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

发布时间:2017-01-29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朱自清散文篇一:朱自清散文《春》

朱自清散文《春》赏析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但在作者生前,它却没有收入朱先生的散文集中。据陈杰同志考证,《春》最早发表在朱文叔编的《初中国文读本》第一册上。该书1933年7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印行。陈说:“在篇名的右上角都注有标记。编者在课文目录后附注,凡有此标记者?系特约撰述之作品?,可见是《读本》的编者当时特约朱先生等撰写给中学生阅读的文章。”(《关于〈春〉的出处》,《临沂师专学报》1983年第2期)《春》不仅在解放前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编的《语文》第一册,也收录了它。但是,后者嫌原作有的词汇“陈旧”,有的语句不够“规范化”,因之对其进行了“加工润色”。这样,在文字上便与原作有了出入。为尊重朱自清作品的原貌,本篇赏析的对象是朱先生写定的未经修改的文字。

《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春》是一曲赞美青春的颂歌。

作品起始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先从总的方面描绘春境,勾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 接着,作者推出五个特写镜头,细致入微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

第一个特写镜头是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作者不仅写出了春草的嫩绿、绵软,而且还摄下了它对人的诱惑力: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的绿茵,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们生活的亲爱的伴侣——景物变成了情物。

第二个特写镜头是花木争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第三个特写镜头是春风。较之春花来说,春风是不容易描写的。朱自清写春风,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春风的柔和,二是它具有传声送味的作用。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来状写春风的温暖,柔和;他犹恐读者不易领会,马上来了一句人人能领会的摹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作者从传味角度写春风,不仅强化了春的氛围,也将此段与上两段关于草、花的描写自然地连接起来。春风还把春鸟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从多方位描写春风,把这个本来不易表现的事物也写得栩栩如生。

第四个特写镜头是春雨。朱自清写南方的春雨连绵:“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种雨,使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这俨然是一幅春雨农耕图了。

第五个特写镜头是春境中人的活动。前四幅画面以写自然景色为主,这幅画面则突出人的作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在春天,花儿“赶趟儿”地开;人们为了迎春,“也赶趟儿似的”走出家门。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在以上盼春、绘春的基础上,作品最后唱起了对春的赞歌: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朱自清散文)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里,作者用三个比喻性的排比句式,说明春天是新鲜、美丽、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春》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出色散文,将它与此前的同类题材《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相比,使人感到它有两点突出的变异:一是感情格调有所不同;二是语言风格的变化。读《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而《春》的感情基调则轻松愉快、充满活力。何以会如此?我猜想至少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本文系朱自清应约为中学撰写的语文教材,从培养青年进取向上出发,作者采用了相应的积极、乐观的感情基调。二是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春》大概写于

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回国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美满夫妻,并于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贵子。朱自清生活中的顺境与幸事,不能不对《春》的抒情格调产生影响。作者乐观感情的倾注,使得作品情景交融、诗情与画意结合。再从语言方面看,《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固然是漂亮的,但有雕琢痕迹,不够自然。而《春》的语言则简朴、活脱、口语化。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节奏明快,语短意丰,表现力强。作者为了更好地描写春天,还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前面引用的文章的结尾部分,便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用文笔把短暂的春天从自然界拉回到书面上,使其四季常驻,随时可睹。

婷婷lisa21 提供

朱自清散文篇二:朱自清散文集目录

1.匆匆 [朱自清] 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3.背影 [朱自清]

4.荷塘月色 [朱自清] 5.圣诞节 [朱自清] 6.序 [朱自清]

7.女人 [朱自清] 8.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朱自清] 9.歌声 [朱自清]

10.阿河 [朱自清] 11.哀韦杰三君 [朱自清] 12.飘零 [朱自清]

13.白采 [朱自清] 14.温州的踪迹 [朱自清] 15.一封信 [朱自清]

16.《梅花》后记 [朱自清] 17.怀魏握青君 [朱自清] 18.儿女 [朱自清]

19.旅行杂记 [朱自清] 20.说梦 [朱自清] 21.海行杂记 [朱自清]

22.扬州的夏日 [朱自清] 23.看花 [朱自清] 24.我所见的叶圣陶 [朱自清]

25.论无话可说 [朱自清] 26.给亡妇 [朱自清] 27.你我 [朱自清]

28.谈抽烟 [朱自清] 29.冬天 [朱自清] 30.择偶记 [朱自清]

31.说扬州 [朱自清] 32.南京 [朱自清] 33.《忆》跋 [朱自清]

34.《山野掇拾》 [朱自清] 35.《子恺漫画》代序 [朱自清] 36.《燕知草》序 [朱自清]

37.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朱自清] 38.威尼斯 [朱自清] 39.佛罗伦司 [朱自清]

40.罗马 [朱自清] 41.滂卑故城 [朱自清] 42.瑞士 [朱自清]

43.荷兰 [朱自清] 44.柏林 [朱自清] 45.德瑞司登 [朱自清]

46.莱茵河 [朱自清] 47.巴黎 [朱自清] 48.西行通讯 [朱自清]

49.三家书店 [朱自清] 50.文人宅 [朱自清] 51.博物院 [朱自清]

52.公园 [朱自清] 53.加尔东尼市场 [朱自清] 54.吃的 [朱自清]

55.乞丐 [朱自清] 56.航船中的文明 [朱自清] 57.房东太太 [朱自清]

58.动乱时代 [朱自清] 59.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 [朱自清] 60.回来杂记 [朱自清]

61.论严肃 [朱自清] 62.论气节 [朱自清] 63.论吃饭 [朱自清]

64.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65.论百读不厌 [朱自清] 66.论书生的酸气 [朱自清]

67.论老实话 [朱自清] 68.说话 [朱自清] 69.沉默 [朱自清]

70.撩天儿 [朱自清] 71.如面谈 [朱自清] 72.人话 [朱自清]

73.论废话 [朱自清] 74.很好 [朱自清] 75.是喽嘛 [朱自清]

76.不知道 [朱自清] 77.话中有鬼 [朱自清] 78.正义 [朱自清]

79.论自己 [朱自清] 80.论别人 [朱自清] 81.论诚意 [朱自清]

82.论做作 [朱自清] 83.论青年 [朱自清] 84.论东西 [朱自清]

85.憎 [朱自清] 86.父母的责任 [朱自清] 87.春晖的一月 [朱自清]

88.执政府大屠杀记 [朱自清] 89.哪里走 [朱自清] 90.悼王善瑾君 [朱自清]

91.白马湖 [朱自清] 92.赠言 [朱自清] 93.春 [朱自清]

94.哀互生 [朱自清] 95.论说话的多少 [朱自清] 96.买书 [朱自清]

97.松堂游记 [朱自清] 98.初到清华记 [朱自清] 99.绥行纪略 [朱自清]

100.蒙自杂记 [朱自清] 101.北平沦陷那一天 [朱自清] 102.这一天 [朱自清] 103.重庆一瞥 [朱自清] 104.新中国在望中 [朱自清] 105.外东消夏录 [朱自清] 106.重庆行记 [朱自清] 107.始终如一的茅盾先生 [朱自清] 108.我是扬州人 [朱自清]

109.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 [朱自清] 110.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朱自清] 111.论不满现状 [朱自清]

112.论且顾眼前 [朱自清] 113.刘云波女医师 [朱自清] 114.南行通信 [朱自清] 115.南行杂记 [朱自清] 116.文物·旧书·毛笔 [朱自清] 117.悼何一公君① [朱自清]

118.潭柘寺 戒坛寺 [朱自清] 119."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朱自清] 120.前言

[朱自清]

121.欧洲之旅: 带你领略欧洲的文化 [朱自清] 122.潭柘寺戒坛寺 [朱自清] 123.悼何一公君 [朱自清]

124.细雨 [朱自清] 125.赠友 [朱自清] 126.小舱中的现代 [朱自清]

127."海阔天空&4cquot;与"古今中外" [朱自清] 128.文物·旧书·毛笔 [朱自清] 129.全文下载 [朱自清]

130."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朱自清] 131.奖券热 [朱自清] 132.朱自清散文全编 [朱自清]

目录

朱自清散文篇三:朱自清散文-匆匆

匆匆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总觉得日子过得特别慢,每天都盼望着自己能快快长大,仿佛只有长大才能痛痛快快地活上一把。日子就在这样一天天的期盼中悄悄地滑过,没留下一点痕迹,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悄无声息,无影无踪。

慢慢的,我成了一个翩翩少年,虽然还有些青涩,但总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总觉得自己的生命注定不平凡,梦想着有一天去改变世界。

日子有时过得很慢,慢的仿佛钟摆都已经停滞;日子有时又过得很快,你展开双臂去拦,它却从你的指间、身旁、腋下迅疾地溜过去。忽然有一天,小朋友喊你叔叔,才恍然大悟自己已经不再年少。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流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绕过去;忙碌时,日子从渐弯的腰背上跨过去;天黑时,它又从额头上迈过去,于是鬓角留下它的颜色、眼角刻下它的痕迹。

回头数数那些流过去、绕过去、跨过去、迈过去的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我不禁掩面叹息,但新来的日子又在叹息中一闪而过。于是你期盼时间它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时间啊,你等等我,因为儿时的那些宏愿都还离得很远,少时的那些梦想都还没有实现。

可时间它不听你的,继续匆匆又从容地流逝,30、35、40、45、50、55、60、70、80,翻过去的是数字,无法挽回的是青春,时间的沙漏,轻盈地吞噬着你的肌体,流逝的是时间,沉淀的是回忆。

在回忆的长河里,我到底留了些什么痕迹?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吗?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聪明的,请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 朱自清 老舍散文 余秋雨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