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鉴赏辞典

发布时间:2017-01-26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散文鉴赏辞典篇一: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阅读推荐书目

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阅读推荐书目

\

推荐阅读推荐书目

引言:与经典同行

读书为了学习知识。学知识为了什么?

中国的俗谚说,为了“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

亚里士多德却说,求知是人的本性。也就是说,求知是为了使人成为人。

我们赞同这种对人的天性更高贵更尊严的界定。因为人的尊严和荣耀从不来自我们的生物性,而是来自我们的精神性。

直立行走的动物成了人,因为人抬起高贵的头是为了仰望星空。

目光摆脱了大地的束缚,才会拥有新的维度。思想形成人的高贵和尊严。

我们也因此赞同求知的超功利的人本目标。

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读书的目的在于“寻求真理,启迪智慧”。很多中国人读过培根的这些文字。但是,传统和现实的双重阻碍,使我们对这样灯塔一样光芒四射的名言或者视而不见,或者无暇领悟。

肤浅和浮躁成了整个时代的特征。如马尔库塞所说,我们成了单向度的人。

成就精神的丰厚,不能没有阅读,更不能没有超功利的阅读。

我们主张真正的阅读,即经典阅读。这样的阅读,是寻找、发现、塑造人的本性,是对人自身本性和文化灵魂的坚守。

因而,读史,读诗,读文,阅读之三昧,都在读人,读经典,读圣贤,都只为寻求和走向自我。

眼前,各种考试尤其是高考,在时间上和视野上束缚着我们阅读的自由。其实我们无法也不必回避功利目标,但是阅读经典的审美愉悦和自由感受却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达成并超越那些功利目标。

在令人愉悦的审美体验和哲理感悟中,我们不仅可以更博学,而且更善良;不仅更富有,而且更高贵;不仅更聪明 ,而且更智慧。

那时,即使是在这个充满缺憾的大地上,即使是在“如朝露”的短暂有限的个体人生中,你也可以“诗意栖居”,实现人的自由本质。

人类知识的一切领域都蕴藏着无穷的诗意。

——(苏联)普里什文

主菜单

1、《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巴蜀书社版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书,但是却展现了华夏民族童年时期的天真、奇幻、迷人的卓越想象力。如果深度阅读,还可以发现其中深深蕴藏的民族精神的最初滥觞。

2、《诗经选》,余冠英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其中《国风》最有价值。质朴、清新、纯净、健康的气韵是华夏精神之源头遥远而迷人的回响。余先生是古典文学大师,对原文注解详尽,白话译文尤为质朴生动。

另外强力推荐诗人沈泽宜毕18年之功完成的《诗经新解》(学林出版社)。作者以一个现代诗人视角,超越狭隘的诗教论框架,挣脱庸俗的阶级论的话语链,把《诗经》这一古老的经典性诗歌选集(作者认为《诗经》是选集而非总集的卓见极为令人信服)置放在文本与审美的坐标下,还原其“远古天空白雪皑皑的圣山”的真面目。这或许是第一部把《诗经》当作“诗”来读,把《诗经》当作审美对象来解读的《诗经》注本。把《诗经》当成诗来解读,是一个简单的常识,但是二千年来,尽管解《诗》的著作多若牛毛,却一直没有人真正完全回到这个常识。真不知这是《诗经》的悲哀,还是我们古老的华夏文化的悲哀。

如果要对《诗经》作更专业化的研读,建议读扬之水著《诗经名物新证》,北京古籍出版社版。这位京城才女新出的《诗经别裁》也很精彩。

3、《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孔子的语录体纯系口语,自然、生动而亲切,是儒家中国大众智慧的源头(在形态和地位上等同于柏拉图的对话集)。汉武帝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专制皇权为了利用它而将它高高供起,从此曲解、误解丛生,甚至断章取义,以讹传讹。中华书局版杨伯峻《论语译注》、三联版李泽厚《论语今读》、钱穆《论语新解》等也是优秀版本,研究性阅读最好参考中华版程树德的《论语集释》。北京大学李零教授的《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还孔子本来面目,还《论语》本来面目,尤其精彩。

4、《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著,中华书局

注译详尽、完备。建议首先阅读《逍遥游》《齐物论》二篇,感受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之风格。

中华书局版《庄子浅注》(修订版,曹础基著)也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深入阅读,则必选清代郭庆藩《庄子集释》和王先谦《庄子集解》,以及台湾王叔岷著《庄子校诠》,均为中华版;

5、《孟子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孟子文章一副圣人面孔,远不如《论语》那样可亲可近。但是逻辑严密,气势磅礴,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选本薄薄一册,却值得反复阅读。中华版杨伯峻《孟子译注》也可选。

6、《乐府诗选》,余冠英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苍劲、古朴、执著、深情。有点类似于汉代画像砖的风格,未必精致,却质朴厚重,特耐咀嚼,其魅力经久不衰。另,人民文学新版曹道衡先生选注《乐府诗选》选目更加丰富,且为简体字版。

7、《朱自清、马茂元说〈古诗十九首〉》,上海古籍出版社

“十九首”是一个数量词,以此为诗集总称,是因为诗歌的作者、年代、诗题均已失考。这一组美丽而悲怆的诗,是汉末建安时代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的前奏。如“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就是发现了人生苦短之后对有限的生命最动人的爱恋和执著。此书为名家精彩的鉴赏解说,且篇幅不大,熟读精思,受益无穷。

由于上述版本目前市场不多见,所以推荐替代性图书:上海古籍版邬国平《汉魏六朝诗选》、曹旭《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新世纪古典文学经典读本)或广东人民出版社《汉魏六朝诗文赋》。

8、《世说新语译注》,张万起、刘尚慈译注,中华书局

南朝宋刘义庆撰,为魏晋时人物之品貌、风神、传闻轶事集。全书按照作者品评人物的三十六个视角,分为三十六门,其中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居于卷首。作者的文字简约而传神,独特而有趣的故事让我们领悟到,魏晋风度的真正内涵是人的觉醒----向外发现自然山水之美,向内发现自由与个性的价值。

研究阅读可以参考中华书局版杨勇的《世说新语笺校》(四册,繁体直排)、上海古籍版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繁体直排)。

9、《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上下)、《古代散文鉴赏辞典》(上下),上海辞书出版社

这三种书装帧、印刷都很精美,均由国内外古典文学名家选篇、鉴赏,既可以作为工具书收藏待查,又可以作为提高自己唐宋诗词和古文修养的枕边书。建议(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散文鉴赏辞典)阅读时选定重点名家,熟记精研。

10、《红楼梦》(上下),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或许这是中国唯一的一部一言难尽、千言亦难尽的小说,堪称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巅峰之作。是历史?是寓言?是无常?是宿命?是爱情故事?是百科全书?都是,又都不全是。李泽厚先生说,这是一部说不尽的书,将来也永远要说下去。多读几遍,你会找到自己的视角。(阅读时可参考中华书局版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蔡义江著)

一般地说,要想对《红楼梦》作深度研究,还应该阅读“脂砚斋评本”,版本可以选择作家出版社版铅字排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四册),校注者均为邓遂夫。如果你是金牌红迷,那么还应该阅读、收藏各种《石头记》抄本的影印本。

应该警惕“百家讲坛”某位名家对《红》的“新索引派”的离奇解读,作为私人见解原无不可,但是考虑到央视在国内媒体中的绝对话语霸权地位及其强大影响力,这种一家之言其实很大程度上成了“独家之言”,有了“权威”、“定论”色彩。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伟大,绝对不是因为它是一架隐藏宫廷权力斗争秘史(鲁迅所谓“宫闱秘事”者)的密码机。“新索隐派”比传统的索隐派更远地背离了文学批评的原则,以煞有介事的“学术普及”幌子把大众引向了荒谬的死胡同。

11、《茶馆》,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特点是结构的精妙和对人性的深层揭示。和曹禺的《雷雨》一起,为中国戏剧文学双璧。

12、《边城》,沈从文著,北岳文艺出版社(插图本)

很多人钟情于小说中如诗如画的湘西风光,大谈小说的自然美、人情美。这些固然不错。然而,沈从文的作品决不只是单纯廉价供人逃避的温情脉脉的田园山水梦,这与风格同他貌似的汪曾祺(沈的学生)的作品有着本质的不同。他的笔触伸向了人物命运深处更内在的领域,他发现了人性中最令人感伤和无奈的悖论:人性中的美和善绕不开悲剧,并且只能在悲剧中绽放、造就。所以,《边城》不仅是一部很美,更是隐伏着很深悲剧感的作品。这种悲剧感不只是彼时的、湘西的,而是普遍人性中本来就有的。从这个角度看,走进《边城》,不是沉溺于爱情故事的卿卿我我,不是逃避于如诗如画田园梦幻,而是直面人生、直面人性的困境和悖论。另外推荐《沈从文小说选》(上下),《沈从文散文选》,均为人民文学版

13、《中国文学简史》,林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林庚年轻时是著名诗人,所以他的文学史直接触及文学的灵魂,表达简明、优雅,少学究气,且见解独到,高屋建瓴。另外推荐他研究唐诗的名作《唐诗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06年版)

14、《谈美书简》,朱光潜,北京出版社,2004,1

本书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第三辑)”丛书之一。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小书,而是一位美学老人追求真理的宝贵成果,是对后辈语重心长的美学诤言。全书为书信体格式,语气亲切、温婉。建议重点阅读第三、第九和第十二封信。不过作者解放前所著同类著作《谈美》更值

一读,此书有安徽教育出版社新版。

15、《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是北大教授袁行霈的一部古代诗歌研究著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诗歌的意境、意象、形神等鉴赏方面的问题,下篇则是屈原、陶潜、李杜、王维、陆游等重要诗人的专题研究,语言表达平实易懂,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大有助益。

16、《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亚里斯多德说过,悲剧可以净化人们的灵魂。莎翁的四大悲剧典雅、高贵,充满激情和命运的神秘,有一种使每一个面对它的人心灵清明并深刻自省的强大力量。

人民文学出版社“名著插图本”系列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包括四大悲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朱生豪译本)也可选择,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还出版了中英对照本,中译者是大名鼎鼎的梁实秋。

17、《巴黎圣母院》,雨果著,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作为真正的经典,有着众多的解读视角。但是人们谈论最多的恐怕还是书中人物美与丑的极端对照。比如敲钟人外表的奇丑和心灵的善良高尚的矛盾,通常被认为是通过强化外表丑突出“心灵美”的重要。其实,小说在反映现实之外,首先要表达的恐怕是对有限度(不完美)的生存状态的困惑,以及通过“美”对“丑”的否定达到人性无限展开的可能。

18、《欧也妮·葛朗台》法国,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关于金钱怎样使人异化的主题,描写虽然夸张却真实无比,至今仍具有批判现实的普遍意义。作者另外两部作品《高老头》、《幻灭》也很值得一读。

19、《金蔷薇》,(俄)巴乌斯托夫斯基 著,李时、薛菲译, 漓江出版社,1997年版

这本书的作者献辞中说,本书是作者对作家劳动的理解和自己的经验札记。但是,这决不是普通的创作经验谈、方法谈。

首篇《珍贵的尘土》和另一篇《夜行的驿车》在全书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在《珍贵在《珍贵的尘土》结尾,作家写道:“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 ?从这些珍贵的尘土中,产生出移山倒海般的文学洪流。”

“恰如这个老清洁工的金蔷薇是为了预祝苏珊娜幸福而做的一样,我们的作品是为了预祝大地的美丽,为幸福、欢乐、自由而战斗的号召,人类心胸的开阔以及理智的力量战胜黑暗,如同永世不没的太阳一般光辉灿烂”。《夜行的驿车》最后是这样的文字:“安徒生在临终前,曾对一位年轻作家说:‘?为了童话,我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并且白白放过了那种时机。那时,无论想象是怎样有力和灿烂,也该让位给现实。我的朋友,要善于为人们的幸福和自己

散文鉴赏辞典篇二:语文工具书大全

语文工具书大全

分享

作者:热情为你鼓掌 已被分享32次 评论(1) 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在线新华字典 多功能查询

在线成语辞典

中国古代散文鉴赏大典

话题作文宝典

中国现代作家辞典

历史上的今天 在线查询

作文素材分类大全

【宋词鉴赏辞典】

诗词典故辞典

【唐诗鉴赏辞典】

【万年历】在线查询

中外重要节日在线查询中国古代散文鉴赏大典中国现代散文鉴赏辞典

歇后语大辞典

【名言警句详查辞典】

五笔字根查询字典

三十六计全解(原文 注释 解析 故事)

【中国现当代诗歌鉴赏辞典】

中国现代作家大辞典

在线算命

综合天气预报查询系统

百家姓渊源在线查询

中文期刊在线阅读系统【持续更新】

汉语大辞典

成语词典

歇后语辞典

三十六计辞典

五笔辞典

名人名言辞典

汉语大辞典可查:汉字20973个、词语361253

每个字的义项设古义、今义、英语的解释、示例可查询词语361253条,基本涵盖了全部的常用词语

使用方法:每个字头下列所有古今词语及其详尽释义

支持精确搜索和模糊查询

独创多字查询(最多20个,如:春风吹 可以同时查询)

可同时查询相应汉字的拼音、部首、笔划、注解、出处

查询系统支持拼音、笔划、部首等条件的高级查询

点击左侧大辞典封面即可使用

条 汉语大辞典可查:汉字20973个、词语361253

可查询词语361253条,基本涵盖了全部的常用词语

使用方法:每个字头下列所有古今词语及其详尽释义

支持精确搜索和模糊查询

独创多字查询(最多20个,如:春风吹 可以同时查询)

可同时查询相应汉字的拼音、部首、笔划、注解、出处

查询系统支持拼音、笔划、部首等条件的高级查询

点击左侧大辞典封面即可使用

在线成语辞典共计收录30294条成语

提供成语的汉语拼音、释义、出处、示例资料

进行查询

输入单个汉字,可查询含有该字的所有成语酌量收录了日常生活中的熟语与惯用语 释义简明准确、例证典型精当

集中收录了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出现的全部成语

释文、引例紧紧围绕教学而展开,酌情增补中小学常见成语

点击左侧大辞典封面即可使用

本词典共收常用歇后语6000余条,检索方便,快捷实用。

按人、事、社会、其他分类,小的分类达374项词目支持通配符Z) 如:一( )一( )改用一Z一Z进行查询

输入单个汉字或词语,可查询含有该字的所有歇后语

散文鉴赏辞典篇三: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一、多读书,读好书

什么是好书呢?

首先就是元典著著作(如十三经),而且是那些大家注释的本子,出版这些本子的出版社主要有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如《诗经》,有宋代朱熹《诗集传》,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当代程英俊《诗经译注》等。

其次是那些著名的专家学者的研究论著,向大师学习,看看他们是如何做学问的,学习他们的治学经验,如闻一多,朱自清,郭绍虞,游国恩,朱东润等。(闻一多从名俗学的角度研究《诗经》,取得了重要成就,如《说鱼》)。

北京大学陈平原先生主编《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就提到了上述大家。

二、注重方法

1.文献学的方法(考据)

首先,一部作品,其文本是否可靠,作者是否可靠,只有在搞清楚了这些问题后,才能对文本进行解读和理论的抽绎。

如《全唐诗》38卷有两首诗:王绩《在京思田园见乡人问》,朱仲晦《答王无功在京思田园见乡人问》(宋刻本有误,朱熹,字仲晦)

这是异代对话,如屈原《天问》,与柳宗元《天对》。

2.文艺学的方法(文本细读与批评)

一、是要有问题意识,怀疑精神

程千帆:《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 《一个醒的与八个醉的》

二、是要培养自己的感悟能力,尝试写一些赏析性的小文章。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每个人的性别,身份,思想,性格,阅历,学识等都不相同)。《古典文学知识》,《文学史知识》,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丛书,如《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古代散文鉴赏辞典》等

三、大学古代文学的学习要与中学语文教育紧密结合

如《先秦诸子选读》作为一本选读性质的教材,很多老师往往只注重 对这些散文的字词句的解释,二忽略或轻视对各家思想的解读与探究,这可以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只有让大学的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来带动,促进中学语文的教学。

四、学习古代文学要有当代意识

如儒家礼乐仁和的梦想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知其不可而为之”额人生态度对于每一个个体的影响;如道家顺应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对于在目前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感到痛苦,困扰的人来说,应该是一剂良方。

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民为本,以和为本

1.黄人欲以文学振奋民气,便强调中国文学史贯穿着一条追求真善美并不断进化的发展线索。( 《中国文学史》 )

2.郑振铎以文人的诗古文辞与民间俗文学的互渗与起伏消长的线索贯穿文学史。(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

3.刘大杰则以受社会生活制约的人类心灵活动来贯穿文学史。( 《中国文学发展史》 )

4.游国恩答文学史看成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 《中国文学史》 )

5.郭延礼认为一部中国文学史是中国民族精神的生成发展史。( 《中国文学精神》 )

6.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则认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与人性的发展史同步的。

7.最一般的观点是把一部文学史看作文体演变代谢和荣枯交替的历史,即以文体的产生发展和衰亡为贯穿线。

8.如果以中国人的叙事思维与能力的产生,发展,演变为视角与贯穿线来重构中国文学史,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幅新颖别样的文学史图景。依据这种贯穿线,我们可以把整个中国文学史看成是文学表达艺术(如叙事,抒情),特别是叙事艺术的日益成熟史。

思考题

1.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你有何看法?

2.简要评述游本,章本,袁本关于古代文学史的描述,并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描述,并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的看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 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 先秦文学(远古时代——秦代建立之前)。

? 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

? 文学的样式主要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1. 传说时期的文学

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一直追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远古歌谣和神话传说,我们称为传说时期的文学,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

原始歌谣的内容往往与人们的产生活动密切相关。

如《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短短的四句八字,写出了人们砍削竹子,制造弹弓,射出弹丸,投射野兽的整个劳动过程,是一种质朴简略的原始猎歌。

2.原始文化(巫术宗教文化)与夏商文学

卜辞中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的预测天气,有的祈求丰年,有的记载农业生产和渔猎,更多的是记载政治和军事的重大事件。这些记载都很简单,最长的也不过上百字,但已按照一定的文法会泽组织起来,能够清楚地交代一件事情。还有的卜辞写出对事情的推测,带有一定的语气,例如: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北来雨?( 《卜辞通纂》第三七五片)

这本是一次卜雨 的记录,但其中对雨来的方向作了推测,构成反问语气和排比句式,体现了记录者组织文句的技巧。

3.礼乐文化(敬天保民、敬礼重德)与西周春秋文学

诗歌:《诗经》

历史散文:《春秋》 、《左传》 、《国语》

说理散文:《论语》 、《墨子》 、《老子》

周代文学的精神、风格:和谐典雅,婉而多讽。

4.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变革最剧烈的时期。这一时期,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先后建立起来。各国统治者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财富,大力进行兼并战争;为了保全自己,削弱和兼并他人,又展开合纵连横的外教活动。华夏民族就在这种大混乱,大变革中走向统一。

这一时期也是思想文化领域空前活跃,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其突出表现是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纵横,阴阳,名,杂,农,小说)局面的形成。

特征:㈠立足于现实 ㈡自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

在百家争鸣中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诸子散文,如《孟子》 ,《荀子》 ,《韩非子》 ,《庄子》等。历史散文的成就也非常引人注目,《战国策》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行,文辞生动,橫肆辩丽,一直作为战国散文的代表而受到后人的推崇。

5.楚地文化与楚辞

战国时代,礼坏乐崩,诗歌创作在北方归于沉寂。而在南方的楚地,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楚辞的出现,不仅给战国诗坛增添了溢彩,而且直接开创了我国的浪漫主义诗歌,对后代的文学影响极其深远。

章学诚:“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散文和诗歌)备。故论文于战国,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 《文史通义》 内篇《诗教》 )

二、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

1. 发愤著书

2. 忧国忧民

3. 放言无惮

4. 深与取象

第二章 《诗经》

一、 《诗经》 释名

1、 先秦时期一般称为“诗”或“诗三百”。

? 《墨子.公孟》有“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

三百”的说法。

? 《史记.孔子世家》云:“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配乐歌唱)

2.到了汉代,汉武帝设五经博士,诗被尊为“经”,于是有《诗经》之称。 (神圣、经典、权威之意,用以推行封建政治伦理和社会道德教育)。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

世纪)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 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

《由仪》六篇有目而无辞,乃所谓“笙诗”,故实有305篇。

二、《诗经》的收集和编订

《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不同的地域(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出于众多的作者(从贵族到平民)之手。它们集结成书,是经过专门的收集整理的。有广泛影响的主要有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1、 采诗说

? 班固《汉书.艺文志》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

正也。”

? 班固《汉书.食货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

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

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2、 献诗说

? 《国语.周语上》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烈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所献之诗,既可以是采集而来的,也可以是自作的。这些献上来的作品经过周朝乐师的整理、编纂,形成了一部诗歌总集,各篇都是合乐的。

3、删诗说

?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

取可施于礼义者,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 删诗说不可信的理由

1、 《诗经》编订成集,约当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

九年(公元前544),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乐,乐公为之歌《诗》,其顺序和今天的《诗经》基本一致。当时孔子只有八岁,不可能删诗。

2、 各诸侯国君臣燕飨或使者相会时常常“赋诗言志”,所赋之诗绝大多数都出

于今本《诗经》。“赋诗言志”之风在孔子之前早已流行,若没有通行的定本,诗何以能够表情达意,宾主双方又何以会信手拈来,运用得如此娴熟得当;又何以心领神会呢?

孔子曾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论语.子罕》 ),可知他确实做过一些整理《诗经》音乐的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鉴赏 辞典 散文 现代散文鉴赏辞典 古代散文鉴赏辞典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