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
发布时间:2020-08-27 来源: 入党申请 点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 1 、广泛、真实的民主
①国家的含义: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②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性质由统治阶级性质决定;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国家是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
③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政治制度
(在我国,包括知识分在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④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表现在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成就。
(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在要求)
⑤我国民主与专政辩证统一: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民主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具有鲜明阶级性,总是属于统治阶级]
[专政,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职能。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
依法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现代化建设]
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是我国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写入宪法。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政治保证 ①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性。
②只有坚持国家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势力,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3)新时期的新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问题延伸:我国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决定了我国政府的性质和我国政府的权威性;
决定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政策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3 3 、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我们全部政治生活,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
(1)政治权利和自由: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2)政治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兵民组织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根本 保证]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4 4 、参 与政治生活, 把握 基本 原 则 (1)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任何公民合法权利都受保护;任何公民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 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又相辅相成。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实现。
①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依法行使自己权利,又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国家与公民利益在根本上一致;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5 5 、 政治生活内容
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基本内容)
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要内容)
③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机构成部分)
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 6 、 参与 政治生活
①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②需要学习政治知识(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③贵在实践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 一 )民主选举
1、选举方式 :
直接选举(能直接、准确表达选民的意愿,保障公民行使选举权。但组织的难度和成本较高。)
间接选举(可以降低组织工作的难度和成本。但难以直接表达每个选民的意愿。)
等额选举(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积极性)
差额选举(有选择余地,被选举人形成竞争,有助选民了解候选人。但如不加以规范,易导致虚假宣传、贿赂选民)
影响选举方式的条件: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
根据国家性质、社会进步和经济状况及国情,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人大代表选举实行差额选举;县级以上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领导人由间接选举产生;
县或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居委会、村委会实行直接选举] 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选举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投出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4)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 二 )民主 决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信息是决策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专家咨询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原因/意义:①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②政府重大决策涉及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③(决策者)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
(公民)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理解,推动决策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 三 )民主管理
(1)村委会性质 :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村民自治形式:①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村民参与民主管理主要途径)
②参加村民会议(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决策)
③制定和遵守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
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2)居委会性质: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意义: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 更多 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内容 。
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 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 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公益事业, , 是 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途径
③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 以扩大基层民主, , 是 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 刻的实践; ; 是 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 基础性工 程
( 四 )民主监督
信访举报制度(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以其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在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新形式,新方法
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要求:一方面,为了国家和公民利益,公民要敢于和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另一方面,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有序参与政治 生活 (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①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②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③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危害: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藐视,公民自身合法权益无法维护,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利益遭损害,
正常政治活动无法进行,情节严重者自己也会受到惩罚.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准确表达自己意愿,切实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增强自身法律意识,
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新社区,
促进政府机关廉政建设,有保证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
第 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2、职能:
①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保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
保护合法财产、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
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②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③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科学理论知识,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发展科教文卫体事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卫设施建设、就业、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
(便民利民的政府)作用:人们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 管理;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 服务。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工作态度(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思想,深入群众,关注民生,尊重民意)
②树立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使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4、政府为公民的求助或投诉提供途径,使之 投诉有门,求助有道:
开设热线电话、推行电子政务、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法律途径)。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 一 )政府依法行政
(1)必要性:政府权力由人民赋予,由法律授予。
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权利和自由 ②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威信
③防止行政权力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带动全社会尊重 遵守 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4)措施: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
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①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
②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明智,爱惜民力。
③在依法决策方面,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④为减少决策失误,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 三 )政府权力的监督
(1)原因: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权力由人民赋予。
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
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法律界限,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防止权力滥用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①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②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③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2)措施: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Ⅰ政府系统内部监督(上级、监察、法制、审计部门)
Ⅱ行政系统外部监督(权力机关 中共 政协 社会和公众 司法机关)
③实施政务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
Ⅰ目的:为更好为人民服务,各级政府陆续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
政务公开内容更加丰富,领域不断拓展,取得显著成效。
Ⅱ意义: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更好保障公民知情权 参与权 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政府威信(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形成的威望和公信力)
决定因素:国家性质
根本标志:是否被人民自觉认可接受
来源:政府的威信是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科学、执行顺畅、清廉高效、业绩卓著等树立起来的。
(决策科学性、依法决策水平;履行有管理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职能,树立高效廉洁和负责任形象,工作人员德行操守)
体现:(1)有威信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 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有威信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信誉;
(3)有威信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它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
(4)有威信的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 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要求:①政府及工作人员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完善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
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保持和谐关系
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④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做表率,牢记权为民所赋,
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践行者。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职权: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本行政区内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二)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享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义务:人大代表依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1)含义: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2)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①人大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司法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利机关;
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②人民代表大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利益,
显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③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动员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④实践证明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成果和历史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地位:中共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共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社会环境;
才能最广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二)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当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
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
①依法执政是中共执政基本方式
②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③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四)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1.为什么: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2.怎么办: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五)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3 3 、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关系 :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①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治领导: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领导)
②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③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共与民主党派政治自由 组织独立 法律上地位平等 互相监督)
④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
a.性质:中共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b.组成:中共 民主党派 无党派人士 各人民团体 少数民族人士 各界爱国人士 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 台湾同胞等
c.主题:团结和民主。
d.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3)优越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国家)①坚持党的领导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大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提供制度保障
⑤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其提供法律保障。
(公民)①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②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③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实践
(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各民族都是国家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权利,依法平等履行义务。
2.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必然要求
【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立法自治权 变通执行权 经济自治权 文化管理自治权】
(5)为什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①必然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由我国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社会和政治基础
②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以实现;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四)我国的宗教政策——是我国长期的一项基本国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有信不信、有信哪种、信哪派、什么时候信的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宗教界合法权益和正常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的违法犯罪活动,
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支持宗教界对外友好交往,反对境外组织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
②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坚持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④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1、 国际社会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基本的成员:主权国家 。
(1)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对内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对外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2)
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
①独立权: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自由修改宪法、变更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结条约、进行自卫战争等)
②平等权: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不得强迫他国接受自己意志,在外交文件上使用本国文字权利等)
③自卫权: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建立军队、建筑要塞等以防外来侵犯;受外国攻击时自卫)
④管辖权: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管理居住国外的侨民、驻外的使馆)
(3)主要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 国际组织
(1)不同类型:政府与非政府间;世界性与区域性。
(2)政府间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
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3)
联合国: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
(4)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 国际关系 (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与国家间关系。
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
(2)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
(3)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4、 国家利益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④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
▲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2)措施:
国家: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②坚定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尊重他国正当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
③任何国家都不能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公民:①树立国家观念 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③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④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化问题的解决必要的前提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根源则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
(3)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就得国际秩序,
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
①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政治)②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军事)
③保障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权利(经济)
④保障各民族和各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文化)
2、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1)
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2)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3)21 世纪相当长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5)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 3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内容:①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③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坚决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决定态度对策)
④对外关系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1、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3、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政治生活》三大部分:
政治主体(如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政协), 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外交政策)。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角度整合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与国家的新型关系)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结合材料展开)
3.参与政治生活,把握三个基本原则。(结合材料取舍或全部展开)
4.公民应提高政治素养,培养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5.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结合材料取舍展开)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自觉有序参与。(结合材料取舍或全部展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专题
1.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
保障人民的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体,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制度。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3.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工程。
4.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性政府(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
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等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6.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内容。
7.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义民主政治。党坚持民主执政,政协是发扬社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9.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政治体制。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11.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