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发布时间:2017-01-24 来源: 散文精选 点击: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篇一: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 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
3、 体会诗歌抒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通过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来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
三、相关链接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
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天狗》,《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他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1918—2002),福建古田人。生于马来西亚的霹雳州,在那里念完小学和初中后回国,在福州英国教会创办的福州私立三一中学(现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就读,1937年毕业后考取浙江大学生物系,因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迁往贵州,故借读于厦门大学生物系,1939年又转学到西南联大(昆明)外语系就读,先后在昆明、湖南担任“美国志愿军大队”(即陈纳德的“飞虎队”)翻译一年,后又到印度比哈尔邦的“蓝伽训练中心”任少校翻译官两年多,1945年回西南联大毕业。同年,到重庆《大公报》任国际版编辑一年后,出国到新加坡南洋女中和华侨中学任教三年;随后在香港《大公报》任《文艺》副刊编辑兼《新晚报》电讯翻译一年,1951年10月回国在北京新华通讯社国际部工作,直至1986年退休。其间,1974年到临汾山西师范学院(现改为山西师范大学)任外语系教师及系主任四年。
杜运燮在厦门大学生物系借读期间,因选读林庚教授的“新诗习作”课程,而影响了他的一生历程──放弃理科学习而改为文科学习和诗的创作。他经沈从文先生介绍,在香港《大公报》发表诗作,最早发表的一首诗是《粗糙的夜》。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他于1940年参加西南联大最有影响的文艺社团──冬青文艺社。该社主要成员有林元、杜运燮、刘北汜、汪曾祺、查良铮(穆旦)等,聘请闻一多、冯至、卞之琳为导师,出版专门刊登杂文的《冬青》壁报以及《街头诗页》等。1946年,他的《诗四十首》被巴金列入《文学丛刊》第8集,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创作的第一部诗集。以后他又相继出版了《南言集》《晚稻集》《你是我爱的第一个》《杜运燮诗精选100首》《海城路上的求索──杜运燮诗文选》等诗集,散文集有《热带风光》等。
关于“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上海以《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包括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九位诗人。因九位诗人的作品合集《九叶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而得名,也有人以其发表诗歌作品的刊物而把他们称为“中国新诗派”。
袁可嘉在《九叶集·序》里这样说:“这九位作者忠诚于自己对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诚于各自心目中的诗艺,通过坚实的努力,为新诗艺术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在艺术上,他们力求智性与感性的融合,注意运用象征与联想,让幻想与现实相互渗透,把思想、情感寄托于活泼的想象和新颖的意象,通过烘托、对比来取得总的效果,借以增强诗篇的厚度和密度,韧性和弹性。他们在古典诗词和新诗优
秀传统的熏陶下,吸收了西方后期象征派和现代派诗人如里尔克、艾略特、奥登的某些表现手段,丰富了新诗的表现力”,“他们认为诗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这个现实生活既包括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题材,也包括生活在具体现实中人们的思想感情的大小波澜,范围是极为广阔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诗人不能满足于表面现象的描绘,而更要写出时代的精神和本质来,同时又要力求个人情感和人民情感的沟通??他们的基调是正视现实生活,表现真情实感,强调艺术的独创精神与风格的新颖鲜明。”
他们的理论观念“新诗现代化”的核心主张是“新诗戏剧化”和“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在这些观念指引下,九叶诗人写出了不少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刻画战争灾难后的社会现象、反映复杂的现实生活、表达个人心灵震颤和情感的诗篇。代表性作品有《风景》(辛笛)、《逻辑病者的春天》(陈敬容)、《滇缅公路》(杜运燮)、《复活的土地》(杭约赫)、《金黄的稻束》(郑敏)、《时间与旗》(唐祈)、《骚动的城》(唐湜)、《沉钟》(袁可嘉)、《赞美》(穆旦)等。
1918—1977),本名查良铮,另有笔名梁真,祖籍浙江海宁,生于天津。他自幼聪慧,小学二年级时,他的习作《不是这样的讲》被天津《妇女日报》选用。1929年,他考入天津南开中学,随即开始创作诗歌,校刊《南开高中学生》经常刊登他的诗文,其中1935年发表的杂感《梦》,是他以“穆旦”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作品。1935年,穆旦考上清华大学地质系,半年后改读外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先后合并为长沙临时大学及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在那里,穆旦在诗歌表现方法方面开始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写出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诗,多数发表在香港《大公报》“文艺”副刊和昆明的《文聚》杂志上,成为当时大后方最受瞩目的青年诗人之一。1940年,穆旦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后赴缅甸抗日战场担任翻译工作一年多,回国后辗转于昆明、贵阳、沈阳等地工作。他的第一本诗集《探险队》于1945年由昆明文聚社出版。1947年,他在沈阳自印了《穆旦诗集(1939—1945)》,次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三本诗集《旗》。1948年,穆旦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1951年获硕士学位。1953年初,穆旦与夫人周与良一起回国,在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从那时起,他开始了大量地翻译诗歌,至1958年他共翻译出版了普希金、雪莱、拜伦、济慈等人的诗集十余种。1958年,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被错判为“历史反革命”(1979年平反)。直到逝世前夕,穆旦仍在不懈地翻译和创作,翻译了《唐璜》《丘特切夫诗选》《欧根·奥涅金》等。
1917—1995),湖北天门人。20世纪3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36年发表长诗《做棺材的人》《没有翅膀的人们》。抗战开始后,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8年湖北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大别山、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40年在重庆复旦大学外文系和经济系学习。1948年初被迫去香港。解放后,一直从事文化文艺工作,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等职。邹荻帆是抗战开始后出现的“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属于政治抒情诗系列,但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些政治抒情诗更注重诗的艺术性。他的主要诗集有《在天门》(1937年)、《木厂》(1938年)、《尘土集》(1937年)、《雪与村庄》(1941年)、《青空与林》(1943年)和讽刺诗集《噩梦备忘录》(1948年)、《跨过》(1949年)等。
解放后,有《总攻击令》《走向北方》等五六本新的诗集出版。同时,他还有一些小说和译作。
1918—2007),福建晋江人。1930年入培元中学,在学校壁报《激流》上首次发表文章;1935年转到上海暨南大学附中,参与“地下救国会”。1938年11月,入延安鲁迅文学院文学系,次年10月前往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之后任文学系教员,讲授“作家与作品研究”课,受普希金和雨果作品的影响开始写诗。1942年因阅读惠特曼《草叶集》而受影响,写成成名诗作《肉搏》。1948年秋被调到平山东黄泥中央社会部培训班,1949年4月随中央进入北京。1951年起在中央文学研究所任教员,1955年冬到海军东海舰队的舟山基地和厦门基地的观通站、海岸炮阵地和炮艇上考察并写作。195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诗集《回声集》,同年秋至次年春跟随南海舰队从厦门到广东旅行,远至西沙群岛。1957年11月,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专写东海和黄海的诗集《涛声集》,不久去武汉长江规划办公室挂职政治部宣传部长,在考察汉江、长江途中写成《雾中汉水》《川江号子》等诗。1958年1月出版诗集《回声续集》。同年被错划为“右派”,于年底回福州,在省文联当专业作家。1979年出版《司空图〈诗品〉今译》,次年起陆续出版诗集《祈求》《双虹》《生活的歌》《福建集》《醉石》《倾诉》等。
四、学法指导、
(一)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二)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
要求:
⑴自主式的思考(即要求读出自己的感觉,品出自己的滋味,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⑵开放式的交流(即与同学、老师进行多向的交流探讨,)
⑶有条理的表达
五、课中探究
《天狗》、
1、问: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忱,郭沫若以饱蘸激情的如椽之笔,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中。那么,在这首诗中,“天狗”有什么样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内涵是什么?
2、 思考“我”是谁?
《井》
1、这首诗里的“井”有哪些形象特点和性格?
2、如何理解“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或它在世间的命运遭遇?
3、试剖析“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的内涵?
4、“井”有什么样的深层含义(象征意义)?
⑶《春》
1、这首诗的两个诗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2、如何理解这首诗里的青春主题?
⑷《无题》
这首诗为什么采用虚拟的情景?
⑸《川江号子》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川江号子”的?
六、拓展阅读 (一)谈诗和诗的灵感(郭沫若)
我想我们的诗只要是我们心中的诗意诗境之纯真的表现,生命源泉中流出来的Strain,心琴中弹出来的melody,生之颤动,灵的喊叫,那便是真诗,好诗,便是我们人类欢乐的源泉,陶醉的美酿,慰安的天国。(《论诗三札──致宗白华》)
《地球,我的母亲》是民八学校刚放好了年假的时候做的,那天上半天跑到福冈图书馆去看书,突然受到了诗兴的袭击,便出了馆,在馆后僻静的石子路上,把“下驮”(日本的木屐)脱了,赤着脚踱来踱去,时而又索性倒在路上睡着,想真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触她的皮肤,受她的拥抱??
《凤凰涅槃》那首长诗是在一天之中分成两个时期写出来的。上半天在学校的课堂里听讲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便在抄本上东鳞西爪地写出了那诗的前半。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的意趣又袭来了,伏在枕上用着铅笔只是火速地写,全身都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战??诗语的定型反复,是受着华格纳歌剧的影响,是在企图着诗歌的音乐化,但由精神病理学的立场上看来,那明白地是表现着一种神经性的发作,那种发作大约也就是所谓“灵感”(inspiration)吧?(《我的作诗的经过》)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朗诵后思考:
1、“年青的女郎”的形象应是怎样的?
2、诗人为什么用“年青的女郎”来比喻自己的祖国?
3、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雪
---杜运燮
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
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
每一片叶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
没双眼睛在渴望,没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
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
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
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捏造消息,他们来了!
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泪,他们来了!
为这撕人心肺的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
为着惨绝人寰的最低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
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
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
1948年于新加坡
朗读后,思考这首诗中“雷”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关于蔡其矫20世纪50年代的诗
蔡其矫20世纪50年代初的作品,大都与海(海岛、渔村、军港)有关,是“献给保卫海疆的士兵、水手和渔夫的歌”。这期间,他的艺术道路上显然有过犹豫和矛盾。作为“革命”所培育的诗人,他自然会欣然应合20世纪50年代的颂歌潮流,也加入了对新生活的合唱。不过,因为个性和对艺术理解的差异,也明白在这方面,他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施展空间,后来,便不再把精力放在缩短与“工农大众”生活的距离上,而更重视创作主体在感知、体验和思考方面的能动性。对蔡其矫来说,这意味着以人道主义立场,关注人的心灵、情感的健全、美和纯洁。而这一切又与自然风物紧密相联:大自然不仅是思想情绪的“对应物”,在他眼里,而且造就了对人的理想生活的“万千暗示”。
南海上一棵相思树,
在春天的雨雾中沉沉入梦;
它梦见一株北国的石榴花,
在五月的庭院里寂寂开放。
它梦见那里的阳光分外明亮,
是因为它把雨雾留在南海上;
但它的梦永远静默无声,
为的是怕花早谢,怕树悲伤。
──《南海上一棵相思树》
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蔡其矫考虑较多的,还有如何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衔接的问题。有一些四行诗,如《福州》等,学习绝句的结构;而《中流》等作品,则运用律诗的方式。在《莺歌海月夜》里,尝试那种区分上、下片的词的方法。这种偏于形式的实验后来没有继续下去,原因在于“感到它对思想感情的束缚过甚”,他想更多“从精神上,从表现意境上去学习古典诗歌”;但精神、意境等等,却又容易成为难于捉摸的东西而流走。
1957年冬末,蔡其矫写了最受责难的《川江号子》《雾中汉水》。它们偏离“规范”之处是,在诗界几乎都沉迷于对“大跃进”的乐观歌唱时,蔡其矫于长江汉水,却听到了另一种属于“悲歌”的声音。
尽管诗中留有“光明的尾巴”(“那新时代诞生的巨鸟,/我心爱的钻探机,正在山上和江上/用深沉的歌声/回答你的呼吁”),并且在到了长江水利工地后,蔡其矫也尝试“改了洋腔唱土调”,写了模仿“大跃进民歌”的《水利建设山歌十首》,但也没有免除他受到一再批评的命运。这两首诗,连同《红豆》《南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篇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一)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脊髓(shuǐ)瞥见(piē)啮心肝(nia) ...
B.淘汲(jí) 屏弃(bǐng) 杜运燮(xia) ...
C.虔诚(qián)摇曳(zhuài) 邹荻帆(dí) ..
D.蛊惑(gǔ) 船桨(jiāng) 蔡其矫(jiǎo)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利比亚反对派攻入的黎波里,宣告卡扎菲政权结束。8月22日,利比亚驻华大使馆门前的国旗也改弦易辙,换成了反对派的国旗。 ....B.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C.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推波..助澜,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D.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要让其他国家来替它承担经济危机带来的后果,这种做法无异于李代桃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日常市场监管巡查中,不少工商人员虽然发现了疑点,但苦于取证、调查难度大,往往不了了之。
B.往日只知埋头钻研、不善言谈的理工科大学生们,现在却多落落大方、口若悬河,敢于在各种应聘场合“推销”自己。
C.从专家到校长,再从校长到专家,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转换,而是他本性的一种回归。
D.该公司生产的餐盒,以玉米为原料,克服了蒸发残渣超标,有异味、渗漏、负重性能差等方面的缺陷问题。
4.下列对本单元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狗》这首诗在中国诗坛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在新文化运动中激情四射的郭沫若,曾经被压抑的思想得到充分释放,他的诗作反映了那个时代强烈的反封建意识,表达了追求自由人格的心声。
B.《井》这首诗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与《天狗》里的“狂飙突进”式的生命律动不同,这首诗里的生命律动是内敛的、“静默”的,表现了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内心的哀怨,流露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那种被侮辱、被践踏而无处伸张的怨愤之情。
C.《春》是一首写春天的诗篇。全诗只有两节,第一节写大自然的春天,第二节写生命的春天。既写出了大自然春天的迷人,也写出了生命春天的焦虑与迷惘。
D.《川江号子》这首诗采用了自由诗体,句式十分灵活,也没有严格的押韵,但读来给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这主要是因为诗人进行了巧妙的人称变换和运用词语的复沓与对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12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嫣(yān)红 从兹(cí)去 苦情重(ch?ng)诉 ...
B.咳嗽(sou) 扫寰(huán)
宇 愁丝恨缕(lǚ) ...C.湖沼(zhāo) 咒(zh?u)骂声 辽夐(xi?ng)秋空 ...
D.砧(zhān)声 和云翥(zhù) 松荫庇(bì)护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资深作家说:“要写出好作品,一定要头顶有天,脚下有地,眼中有人。”在座的文学爱好者们听后拍手称快。其实,不仅写作如此,要真正做好一件事,....无不如此。
B.这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热情相助,取得了圆满成功。他日有托,本人定当投桃报李,鼎力相助。 ....C.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那么你还要继续去寻找,千万不要安之若素。....只要你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D.近年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甚....至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年轻人生活观的转变,“蹭生活”这个新鲜的名词也闯入了我们的视线,新一代“蹭一族”悄然升起。
B.为减少官兵伤亡,驻阿美军不断对一些可能隐藏着塔利班武装人员的房屋发动攻击,结果两枚火箭弹击中12名无辜平民丧生。
C.我们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广泛深入地在全校开展向吴良镛同志学习的活动,并把学习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D.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教育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4.下面对单元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新郎》一词,既表现了夫妻分别时感情的缠绵、丈夫对妻子的宽慰,又表现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B.《也许——葬歌》中的“也许”一词没有实在意义,如果删掉,并不影响表达效果。
C.“一个小农家的暮”是个偏正结构,重心在“暮”字上。
D.《妈妈》一诗采用排比的手法,使诗的内容丰富,增强了语势;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构成城乡的反差,突出了主题。
三、(12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莘莘学子为何能够引起科技界前辈如此关注?这缘于近年刘嘉....忆通过潜心研究成功攻克了一个多年未解的国际数学难题。
B.对中国人来说,在国与国无时无刻都用“软权力”较量的年代,我们除了张艺....谋之外,还有孔子做文化大使,更是值得庆幸。
C.近日,记者在无极县见到了神奇的“景观”——红色碱性皮革污水汇成了千岛湖一样的大水塘,十余个水塘连成一片,水坑中满是红色污水,场面蔚为壮观。 .... D.这种文风承继自周作人、董桥以来中国文人隐忍的传统,抒情而不煽情,简洁凝练的句子体现的是大方之家的功底与素养。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广大消费者对今年三月十五日媒体曝光的南方某地方政府包庇地下黑工厂的做法极为愤慨,产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B.寒流侵入我国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C.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
D.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拯救地球家园,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积极地行动起来。
3.下面对本单元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至的《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蛇本来代表丑陋、凶残、冷漠的形象,可作者用蛇来比喻相思时的寂寞、郁闷、沉默,用“静静地没有言语”,把一种自我咬噬、自我折磨的心态,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这种情感显得更加触目,更具有张力。采用“悚惧”写出
人们突然看到蛇时的惊惶。
B.《预言》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对爱情由渴望、欣喜到惆怅的心路历程。年轻的神是诗人心中的青春偶像,是爱与美之神。这首诗在构思上十分精致,一个序曲,一个尾声与中间的四个乐章组合成一首优美的梦幻交响曲。中间的四个乐章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同首尾两章有着内在的联系,开头意外的惊喜与末尾无尽的惆怅自然呼应,留下余韵无穷。
C.《窗》以句式的转变表达情感的流动,对“你的窗”的抒写先是用问句表示质疑,祈使句给予对方以问候,第二节以陈述句表明这已经是既成事实,巧妙地表达了对已经失落了的爱情的惋惜而痛楚的态度。
D.《你的名字》这是一首很有新意的爱情诗。诗人没有吟咏爱情的崇高和坚贞,没有描述爱人之间难舍难分的感情,没有表现初恋的甜蜜与焦灼,更没有赞美爱人的美貌和品德,甚至没有出现一个“爱”字,而巧妙地选取对方的名字作为吟咏对象,这首诗以“你的名字”为诗题,“你的名字”实则是作者真实的恋人的化身。
4.填入下面的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________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③⑤①④② 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③⑤① D.③⑤①②④
四、(12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咯(ka)血 襁(qiǎng)褓 近狎(xiá) ...
B.鹧(zha)鸪贲(bēn)张襟(jīn)怀 ...
C.惊蛰(zh?)长唳(lì) 眩(xuán)晕 ...
D.飓(jù)风 胸脯(fǔ) 屹(yì)立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B.股民的心理预期对股市的走向作用很大,去年下半年股市的持续下滑,股民们对国家经济过度悲观的心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C.美国针对朝鲜卫星发射计划宣布停止履行对朝提供粮食援助,这违反了2012年2月29日朝美协议的核心内容,这种行为真让人匪夷所思。 ....D.他为人还是很不错的,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丁是丁,卯是卯,一点也不......晓得变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一支精神火炬,“五四”之所以永不熄灭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在那场运动中,青春的炽热与愤怒的烈火点燃了赵家楼的那把大火吗?
B.近期,美国接二连三地对“中国制造”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裁决,主要原因是为了在大选之年取悦选民,为自己拉选票的目的。
C.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D.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3日拉响防空警报是为了提醒市民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勿忘81年前的“五三惨案”。
4.下面对本单元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昌耀的《河床》,以辐射性的构思,无限伸展的空间序列形式,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黄
河源河床的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的形象。这首诗的意象构成也是十分独特的,有实有虚,虚实相生,显得既不拥塞又不空洞。
B.《金黄的稻束》诗中的意象具有如下两个特征:第一,以强烈的主观态度对实存的生活形态作具体描述,如“金黄的稻束”“疲倦的母亲”“收获日的满月”“高耸的山巅”;第二,通过诗人的感官转化把抽象的事物变形为具体感知的形象,如“历史”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无论哪种方法所形成的意象都具有独创性,而且它们是通过诗人心理的印证或想象才得以实现的。
C.李广田的《地之子》是一首自由诗。全诗分两节。第一节直接倾吐诗人对于土地的深情。第二节由“地”而转向“天”。《地之子》的作者正是从“大地”与“天国”的这种比照中,进一步升华了对大地母亲的爱怜之情,增强了诗作的哲理性与感染力。
D.牛汉的《半棵树》是一首叙事诗,他以第一叙述者的身份交代地点、环境,以及事情发生变化的时间、原因等,还以富有戏剧性变化的“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盯住了它”一句作结,强化读者对“半棵树”的印象。
五、(12分)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憔悴 乌蓬船 蓬头垢面
B.巢穴 暴戾 气笛长鸣
C.蜷伏 闪烁 围墙粉刷
D.垦植 粗暴 绷得太紧
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东湖派出所民警在农博会巡视时,发现一名外地打工男子没有身份证,他回答民警的提问也是闪烁其词,形迹可疑。 ....B.尽管在GMP认证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彻底否定这项....国际通行的制度。
C.当历史缩减成云淡风轻,当耻辱缩写成一面墙壁和一片焦土,我们也曾试图急管繁....弦地奏完这一乐章以减轻回首时的伤感,可是管声愈紧弦声愈急,越有一种万箭穿心的痛楚。
D.近10年来,国际乒联不断出台诸如小球变大球、无遮挡发球、11分制、无机胶水等改革方案,力图削弱中国队的优势,但结果却与国际乒联的期望大相径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在《文学自由谈》杂志上陆续刊发时,引起热议,其影响是近年文坛鲜见的景观。
B.一份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研究成果日前出炉,调查发现,员工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目前岗位招聘信息的比重最大,收到效果最好。
C.今日在宜宾城区发生了一起抢劫案,当三名男子在持刀抢劫一女子时,将交通一度阻断,在长达近十分钟的抢劫过程中,数十路人视而不见。
D.对于上海部分小学为了避免学生意外受伤而不准他们到操场上玩耍的做法,部分家长表示这样做是在“圈养”学生,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4.下面对本单元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的第一、二节诗分别写到老马的低头与抬头,这两处描写对塑造老马的形象有重要作用。
第一节,“把头沉重地垂下”以及“横竖不说一句话”,侧重塑造老马形象——沉默、能承受,从而表现它的性格——隐忍。
第二节,“有泪只往心里咽”“抬起头望望前面”,从心理描写的角度,表现老马的命运——苦难无尽头。
B.老马的形象具有象征意义。我们可以理解为象征着中国农民、苦难的中国、操劳的父辈以及所有承受沉重压力的劳动者形象,也可理解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中国工农红军。
C.《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雪白的墙》这两首诗都是以“文革”为背景的,两位诗人的年龄、经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是表现“文革”这一时期的事件,两首诗表现内容
的侧重有所不同:一个是“文革”中,对正在发生事件的真实再现;一个是“文革”后的回顾反思。
D.《这》和《雪》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视角也是不同的。《这》选取一个生活场景的定格,表现疯狂的时代热潮下,个人的惶惑与无助;《雪》诗则通过对“雪白的墙”这一意象的反复咏叹,暗示内心的创伤,表达对明天的憧憬。
《这》诗以一个亲身经历者的口吻,将读者带到离别的第一现场,使诗歌有一种直接的冲击力、感染力;《雪》诗则以孩子的视角和口吻,倾诉内心的新奇感受,读来质朴自然却耐人寻味。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一)参考答案
一、(12分)
1.【答案】 B(A.髓:suǐ,C.曳:ya,D.桨:jiǎng。)
2.【答案】 B(A改弦易辙: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此处不合语境:C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发展,使扩大影响。D李代桃僵:比喻兄弟互爱互助,后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3.【答案】 B(A语序不当,应为“调查、取证”、“往往不了了之”的主语应是“事情”,不是工商人员。C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是“不仅是??更是”。D赘余,“等方面的缺陷问题”重复,应改为“等缺陷”)
4.【答案】 B
二、(12分)
1.【答案】 B(A.兹:zī,C.沼:zhǎo,D.砧:zhēn)
2.【答案】 D(A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B鼎力相助:敬词,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不能用于指自己;C安之若素:指在反常或困苦危难的情况下,能安然处之,毫不在意。这里应该用“随遇而安”;D“方兴未艾”的意思是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符合本句语境)
3.【答案】 D(A项,“新一代‘蹭一族’”与谓语“升起”搭配不当,可改为“兴起”;B项,句式杂糅:C项,语序不当,“在全校广泛深入地”。)
4.【答案】 B(“也许”一词可表达不愿相信的苦情,去掉则显肯定,生硬。)
三、(12分)
1.【答案】 D(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A.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学子,即学生。指众多的学生。前面不宜用表数量的词语。B.“无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篇三:《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字词整理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字词整理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动人的北平
魁梧 狭隘(ài) 老妪(yù) 媲(pì)美 槐(huái)树 楼榭(xiè) 堂倌(guān) 珐琅(fà láng) 城壕(háo) 墙垣(yuán) 画舫(fǎng) 宽逾(yú)百尺 街衢(qú) 嗜(shì)好 景(jǐng)仰 嬉戏 诙谐
汉家寨
山坳(ào) 褶(zhě)皱 风蚀(shí) 狞恶(níng è) 晕眩(yùn xuàn) 脚踝 倾(qīng)斜 蜃(shèn)气 嶙峋(lín xún) 坐落 砾(lì)石 白炽(chì) 炫目 屯垦(tún kěn) 伫(zhù)立 贮(zhù)藏 储(chǔ)藏 矗(chù)立 汉家砦(zhài) 俯瞰(kàn) 严峻 气概(gài) 山麓(lù) 马缰 万顷(qǐng)
特利尔的幽灵
鳞次栉(zhì)比 深邃 沧桑 橱窗 斗笠 剥削 亘(gèn)古 汲(jí)取 留言簿(bù) 冥冥(míng) 损失殆尽 摒(bìng)除 重蹈覆辙 缥缈(飘渺) 磕磕碰碰 跋涉 呕(ǒu)心沥血
第二单元 心灵的独白
新纪元
发轫(rèn) 蹂躏(róu lìn) 销声匿迹 鬼祟(suì) 契(qì)约 差(chā)强人意 屈枉(wǎng) 捉不住的鼬鼠
鼬(yòu)鼠 裹挟 迷惘 狩(shòu)猎 动辄(zhé)千里 藐视 勾(钩)心斗(dòu)角 谄(chǎn)笑 逃遁(dùn) 荒诞无稽(jī) 厮斗
美
眸(móu)子 一瞥(piē) 蹙(cù)眉 波光粼粼 雾霭袅袅(niǎo) 绿毡(zhān) 黛(dài)色 辩驳 遐(xiá)思 手肘(zhǒu) 遮蔽 狡黠(xiá) 双颊(jiá) 挫(cuò)折 饶(ráo)有趣味
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
都江堰
都江堰(yàn) 颓壁残垣 惊悸(jì) 稳稳当当 邈(miǎo)远 废弛 汩汩(gǔ) 庇(bì)护 濡养 灌溉 修缮(shàn) 卑(bēi)处一隅(yú) 炫耀 骚动 前兆(zhào) 雍容大度 踊跃 喧嚣(xiāo) 驯顺 强悍 众目睽睽(kuí) 遴(lín)选 浚(jùn)理 长锸(chā) 玉玺(xǐ) 铁戟(jǐ) 圭臬(niè) 韬略(tāo lüè) 猜详 怦(pēng)然心动 衮衮(gǔn)诸公 诘(jié)问 Kissing the Fire(吻火) 合欢树
琐事 估量(liang) 侥幸(jiǎo xìng)
第四单元 如真似幻的梦境
森林中的绅士
钦(qīn)佩 宛然 掩蔽 呻吟(shēn yín) 懒散(lǎn sǎn)
云霓
云霓(ní) 薄(bò)荷锭(dìng) 港汊(chà) 垂髫(tiáo) 糠粞(xī) 葛覃(tán)
埃菲尔铁塔沉思
印(yìn)象 眺(tiào)望 兀(wù)立 抽搐(chù) 鞭笞(chī) 逃遁(dùn) 闪烁(shuò) 挣断 铁匣子 摇撼 颤(站zhàn)栗 屹(yì)立 蔑(miè)视 憎(zēng)恶
相关热词搜索:诗歌散文 中国 欣赏 优美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