

好想好想飞上天空,

去看看天空中的小鸟,

跟小鸟一起快乐作伴,

给大家带来欢歌笑语。

我望着天空,

好想好想飞上天空,

去看看天空雨后的彩虹;

跟彩虹一起画出美丽的七彩桥, 给大家带来五彩缤纷的世界。

我望着天空,

好想好想飞上天空,

去看看厚厚密集的乌云,

跟乌云一起化成沥沥的雨点洒向大地, 给自然万物带来生机勃勃,

构画出一幅幅景色宜人的图画……

天空散文篇三:高三语文优美散文欣赏

高三语文优美散文欣赏 冬天 /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菜花 / 孙犁

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作菜怀胎。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今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作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

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

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一九四六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副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院卖给叔父家,好办理丧事。

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

1988年5月2日灯下写讫

雨 前 / 何其芳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天空散文)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巴后,不停地扑击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梳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眼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啁啾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山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呵?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覆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家园如梦 / 山珍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底,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

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枫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桠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左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烟雨中的古镇 / 庄红蕾

伴着潇潇春雨,到江南古镇走了一趟。下雨给游览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欣赏古镇,品味古镇,恰恰该在雨天。雨天的乌镇烟雨飘渺,是那么个性闪烁、古风淳朴。徜徉古街长巷而神迷,静赏小桥流水而心醉。她好像一杯淡淡的绿茶,是需要慢慢地、细细地品味的。

走在烟雨迷蒙的古镇上,如同漫步于唐诗宋词意境的画廊。那淡淡雨雾轻笼下的小桥流水氤氲着古典之美、朦胧之美,像一幅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又像一首空灵飘逸的美丽小诗;然而更多的,却是那至真至性的婉约之美。流水静静地流淌,那不是岁月的血脉么?那不是缕缕的年华么?似水年华,在这清清的河水中反照着时光流逝和生命匆匆的无奈。于是古桥、老屋、乌蓬船……一切都发出一股淡淡的感伤来——烟雨之中,因为有了这种美丽的婉约的感伤,古镇才显得楚楚动人。 如果要作比喻,那么,小镇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举止,他的气质,婉约中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千百年来,他是读了太多太多的书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历史在这里一页页翻过,人儿从这里一代代走过。古镇却依然故我。潇洒超脱于岁月之外,从容淡泊于生活之中,只是把沧桑悄悄累积在心头。这里也许少些金戈铁马烽火硝烟的峥嵘故事,但多的却是才子佳人红颜知己的浪漫情怀。否则,这小镇何以如此绵绵的、楚楚的、风情万种呢。

春雨潇潇地下着,雨丝缕缕撩人情思,点点滴滴淋在心头,令人怀旧之情倾生。小时候,这样的风景我们身边多的是。一样的小河,一样的石拱桥,一样的老木屋,一样的乌篷船,一样悠长的小巷……那时的小河,水是清清的,在河里淘米,便会引来无数的小鱼儿,它们在水中争食,激起朵朵小小的浪花,荡起圈圈美丽的涟漪。石拱桥的缝隙里总是长出一蓬蓬的杂树乱草,疏影横斜,就像人老了长出的胡须,使石桥平添几许沧桑感。乌蓬船悠悠地晃荡而过,橹声唉乃,渔舟唱晚。这一切,如今在家乡很难见到了。我在想,这样的古镇在我们那里为什么会消失了呢?是不是家乡在经济飞速发展,将这样的小镇都翻新了?为什么某些古老文明的留存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协调呢?

虽然是下雨天,但游客依然不少,这些绝大多数来自大都市的人,带着世俗红尘的喧嚣,扰乱了古镇的宁静。这些都市里的人在充分享受现代化文明的时候,为什么要到这里来旅游?是追求返

朴归真,还是怀旧,抑或逃避红尘喧嚣,给自己浮躁的心灵注入些许静气?

慢慢地感受,帮岸,廊棚,石板路,隔着河看对岸的水阁。水阁是一色的青瓦平屋,枕河而筑,开启着一扇扇木板窗。憩息的老人临窗喝茶,时而赏着窗沿口架子上的盆花,时而看看雨中的景色。水阁将倒影投入狭长的河道,幽幽的。此时,蒙蒙细雨中一方蓝花巾倏然入目,是蓬船上掌橹女的头巾。翩翩而来,飘飘而去。像一首小诗,一曲小调,一缕清香,它勾画在春雨中,像枝头的绿叶映衬着烂漫缤纷的花朵,透出一种幽雅,一种气息。

这就是乌镇的宁静、内蕴和底气,她给游客的心灵注入了缕缕静气,使得每一个来此一游的红尘过客,都不得不静下心来,荡涤世俗尘埃,洗去满身疲惫,将身心融入那古风朴朴的空气之中。我细细地品咂着、探究着她的“静之源”,想着她的深厚的静气从何而来?结果发现竟是那穿镇而过的河水。那水是那么沉着,那么宁谧,那么平和,她的颜色呈深绿色,看似不动,实是活水,连着外边的大河,水中有小鱼儿游动,给古镇平添些许灵气。静静地看着河水,我不禁浮想联翩。不正是因为有了水,有了河,江南才成其为江南,古镇才成其为古镇,这里才会孕育出茅盾、丰子恺等大画家、大文豪的吗?

回来以后,似乎仍受着那烟雨古镇水气的晕染,好长时间心头都湿湿漉漉的。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天空 寂静的天空散文 海阔天空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