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散文

发布时间:2017-01-27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青衣散文篇一:雅致(散文)

欢迎您到新希望洪雅牧场指导。都说四川出美女,洪雅就是美女云集的地方。到洪雅后您就明白了,原来你们那地方美女那么少,那都是环境被污染了!

雅 致(散文)

姚智深 四川洪雅真是个好地方,什

么都雅。雅山——碧峰峡谷,错

落典雅,绿榕翠竹,枝繁叶茂,

雨雾漫舞,袅娜婆娑;雅水——

水雾婀娜腾起,露珠晶莹滚落,

溪流飞瀑,轻柔舒展,江河湖堰,

曲折蜿蜒,清澈幽深;雅居——木屋村舍,白墙青瓦,石板街铺,与小桥相依,流水相伴,山石小路、曲径通幽。更有雅之极致——雅中三绝,那就是雅雨、雅鱼和雅女。

所以每次去洪雅牧场看牛,我都流连忘返,诗情画意油然而生。也怪不得出生于眉山洪雅的宋朝大文豪苏轼能创作出几千首(幅)诗词书画,原来是大自然恩赐了洪雅一方雅山雅水,造就了人杰地灵。就连我每次去洪雅都能萌发赞美的灵感,可惜我不是文人墨客,无法言表,只能把相机灌满。

去洪雅,雅山暂可以不玩,雅雨也可以不淋,但雅鱼一定要吃。洪雅瓦屋山一带地处高寒山区,境内青衣江水系发达,有着独有的丰富冷水资源,适宜冷水鱼生长。自古以来,各种珍稀鱼类如嘉鱼、江

团、肥沱、鲢鱼、黄腊丁、马面鱼、桃花鱼等,就生长在青衣江及支流的各条大小河流之中。特殊的地理环境,植被丰富高含氧、水质优良无污染,使得所有鱼不但鲜活纯洁,而且肉质细嫩。

有了珍稀鱼类资源,温文尔雅,闲适自在,善于享受生活的洪雅人把川味鱼烹调做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招引着八方来客。洪雅鱼的做法五花八门:蒸、烧、烤、煮、炸、熘、煎、炒等,应有尽有。特别是麻辣水煮系列更具特色,既是原汁原味,又不脱水,保持鲜嫩。麻辣水煮鱼配料用尖椒红油,让你看了就热血沸腾、垂涎欲滴,入口后更是汗冒津生。特殊的红油水煮,保持鱼肉细嫩爽滑,肉质细嫩到须用勺子舀起,入口即化,爽滑到触喉即落,好食不知味。花椒料酒去除腥臊,酥麻味觉,妙味丛生,待味觉逐渐恢复,又让你回味无穷,吃了还想吃。更难得的是洪雅人在川味麻辣基础上,加上各种辅配料如酸(泡)菜、豆瓣(豉)、豆腐等,就有了风味独特的各种风味鱼——酸(泡)菜鱼、豆瓣(豉)鱼、豆花鱼、啤酒鱼、泡椒鱼、竹荪鱼、香菇鱼等,闻名中外。甚至是吃多了洪雅鱼的外国人都会说洪雅话——“青衣江的嘉鱼、鲢鱼、黄腊丁硬是巴适得!”。

吃着雅鱼,你还可以欣赏雅鱼文化,鉴赏雅鱼的真伪。其实,真正的雅鱼指的只是青衣江中一种特有的鱼类,也是洪雅县的著名特产。雅鱼又叫嘉鱼,也称丙穴鱼,下腭有“丙”字褶纹,这是特有的印记。雅鱼巨口细鳞,鱼身青黑修长,因为生活在激流中,水中富含氧气,并以鲜活的水生生物为食,所以其肉细嫩鲜美无比,可称为席上嘉珍。古代曾为贡品,进献宫廷。民间关于雅鱼的各类传说更是广为流传。

相传雅鱼乃女娲补天时从其身上遗落的

宝剑入水所化,所以雅鱼头骨中有一枚

酷似宝剑的骨刺,连剑柄、剑把、剑刃

都栩栩如生。又传,雅鱼头骨暗藏一柄

“宝剑”,为战国时苏秦离间诸国后,

车裂生亡,其佩剑滑落江中,为雅鱼收

藏,以至于成为日后鉴赏雅鱼的“防伪

标记”:有剑则真,无剑则假。时至今

日,仍有很多人将雅鱼剑骨置于车内或佩戴身上,以驱邪祈福。

洪雅三绝中的雅雨也绝不是普通的雨水。传说女娲在洪雅补天时,由于最后的天缝没有封牢,细雨常年在这里飘洒。传说毕竟是虚的,但洪雅的雨水确实比较多,这里一年四季下雨,是四川降水量最多的区域。之所以称雅雨,是因为洪雅的雨很别致。洪雅的雨总是雾雨蒙蒙,无边无际,将天地连成一体,飘飘渺渺,似雾,似纱,又似幕。雅雨有时说来就来,说去就去,细细密密,如针似线,如云似雾,若有似无,飘忽不定。密密的雨丝飘下来,融入溪流,沁进泥土,润物细无声息,悄悄孕育着洪雅的生灵万物。雅雨使植物茂盛生长,植物茂盛生长又使得雅雨中富含负氧离子,让生灵聪颖、健康和长寿。

洪雅的幼女,浴了雅雨,吃了雅鱼,也就有了雅女丽质雏形。因有了雅雨的滋润,雅女肌肤白皙细滑,有了雅鱼的滋养,雅女身材清秀多姿。更加上雅女得了山水的灵气,伴着山村的闲适,个个出落得如出水的荷花,或如带露的玫瑰,秀丽清纯,温雅娴熟。于是说话和

声细语,抑扬顿挫;走路步态轻盈,婀娜多姿;处事彬彬有礼,洒脱大方。不仅把美女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把雅女的雅演绎到了极致。

业内的朋友如果去洪雅牧场参观指导,一定要在洪雅多住些时日,呵呵,那可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在那里虽没有山高云淡、海阔天空的感受,却有着清新宁静、世外桃源的感觉。在那里你不仅能看牛,还能赏“妞”。你可以沐着雅雨,品着雅鱼,一睹清秀纯朴的雅女风采。

2015年2月10日于成都

青衣散文篇二:散文阅读五

散文阅读五

青衣散文

秋祭 ·刘建超

“小贱妃”是红酒小说里的人物,红酒写小小说,故事都以相思镇为背景。

当年,相思古镇有个唱青衣的女演员,演皇妃爱由着自己的性子,她忘了自己是身穿日月龙凤衫的金枝玉叶,只要一出场,手端玉带侧身站定,就冲观众丢媚眼儿,师姐给她起了个绰号“小贱妃”。“小贱妃”的戏非常出彩,观众喜爱。县里的一个头头儿想对“小贱妃”非礼,岂料“小贱妃”戏里戏外两样人,义正词严地拒绝,全没了往日的妖媚。

我赞叹红酒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很想见识一下“小贱妃”的原型。红酒认为我的想法可笑,那“小贱妃”是把舅舅讲的故事加工后虚拟出的人物,怎么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我和朋友相约去相思古镇寻访一座明末清初的古戏楼。时至晚秋,天已渐凉,道旁的白杨树在秋风中抖索着,枯黄的落叶萧瑟地飘零。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古戏楼孤零零出现在村口,看上去比我想象的还要沧桑。戏楼是两层土木结构硬山式建筑,下面的一层据说是演员起居和放置道具的场所,二层就是演出用的戏台了。台子上的楼板已经破裂,围栏也腐朽不堪,两根柱子上有楹联一副,字迹依旧遒劲飘逸:“是虚是实当须着眼好排场,非幻非真只要留心大结局。”村里人见有陌生的面孔来访,便三三两两地聚过来,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古戏楼子,与我们一起转悠着看。

这里唱过大戏吗?我觉得这不过是民间艺人的杂耍地方。

唱过!全本的《穆桂英挂帅》《西厢记》《铡美案》都唱过,你们不知道,听老人说原先这戏楼子对面是东大庙和昭帝寺,再往前两里地就是清代商铺一条街,繁华得很。每逢大集这儿都唱大戏,一唱就是七八天,热闹着哩。

噢,那你们听没听说过,当年剧团里有个绰号叫“小贱妃”的在这里唱过戏?

村人摇摇头,这是明清的戏楼,几十年前被当作学校,后来成了危房,学校早搬走了。

我走到二层的戏台前,凭栏眺望,想象着当年的繁茂风华,怂恿我的朋友唱了一段《梅妃》:下亭来只觉得清香阵阵,整衣襟我这厢按节徐行……

朋友喜欢戏曲,大学里曾修过此类课程,程派的韵味还是有的。我叫了声好。

村民都是在豫剧曲剧窝子里泡大的,对京剧没有多少概念。唯独一个背着柴草的老婆婆似乎听得很专注,还轻轻地点着头合着节拍。

婆婆,一看就知道您懂戏啊。我这位朋友唱得怎么样?

婆婆说,程派,唱得还中,就是神态不像。

哈,真遇到行家了。婆婆,您给指点指点。

婆婆环顾四周,犹豫着。

婆婆,我们从城里来,专门来访古戏楼。看这戏楼子多年没有琴鼓声了,它寂寞着哪。我看您老懂戏,也来一段吧,也不枉这戏楼子在咱村口矗立了几百年。

婆婆让我说动了心,放下柴草,掸掸褂子上的浮尘,伸手捋了捋头发,蹒跚着走上戏楼。就在她往台中央一站的那个瞬间,我们都惊呆了,只见她全没了不安和拘谨,一个亮相,开口唱的是《西厢记》里的红娘:

怨只怨你一念差,乱猜诗谜学偷花。

若打官司当贼拿,板子打、夹棍夹、游街示众还带枷。

姑念无知初犯法,看奴的薄面就饶恕了他。

一曲唱罢,竟然往台下丢了个飞眼。我们大声叫好。

村民说,还不知道怡萍她娘会唱戏哩。她闺女怡萍在剧团唱戏,多少年也没唱出个啥样法。听说傍了个大款,立马就出名了。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要接她娘进城享福,她娘死活不去还把闺女给骂走了。

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品咖啡时,我把经过告诉了红酒,我说她肯定就是当年的“小贱妃”,假如她当初能灵活些,别去得罪权贵,现在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没准还在舞台上风光呢。

人,总要活个气节吧。说完,红酒不再搭话,凝神望着窗外,轻轻地唱了两句。什么词没听清,只是觉得那曲调除了低回婉转外还有些许惆怅忧伤……

11.结合小说品味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2)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12.简要分析红酒和朋友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1)红酒:

(2)朋友:

13.本文以“秋祭”为题,“祭”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14.婆婆是不是红酒小说中“小贱妃”的原型?根据原文加以探究。(6分)

参考答案:

11.(1)“不卑不亢”表现了野草饱满的精神和坚韧的身姿,象征了老婆婆的气节。(2分)

(2)一是婆婆演艺高超,但无人赏识;二是女儿贪恋富贵名利,失去做人气节;三是现在处境凄凉。(2分。答对两点即可)

12.红酒:①引出“小贱妃”这个人物;②借红酒之口评价人物;③以红酒的情绪感染读者。(3分。各1分) 朋友:推动情节发展,引出老婆婆。(1分)(4分。意思对即可)

13.一祭古戏楼的衰败,二祭传统的戏剧文化的衰落,三祭像婆婆一样有气节的人命运的凄凉。(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可以有两种答案:

(1)是。理由:两人演戏特点相同,如演戏都很出彩,都喜爱丢媚眼;性格相近,婆婆痛恨女儿丧失气节的行为,“小贱妃”拒绝权贵的非礼;命运相似,两人都湮没无闻;生活环境相同,都在相思古镇。(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 不是。理由:红酒认为“小贱妃”是虚拟的人物,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小说中的人物富有典型性,在现实生活中总能找到小说人物的影子,但未必是原型;村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婆婆会唱戏。(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青衣散文篇三:小说家的散文

龙源期刊网 .cn

小说家的散文

作者:周先慎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3年第03期

《聊斋志异》虽名为短篇小说集,却是文备众体,形式体裁多种多样。大体说来主要有三种体式,一是唐代文言小说中的传奇体,即比较接近于现代小说观念的小说体裁,以写人物为主,情节也较完整曲折;二是所谓志怪短书,篇幅较短,以记述神鬼怪异之事为主要内容;三是纪实性质的散文小品。《偷桃》是第三种体式中的代表作,写得极为精彩,丝毫也不输于《聊斋》中传诵众口的小说佳作。

蒲松龄不愧是一个杰出的小说家,他写作纪实性的散文作品,也娴熟地运用小说笔法,非常成功,写出了有别于其他作者记叙散文的艺术特色。人物、情节、细节,这是小说艺术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考察这篇散文的小说家笔法。

先说人物。人与事是相关的,有事必有人。但在写法上,因事出人,还是以人系事,却有很大的不同。这篇散文是以人系事,即以描写人物为中心,自然地带出事件。题为《偷桃》,重点理所当然应该是写这一奇诡技艺本身;但是这个重点是通过写人物才得以表现的。而作者写人物,又并不局限于写人物令众人喝彩的神奇技艺,而是着意于表现人物的行为、思想、感情。

从篇首直到篇末,对话成为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这在小说中常见,而在一般的散文作品中却是非常少见的。同时,作者写人不忘叙事,通过人物对话,又巧妙地将事件的发展,层次分明地一步步推向高潮,写出那个不可思议、令人叫绝的天宫偷桃场面。

父子二人一上场,堂上的赤衣大官就让“青衣人”(大官之侍从小吏)“大声命作剧”。二人不是马上应命就开始表演,而是问:“作何剧?”这是以问作答,暗示他们可以表演各种各样的节目,不用说一定是技艺精熟、超群。这就在不经意间给予读者一种阅读期待:下面的表演一定非常精彩。当“吏下宣问所长”时,答言“能颠倒生物”,即能颠倒季节得到生物。这个回答是出人意料的,在当时简直是匪夷所思。反季节食品在今天已是家常便饭,但在蒲松龄的时代,却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事情。术人说这话时充满信心,也就进一步给读者以很高的预期。当官员商议后“复下,命取桃子”时,“术人声诺”,答应得同样十分爽快。然而同时,却又“故作怨状”说:“官长殊不了了!坚冰未解,安所得桃?不取,又恐为南面者所怒。奈何!”明明是自己提出要表演的节目,却又有违常理,表现出为难和无奈。其间自然是必有原因。“故作怨状”的一个“故”字,其中透露出的一点消息,很值得我们玩味。接着写“其子曰:?父已诺之,又焉辞??”在为难、矛盾、无奈中,还是答应了表演。这是第一层。

接着又写“术人惆怅良久,乃云:?我筹之烂熟。春初雪积,人间何处可觅?唯王母园中,四时常不凋谢,或有之。必窃之天上,乃可。”“子曰:?嘻!天可阶而升乎??”“曰:?有术在。?”惆怅良久,也是很犯愁的样子;却同时又表现得很有主意,看起来是胸有成竹。这一

相关热词搜索:青衣 散文 散文朗诵青衣 青衣谣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