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学生架设通往古诗词王国的桥梁】中国高铁桥梁架设视频

发布时间:2019-01-1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古诗词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单是初中教材中就选了近百首古诗词。但古诗词不是故事类作品,难以唤起中学生阅读的兴趣,况且古诗词往往又显得很含蓄,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碍。我认为为学生架设一条通往古诗词王国的桥梁显得尤其重要。

一、注意诗歌审美的层次性。

学生常觉得古诗词难学,主要是由于古诗词的时空跨度太大。要把学生引入“诗门”,这就涉及对诗歌审美的层次性的把握。从“意象”到“意念”,再到“意境”,把握好这三个审美层次,才能初步欣赏一首好诗。

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它是诗歌中情和理的依托。面对一首诗,首先应该让学生找一下这首诗写了哪些事物,然后借助想象把这些事物连成一幅幅画面,再借助意象去追踪诗人的情感或思想轨迹。如欣赏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在第一句中先找到白日和山两个意象,然后发挥想象,组成一幅画面:一轮美丽的太阳,渐渐隐没在山中。第二句也有两个意象,黄河和大海,眼前奔腾的黄河,把诗人的思绪带到了远方,他仿佛看见黄河奔向大海的壮丽景象。从上到下组成了一幅辽阔博大的立体图画。诗人突然产生了探索自然奥秘的奇想,产生了登高远望的冲动,于是自然产生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佳句。从“象”到“景”,从“景”到“意”,“意”和“景”交融,这样就能领悟到诗中的意境。

总之,欣赏一首古诗,我们必须先寻找其单象,组成群象;接着,充分发挥想象,组成画面;再会其意(思想、情感、哲理);进而达到品其意境的目的。如果能在心领神会后,再让学生回过头来,反复揣摩体会作品,能有所感悟,有所启迪,就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二、在“读”字上下功夫。

要使学生对诗歌的审美由浅层次的意象到高层次的感悟、启迪,除了要注意审美的层次性外,我认为不能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断章取义的理性分析,而应把重点放在对诗歌的情感体验上。要达到这一目的,就一定要在“读”字上下功夫。

余映潮老师在教《过故人庄》时对读的演示,为我们学习古诗提供了许多启发。他采用了四种读法:吟读,译读,背读,说读。他认为:“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吟读除了能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和节奏美外,实际上已经加入了读者对诗歌的个性化的理解,开始了品其味,会其意的过程。他又在译读中采取了“以诗译诗”的方法,并要求在翻译时能押韵,这样不但能理解诗歌的意思,又保留了诗味,更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又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更值得赞赏的是,余老师又引进了一种新方法——说读。他认为:说读是对诗人说话,就是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的基础上增加许多自己描写的内容,然后对诗人说。比如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他进行了这样的“说读”:“诗人啊,一个明媚的春日,你在青山绿水中漫步,清澈的山泉在山间汩汩穿行,山路蜿蜒,一路春光,啊!又一个美丽的村庄在前头。”我想,中学生读诗的最主要目的,不是这首诗写了什么,而是从这首诗中学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说读不是一种简单的文体转换,而是一种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学是为了更好地用,这样获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当然,诗歌的朗读方法还有很多,如配乐朗诵、吟唱等,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朗读方法。

三、转换文体,再造意境。

在前面寻其意象,探其意蕴,品其意境的基础上,在广泛地朗读感悟后,我们还应对诗歌的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把从诗歌中得到的审美经验、审美感悟、精美的语言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与学生一起尝试了转换文体,再造意境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有一位学生读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后,进行了这样的创作:“晚霞、溪水、古亭、一群陶醉于山水之乐的年轻人,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美丽的图画!夕阳西下,暮色沉沉,兴尽醉归的年轻人,划动小船,随意漂驶,

竟误入荷花深处。短暂的慌乱后,他们面对的又是怎样的景象啊!空中梦幻般的水气,水中碧玉般的荷叶,荷叶中间是羞涩或热情的荷花,荷叶的缝隙间还有美丽的小鱼在嬉戏!

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犹如一块磁铁。于是‘争渡,争渡’(即奋力地划,奋力地划),随着小舟向荷塘深处进发,栖息在溪边的白色水鸟被惊得漫天飞舞。湖中的景色和湖边及天空中的水鸟组成了一幅立体而绚烂的画面,真是人间难得几回见啊!”由于运用了文体转换和再造意境的方法,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的心中去发展。”我认为,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与其花心思去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去寻找诗歌的结构布局,还不如通过“转换文体,再造意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与文本自由碰撞,从而达到更深层的审美和感悟。

著名学者陈平原曾预言“诗歌将在21世纪重新回到文学的主体地位”,在“诗教”的回归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作为教师,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诗歌教学方法以提高诗歌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关热词搜索:如何为学生架设通往古诗词王国的桥梁 通往灵魂的桥梁 桥梁架设视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