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教学改革思路
发布时间:2020-10-23 来源: 入党申请 点击:
经济法教学改革思路
法治国家建设背景下,对经济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经济学教学提升自身的体系性,同时也要求教学能够兼顾到国内经济市场与国外经济市场,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国内经济法的基础上,对国际经济法进行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化发展。本文结合法治国家建设下对经济法教学改革的要求、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经济法教学改革思路的探析。法治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呈现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的出现也侧面的说明了我国当前对法学教学的要求,以及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法律人才是社会变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主体,同时,经济法人才也是整个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必要力量,以此来为市场经济中的各个主体提供法律指导,促进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1]。从我国现有的发展来看,在市场经济发展、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进行的过程中,都需要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法律人才的支持,从而为整个法治国家、法治经济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在此背景下,传统经济法教学逐渐难以满足法治国家建设下市场经济等发展的要求,经济法教学必须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法治国家建设要求进行深度的改革。
1.法治国家建设对经济法教学的要求
1.1 提高经济法教学的体系化
党的十九大以后确立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的建设,这也是我国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法治与改
革是推动整个社会持续发展的有力力量,同时,法治也是确保改革稳健前行的坚强依托。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发挥我国现有法律体系的作用,将其贯穿到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2]。其中,经济法法律体系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构成,要求其能够通过对自身体系的有效运用,为整个市场经济主体的发展提供保驾护航的作用。这就要求经济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身的体系化,引导学生对经济法进行系统的掌握,从而能够适应整个市场经济变革、经济结构转型的发展。本质上,由于现在市场经济主体在法律问题上的复杂性,其所面对的经济法律问题不单是某一项,而是具有综合性,这也要求经济法教学能够依托经济法体系,搭建出自身的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
1.2 强化经济法教学的针对性
法治国家建设背景下,也要求经济法教学能够强化自身的针对性,从而来提高学生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应对能力。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主体逐渐开始向世界市场进军,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主体在国际市场发展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面对权益被侵犯的问题是,难以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自身权益的维护。这就需要我国各个高校能够对经济法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以此来符合经济发展与法治国家建设的需求。因此,经济法教学的针对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即针对市场经济主体以及市场经济发展所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教学重点设置、针对国际市场发展和国际经济法体系中的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确保教学能够兼顾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的发展,更好地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服务。
2.经济法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课程结构设计有待优化
从经济法教学来说,课程结构设计的情况直接关系着具体的教学效果,以及最终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我国多数高校在开展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在课程结构设计上缺乏明显的优化性,难以满足当前市场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首先,部分高校在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培养进行重视,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失衡,影响到学生对经济法体系知识的认识能力和应用能力,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失调;其次,部分高校在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课程结构设计相对较为单一,课程设计内容缺乏组合性,甚至还存在教师讲课过程中使用单一教学方法“满堂灌”的现象,难以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进而对教学效果的发挥造成影响;最后,部分高校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也缺乏对最新案例的引入意识,造成学生对经济法的认识相对较为滞后,更难通过经济法的学习掌握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最新应用,进一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影响[3]。
2.2 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到位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开始与教育领域进行结合,形成了“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为传统教学的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就经济法教学来看,使用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拓展教学时间、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与质量。但是,就当前各个高校经济法的教学来看,虽然基本均已掌
握了信息化技术,并具备了信息化教学的意识,但是与整个经济法教学的融合性相对较弱,多数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的实施上,缺乏对专业信息资源、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相应的信息化教学配套体系也较为短缺,影响到具体的教学。
3.法治国家背景下经济法教学改革策略
3.1 树立正确教学思路
树立正确的教学思路是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基础与前导,能够对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方向进行明确。在法治国家建设的背景下,各个高校经济法教学应当以国家发展为基础,对自身的教学思路进行厘清,明确教学的方向与教学的重点,为整个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4]。首先,各个高校在经济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对现有的教育格局和人才培养格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为经济法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支撑;其次,各个高校在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能够对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进行明确,对两种教育进行细分与融合。一方面,各个高校要能够围绕经济法的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进行教学资源的重新配置,在为学校提供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各种方式,提升学生对职业的感知与认识;另一方面,各个高校也要通过教学手段的实施,打通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界线,使学生能够对两种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进行融合。
3.2 强化经济法实践教学
经济法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吸收与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而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的
过程,需要依托实践教学进行开展,这就需要各个学校对经济法的实践教学进行强化,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在实践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经济法教学具体的目标等内容,搭建相应的教学实践体系。一方面,可以与各个法院、律所进行合作,通过为学生提供职场化的体验与观摩,让学生清楚的掌握专业岗位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发挥专业讨论、作业等方式的作用,以此来保障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5]。
3.3 优化实施信息化手段教学
各个高校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能够对结合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优化实施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在翻转课堂等理念的支撑下,搭建起信息化教学体系,开发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课程,一方面对线下课程教学进行补充,另一方面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首先,各个高校要能够对自身的资源应用机制和体系进行优化,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具有时效性的案例等资源进行上传,配合经济法教学知识内容,为学生对知识应用的分析提供案例支持,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课程资源的上传,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思考,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6]。其次,各个高校在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综合发挥出多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作用,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翻转教学的作用,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对教学活动的形式进行优化,如结合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展示和课后
总结等。
3.4 优化与完善人才培养
法治国家背景下,各个高校经济法教学的改革也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明确人才培养的目的与作用,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提升人才培养的多元性。首先,各个高校要能够对自身的教学体系和资源结构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和教师进行充分的互动与沟通。因为经济法本身的变动性较强,不仅体现在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变动性,同时也体现在经济法在实践的过程中手段与方式的变动性。在法治国家建设的背景下,经济法本身也处于不断完善、不断体系化的发展过程中,综合这些因素,就造成了课程教学与变动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了提升人才对新内容与新要求的及时掌握,就需要教师综合各种教学资源,在与学生的互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掌握能力与知识体系更新习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其次,虽然我国当前在经济法的理论体系上已经初步的形成,但是由于经济法本身的流派相对较多,不同的专家学者对经济法呈现出不同的认知,在一些具体的内容上共识度相对较低。并且,由于经济法相对其他体系发展较晚,一些具体的内容与知识还处于不断的探索过程中,而学生对相应流派知识的辨识能力相对较低,容易造成学习过程中的干扰,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方向性的引导,从而来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
4.结论
法治国家建设的背景下,各个高校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
合法治国家、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要求,对自身现存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梳理,明确自身发展的定位,加强人才培养、课程优化,突出实践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来全面提升教学的效果,确保人才与当前市场、国家发展的适应性。
作者:胡宁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