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的散文
发布时间:2017-01-28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李娟的散文篇一:语文专项练之散文阅读
专项练测卷(十)
一、(2013·菏泽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
——散文集《光阴素描》自序
李 娟
这是继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之后,我在四年里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有光阴的记录,生命的留痕。我发现,信手拈来的文字,往往比郑重写出的更为率性、真实和可靠,更忠实自己内心的感受。我的文字少有对俗世生活琐碎的记录,更多是和写作与阅读有关,与灵魂相连。写作使我在瞬间飞离现实,我用阅读和书写隔开了与喧嚣尘世的距离。
一位作家说:“写作是搭救人生虚无的一条船。”其实,一个在深夜里提起笔来写作的人,心中一定是有隐痛的。因为,生命的痛苦与忧伤无处安放。一个人精神的痛苦,其实没有任何人能分担,似乎只有文字可以担当。
常有读者问我,你的文字如涓涓清流,那样洁净和温情,难道你的生活中不曾遇见污浊和冷酷?我说,是写作教会我怀着一颗对万物敏感之心。我用这颗心感受生之美好,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一点点诗意。 岁月的沙漏里,细沙流走的是丑陋、邪恶、寒冷,留下来的,永远是美好、至善和温暖。不是吗?
我对于文字的情感,仿佛一段不能割舍的恋情。一直深爱着,迷恋着,痴情不悔。如同此刻,翻阅这本书中的文字,那些远去的时光一时间又重回心底,我看见了自己埋藏在文字里深深的情感。那些文字,表达我生命里不同瞬间的呼吸,那也是我对理想真实的追求,我珍爱它们。
《幽梦影》中言:“花之娇媚者,多不甚香。”其实,文字也是这样。我追求自己的文字里,少一份姹紫嫣红,多一份雅洁、闲逸。与几年前的文字相比,如今的文字渐渐在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把枝头的繁华慢慢卸下,简洁不芜,沉静从容,留下清瘦的枝丫伸向天空,不再绚丽缤纷。如一幅水墨丹青,山寒水瘦,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和静气。
一直认为,真正的写作其实是谋心,而不是谋生。一个写作者不为迎合任何
人的口味,不为功利的写作,才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是灵魂的自由呼吸。一个人写作的高度来自广阔的视野与精神的自省。只有忠实自己内心的写作,才有意义。
大师齐白石说:“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太像,太像则匠气,不像则妄。”原来,写作和绘画一样,文字不能匠气,匠气就缺少灵性,没有了飞翔感,好文字从来都是云端上的紫燕。
霜严雪寒的季节,我在中国美术馆看“搜尽奇峰”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展,徘徊在吴昌硕、齐白石、林风眠、吴冠中等大师的画前,我才明白,唯有对尘世怀着深深眷恋的人,才能如此细腻传神的表现俗世之美,自然之美。似水流年里,他们远去了,但是,每一幅作品里依然有一颗跳动的灵魂。
文字有着穿透光阴,超乎寻常的力量。它引领我,躲避俗世一切的浮躁和喧嚣,寻找到灵魂的安宁,令我在文字的芬芳里自由地呼吸。而我的世界,因为写作和阅读变得如此丰盈和美好。
文字馈赠我的,大概也是任何人、任何物质都不能馈赠于我的。那些时光深处细腻的感受,弥足珍贵。我怀抱着文学的梦想,走在孜孜以求的路上。
早春时节,迷恋在法国画家米勒的画里。这位一生贫困交加,食不果腹,步履艰难的农民画家,奉献给尘世的,却是一幅幅温情、静谧、圣洁、安详的画卷。他这样说:“生活是悲苦的,可是我决不忽视春天。”
我仿佛是那幅《拾穗》①里的妇人,低着头,弯腰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无比虔诚地拾起一个个麦穗。 生活给予我的都是金黄的麦穗。似水流年里,所有的过往,疼痛、欢颜、善美、温暖都是沉甸甸的麦穗。我以一支笔,俯身拾起它们。因为,我决不忽视美,如同决不忽视春天。
但愿这本书,能带给你灵魂的安然和静美。
【注】 ①《拾穗》:法国画家米勒的画作。
1.对于写作的缘由和目的,作者在文中阐述了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写作缘于精神的痛苦,可以救赎人的灵魂。(或:可以让人躲
避俗世的浮躁和喧嚣,寻找到灵魂的安宁)(2)写作其实是谋心,而不是谋生,不为迎合,不为功利。
2.文中引用了法国画家米勒的话:“生活是悲苦的,可是我决不忽视春天。”作者又说:“生活给予我的都是金黄的麦穗。”请分别阐述这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米勒身处苦难依然不放弃对艺术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2)生活中不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生活的赐予,都是人生的财富。
3.结合文意,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岁月的沙漏里,细沙流走的是丑陋、邪恶、寒冷,留下来的,永远是美好、至善和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枝头的繁华慢慢卸下,简洁不芜,沉静从容,留下清瘦的枝桠伸向天空,不再绚丽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李娟的散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岁月比作沙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句式整齐匀称,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
(2)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枝头的繁华、绚丽缤纷比喻华丽的文字,用清瘦的枝丫比喻朴素简洁的文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简洁朴实文风的追求。
4.本文是散文集《光阴素描》的自序,请根据序言内容推测散文集《光阴素描》的大致内容、情感主旨和语言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书是作者对人生光阴的记录,是作者生命的留痕,记录了作者生命的悲苦和暖意。作者用心感受生之美好,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语言朴素、简洁,富有灵性。
二、(2013·南京、盐城三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8题。
最后的山
(美)弗·拉塞尔
缅因州北部的秋天,黄昏将近,天上零零落落地挂着些许浮云,一朵一朵的云影将这山区的景色装点得格外瑰丽、动人。几个取着印第安名字的少年营地就坐落在这儿。
当微风在清凉的黄昏里颤颤悠悠时,我每每站在一棵老橡树下,举目凝望,前方的灌木丛和沼泽地尽收眼底;再往前数里,一座小山映入眼帘。这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山。光秃秃的山峰下是一个荒芜的牧场,牧场上星星点点地生长着野桧树,裸露的花岗岩点缀其间。然而,数里以外的这座小山却以某种魔力在吸引着我,召唤着我。我无法移开自己的目光。我心里明白:假期结束以前,我一定要爬上那座山——越过牧场,穿过灌木丛,绕过花岗岩,一直向前向前,直到爬上山顶。我一定要这么干。我说不清这是为什么,甚至也没问过自己。
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下午,我溜出了营地,去爬我魂牵梦绕的小山。从橡树下望去,山峰就在眼前,神秘莫测,充满诱惑。我顺着棒球场的边沿,向前走进了一片乱丛林。
乱丛林里藤蔓缠结,野草丛生。穿行其间,举步艰难,无法分清南北东西。我忽而被朽木绊倒,忽而一脚踩进蚁穴,忽而陷入泥淖,忽而受到枯枝阻挠;带刺的种子设法钻进我潮湿的鞋子,蚊虫在耳畔嗡呜,苍蝇飞旋着撞来撞去。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挪动着步子,既迷失了方向,也忘记了时间。
就这般跌跌爬爬地往前赶着,只见一片空地蓦然展现在眼前,空地上稀稀拉拉地长着梣树和枫树,阳光滤过枝叶洒在地上。我猛然发现前面有一排华美的小屋。那又窄又尖、直指蓝天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与扇形木瓦、云朵似的图案相映成趣,把房子装扮得色彩斑斓,煞是迷人。房子与房子相隔很近,不过一臂之遥。所有的屋子都是空的,没有一点儿生命的迹象。
在刚从乱丛林中出来的我的眼里,这片阳光映照的小树林宛若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仿佛这个奇异的小村落在一种魔法的笼罩下,沉睡了一百年。我面前的这座黄色小屋,门廊上装饰着蓝色的小格子,不就是一直在等待着汉塞尔和格丽特尔【注】的么。林子里没有一丝儿风,就连白杨的叶子也是木然地耷拉着。蓝的蜻蜓、绿的蜻蜓恹恹地留在半空,凝然不动,更添了几许似魔似幻的神秘。远方,
一只小黄鹂在啾啾地鸣叫,应和着催人入梦的蝉声。除此,便是万籁无音的死寂。这些小房子为何会在这儿?谁是它们的主人?看着这些,心里不禁悚然。
此时,日光已经西斜,把地上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可我的小山仍在前方。我再次钻进乱丛林子,披荆斩棘,终于到了一条坑坑洼洼的路边。刚转过一道弯,就到了山脚。那是我的山,我朝思暮想的山。它坦荡地浸在脉脉斜晖里。我跨过花岗岩,踏过草地,踩着麻叶绣球和笑靥花,急匆匆地朝山顶攀去。
终于,气喘吁吁地,我站到山顶上。头顶穹窿,脚下的山坚硬、实在。多少次,我远远地凝望,它是那样地缈缈忽忽,无可企及。此刻,我身在其中。
然而,正当我站在山顶的当儿,山开始从我脚下滑走。正前方,几里林地外,我又看见了一座山,一座更高、更长的山;牛群在砍伐过的山坡上悠然地吃草,山顶上树木葱茏。但我是绝不会再去攀登远方的那座山了,纵然登上最后一座山是我长久的渴望。就在我举目凝望之时,我便感觉到,它的远方还有另一座山;巴蒂山外,缅因州外,都会有另一座山。山外有山。即便我走遍天涯海角,随时随地都会有另一座山在等着我。于是,我幡然顿悟:人生没有最后的山。
【注】 格林同名童话里的男女主人公。
5.请依据文章第二至八段,概括“我”的心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向往——惊奇——害怕——自豪。
6.请赏析文章第六段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通过联想格林笔下的童话世界,突显小树林的神秘色彩;运用比拟手法,刻画白杨和蜻蜓的情态,增添了小树林的魔幻意味;以动衬静,以黄鹂鸣声和蝉声反衬小树林的死寂。
7.文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娟的散文篇二:我的阿泰勒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分为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辑。这是一部描写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和风情的原生态散文集。充满生机活泼、新鲜动人的元素。记录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作者在十年前以天才的触觉和笔调初现文坛并引起震惊。作品风格清新、明快,质地纯粹,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带着非常活泼的生机。
作者简介 · · · · · ·
李娟,一直在疆北阿勒泰地区陪伴母亲,随牧民在穷荒辽阔之地辗转迁徙,家庭以裁缝和小杂货店为生。后曾在阿勒泰和乌鲁木齐做过各种临时性的文字工作,现返回阿勒泰。在孤寂中迸发天才的力量,以浑然天成的笔触抒写生之爱恋。十年前,李娟在到处收集来的纸片上用密密麻麻的字写下她的生活、感想和领悟,投稿到新疆的文艺单位。一些资深的编辑认为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不可能写出如此清新有才华的作品。但新疆著名作家刘亮程将她挖掘出来,她的第一部作品以《九篇雪》的名字结集出版,在文化界开始产生反响,人们开始知道有个新疆女孩叫李娟。此后,她的散文在《南方周末》和上海《文汇报》陆续刊登,完全是天才的笔触,陈村在他的菜园里曾着重讨论并推荐,知道并喜爱她的作品的人越来越多。所写的内容也让人耳目一新,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受过很像样的教育、阅读范围主要是金庸、琼瑶、一直生活在漠北极荒之地的女孩能够写出如此清新、活泼、有内容的书。
知名文化人、作家舒飞廉评价李娟“具有罕见的文学天才。她的东西,让弄文字的人绝望。她的出现,就像当年的萧红一样,是天才的出现。李娟和阿勒泰的关系,就像萧红和呼兰河的关系。”他认为李娟是阿勒泰的清少纳言。她所写的,超越了她的文化素养的承载,完全出自性灵,出自生命的感悟。第一个发现她的新疆著名作家刘亮程评价说“我能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了。”“那些会文章的人,几乎用全部的人生去学做文章了,不大知道生活是怎么回事。而潜心生活,深有感悟的人们又不会或不屑于文字。文学就这样一百年一百年地,与真实背道而驰。只有像李娟这样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做着裁缝、卖着小百货,怀着对生存本能的感激与新奇,一个人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写出自己不一样的天才般的鲜活文字。”
李娟的散文篇三:生命思考的出色表达
龙源期刊网 .cn
生命思考的出色表达
作者:刘远征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1期
摘要:作家李娟在她的散文《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中表达了她对生命的思考,诠释了生命的内涵。散文表现了身处困境时的努力和希望。散文还表现了忘掉不快后对生命喜悦的感知,以及在生的思考中作家的检点和悲悯。李娟的散文告诉我们,只有立足于自己独特的感悟,这种有关生命的思考才会感人,也才有独特的价值。新疆特有的地域特点哺育了李娟,使李娟的才情得到了应有的发挥。从李娟《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这篇散文中,不仅可以得到有关生命的启悟,而且还可以感受到散文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生命思考;内涵;启悟;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1-0113-02
生命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去诠释?很多人都不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作家李娟在她的散文《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中表达了她对生命的思考,诠释了生命的内涵。
散文表现了身处困境时的努力和希望。在我们的印象中,兔子通常都是乖巧温顺地待在笼子里等待主人的喂养,在李娟的笔下那只被当作黄羊买回来的雪兔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毅力,甚至有着不少人还缺乏的韧劲。雪兔的新家是在又黑又脏的煤棚中,当所有的人都在温暖的屋子里度过寒冬时,雪兔独自一个在黑暗的冰冷的地底下默默地挖掘着冰冻坚硬的泥土,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它在寻找温暖,寻找属于它自己的春天。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雪兔忍受着饥饿和寒冷,在困境中依然满怀着通往春天的希望,并为此而奋斗不止。
散文还表现了忘掉不快后对生命喜悦的感知。虽然仅仅只差二十公分就通向了自由,通向了雪兔的春天,它却始终没能走出去。当雪兔拖着奄奄一息的身子回到了最初的又黑又脏的煤棚,许多天之后才被主人发现。单纯的雪兔似乎忘记了那些饥饿和寒冷,当真正的春天到来时,曾经奄奄一息的兔子满院子撒欢,两只前爪抱着外婆的鞋子小狗一样地又啃又拽,所有痛苦和不快的记忆都与它无关了,聪明的雪兔轻易地抛弃了生命中的不快,始终满怀着对生命的喜悦的感知,因此它总是活得比人类更加轻松快乐。
散文还表达了生的思考中作家的检点和悲悯。“整整一个月……有时它也会慢慢爬回笼子里,在那方有限的空间里寻找吃的东西。但是什么也没有,一滴水也没有。它只好攀着栏栅,啃咬放在铁笼子上的纸箱子(后来我们才发现,那个纸箱底部能被够着的地方全都被吃没了),嚼食滚落进笼子里的煤渣(被发现时,它的嘴脸和牙齿都黑乎乎的……)……可是我们却什么也不知道……甚至当它已经奄奄一息了好几天后,我们才慢慢发现它的存在。”在这里,李娟在检点着自己,是对她没有关注小兔子的检点,而检点中又有作家的悲悯。悲悯是善良的表现,这里对兔子的悲悯,是对所有弱小生灵的悲悯,我们从这样的悲悯中总能找到生命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