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日记》

发布时间:2017-01-2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海子的《日记》篇一:“寂寞让我如此美丽”——海子的诗《日记》赏析

“寂寞让我如此美丽”——海子的诗《日记》赏析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这首抒情短诗〈〈日记〉〉,写于 1988年6月27日,从诗后面的小注可以知道,这是海子第二次坐火车去西藏,经过青海省的德令哈市时,自己的所想所感,写的情真意切。全诗采用了日记这种便于抒情的文体,以一个来自异乡的“弟弟”的那种怯弱而朴拙的孩子口吻,同“姐姐”真情告白,如泣如诉。全诗共分成四小节,感情层层递进。如果说第一小节仅仅是交代了自己的处境,即夜色笼罩,我只有戈壁,我在德令哈的话,那么第二、三节就是直接进行抒情了:“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到最后这种抒情更是达到了顶点:“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从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此时海子的复杂心绪。他曾经两次去西藏,一是为自己的长诗〈〈太阳〉〉寻求创作素材,获取灵感,也是为了摆脱情感的纠缠和苦闷。作为全诗的中心词是“姐姐”,“姐姐”既是自己的倾诉对象,也是诗歌中的一个意象,她的内涵应该是多方面的。此时海子在个人终身大事上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内心的伤痛还隐隐存在,但他追求太阳的信念更强烈了。“姐姐”既可以理解为自己的情人,已经分手的情人,也可以理解为所有美好的事物,包括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仰,甚至招致自己如此痴狂于诗歌创作的冥冥之中的东西。通过“姐姐”这个意象,更好地直抒胸臆。与“姐姐”倾诉交流了一段时间,自己再也不感到荒凉了,精神得到了慰藉。原来“荒凉寂寞的戈壁”也变得美丽了,情由景生,情景交融,从此可见海子此时内心的孤独真是达到了一种极致,一种唯美的境界,他独自享受着孤

海子的《日记》

独和寂寞的如此美丽。 孤独寂寞是人类一个永恒 的话题,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既是诗人也是海子生前好友的西川说:“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的《日记》也毫不回避的透视了这一现象。相对说来,海子更孤独些。当然他的孤独并不是社会疏远了他,而是在他受挫后他有意识的自我封闭自己,把这种寂寞和孤独转移到诗歌创作中去,开辟自己的精神乌托邦,这一点常人是不理解的。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这是一个真实的海子。他认为,诗就是把自由和寂寞还给人类的东西。他的另一首《在昌平的孤独》,对孤独的认识也是很别致的:“孤独是一只鱼筐/是鱼筐中的泉水/放在泉水中/孤独是泉水中睡着的鹿王/梦风的猎鹿人/就是那用鱼筐提水的人/放在泉水中/以及其他的孤独/是柏木之舟中的两个儿子/和所有

女儿,围着诗经桑麻沅湘木叶/在爱情中失败/他们是鱼筐中的火苗/沉到水底/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孤独不可言说\\\"。在海子的一生中,死亡轻生的意识始终弥漫着,挥之不去,驱除不得。像《日记》这首诗歌,对自己的孤独心理描绘的很是逼真,轻生的意识倒不是那么强烈。由原来的两手空空到后来觉得美丽,这其实是一个思索的过程,一个把小我融于天地与自然的过程,海子的思想就是这样超脱。名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说“给每一条小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把幸福留给了他人,而自己忍受的是莫名的不可排除的孤独和寂寞,这就是海子。封闭的自己,平时与人交往不多,现实的压抑,加上几次都与爱情擦肩而过, 使得他更像一个孤独的孩子。也正是西藏这“西方最后净土”的感染,才使得海子的回归意识变得如此强烈,摆拖尘事烦扰的时间变的才如此迅速,他的孤独感也才日益芬芳四溢。海子实则是一个孤独的吟唱者,一个内心空灵的诗人,表面上他孤独,但他通过写诗,构建着诗歌大厦,独自品享着寂寞的美丽,他又是一个精神的富足者。

海子是一个专心作诗的人,一个天生作诗的人,他的存在就是为了作诗。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他身上始终纠缠着理想与现实的影子,矛盾重重,他把美丽和祝福留给别人,而自己咀嚼着苦涩,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写的越是明澈,内心越是孤独。海子是一个文学现象,又是一个社会现象,他曾几次彷徨在自杀的边缘,最终还是搭上天梯(火车道轨)去了遥远的天国,追逐心中的太阳、麦子和情人去了。 时代及海子个人的性格注定了海子只能是短命的一颗彗星,虽短暂,但光彩熠熠。美国人西尔维娅 .普拉有句话“ 死是一门艺术,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那么,春天,十个海子会再复生的,一定!

作者: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版的诗集有《土地》(1990)、《海子、骆一禾作品集》(1991)、《海子的诗》(1995)、《海子诗全编》(1997)。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城市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的《日记》篇二:日 记

《 日 记 》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这首抒情短诗《日记》,写于 1988年6月27日,这是海子第二次坐火车去西藏,经过青海省的德令哈市时,自己的所想所感,写的情真意切。全诗采用了日记这种便于抒情的文体,以一个来自异乡的“弟弟”的那种怯弱而朴拙的孩子口吻,同“姐姐”真情告白,如泣如诉。

全诗共分成四小节,感情层层递进。第一小节仅仅是交代了自己的处境,即夜色笼罩,我只有戈壁,我在德令哈,第二、三节直接进行了抒情:“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到最后这种抒情更是达到了顶点:“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从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海子的复杂心绪。他曾经两次去西藏,一是为自己的长诗〈〈太阳〉〉寻求创作素材,获取灵感,也是为了摆脱情感的纠缠和苦闷。作为全诗的中心词是“姐姐”,“姐姐”既是自己的倾诉对象,也是诗歌中的一个意象,她的内涵应该是多方面的。“姐姐”既可以理解为自己的情人,也可以理解为所有美好的事物,包括理想、信仰,甚至是招致自己如此痴狂于诗歌创作的冥冥之中的东西。通过“姐姐”这个意象,更好地直抒胸臆。与“姐姐”倾诉交流,自己再也不感到荒凉,精神得到了慰藉。原来“荒凉寂寞的戈壁”也变得美丽了,情由景生,情景交融,由此可见海子此时内心的孤独真是达到了一种极致,一种唯美的境界,他

独自享受着孤独和寂寞的如此美丽。

孤独寂寞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海子在受挫后有意识的自我封闭,把这种寂寞和孤独转移到诗歌创作中去,开辟了自己的精神乌托邦,这一点常人是不理解的。他认为,诗就是把自由和寂寞还给人类的东西。在海子的一生中,死亡轻生的意识始终弥漫着,挥之不去,驱除不得。像《日记》这首诗歌,对自己的孤独心理描绘的很是逼真,轻生的意识倒不是那么强烈。由原来的两手空空到后来觉得美丽,这其实是一个思索的过程,一个把小我融于天地与自然的过程,海子他更像一个孤独的孩子。海子实则是一个孤独的吟唱者,一个内心空灵的诗人,表面上他孤独,但他通过写诗,构建着诗歌大厦,独自品享着寂寞的美丽,他又是一个精神的富足者。

海子是一个专心作诗的人,一个天生作诗的人,他的存在就是为了作诗。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他身上始终纠缠着理想与现实的影子,矛盾重重,他把美丽和祝福留给别人,而自己咀嚼着苦涩,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写的越是明澈,内心越是孤独。海子是一个文学现象,又是一个社会现象,他曾几次彷徨在自杀的边缘,最终还是搭上天梯(火车道轨)去了遥远的天国,追逐心中的太阳、麦子和情人去了。 时代及海子个人的性格注定了海子只能是短命的一颗彗星,虽短暂,但光彩熠熠。美国人西尔维娅 .普拉有句话“ 死是一门艺术,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

这是海子后期的爱情诗歌,弥漫着孤独压抑。

按现在标准,海子算是宅男,他不喜欢出门,但他不喜欢的是城市的喧嚣,海子热爱草原,热爱雪山,他去过的地方不多,西藏青海是他热爱之地。

海子强调诗歌要接触元素,对诗人而言,城市中只有喧嚣人群制造的伪饰,没有直指核心的元素。然而现代人,尤其中国现代人的生存,包括诗人自己,离不开城市,这令诗人痛苦而矛盾。 “我本应该成为/迷雾退去的河岸上/年轻的乡村教师/??但为什么/我来到了酒馆/和城市”。 “为了生存,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只有当作者

置身于西藏或青海这样的环境下,才感觉到和谐,灵与自然合而为一,巨大的孤独寂寞在巨大的自然和谐之下消融,达到自身和谐。

海子的内心寂寞而痛苦,他几乎是直觉地天才地承载了当代文学没落的巨大痛苦,同时作为农民的后代,一个赤子,大地之子,农民如大地般的痛苦积压在海子心头。由此而来的泪滴,那是如太阳之血般的泪滴,我们凡体肉胎的双手无法承接如此的沉重。

雨水笼罩的城市,细雨朦胧的城市,那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怎么会荒凉?除非是民生艰难,民生凋敝,才会荒凉。其实,中国的城市,就算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表面豪华富丽的大城市,又何尝不荒凉?你去看看那些被赶来赶去的小贩,看看那些挤在工棚中的民工,怎么会不荒凉?今天的中国,权力以外,一片荒凉。敏锐的诗人总能早早触及真相。

更可怕的不是城市的荒凉,而是人心的荒凉。法国有位作家说,“生活就是从天而降的臭大粪,而艺术是唯一可以遮挡的伞。”中国现在还有谁使用艺术这把伞呢?人心的丑陋和荒凉史无前例。就算如海子般伟大的诗人,也难免有不耐荒凉之感。只有身在青海草原,才重新感受到抒情之美,可同时又沉痛感觉到,那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之美。

可是,自以为强大的丑陋的人类,也决无可能战胜自然的美丽。自然以其强大的力量,总是在生长,总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我们自以为是的战胜,只是自我毁灭罢了。不过,我们又何须担心愚蠢的人类?

何不想想远在他乡的爱人?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在巨大的寂寞痛苦之后,笔锋一转,温馨的情意汩汩流淌,绵绵不绝。这位“姐姐”现在读这首诗,还会不会感动到流泪?我读海子的诗,经常热泪盈眶。

海子是个奇特的天才,我猜想,十五岁以前,他可能就没有接触过文学,考入大学,学的还是法律,文学只是业余爱好,可是,他二十岁的作品,已经拥有不可思议的魔力,比如《传说》,只有真正的天才才能如此。可惜中国没有真正的奇女子来欣赏他,为他作出牺牲,当然,这种说法可能对女性不公正,但是,一个民族上千年才出一个文学天才啊,有人为这样的天才而牺牲,不是很伟大?甚至很必须?甚至很幸福?

海子的姐姐,你还记得海子,为他流泪吗?

至今依然不能忘怀自己第一次读到海子《日记》时给我带来的那种震撼:朴素而明亮的诗句,清澈而幽深的泪水,忧伤而炽热的情感,像火焰一样炙烤着我的灵魂——我从来没有想到如此“简单”的诗句里蕴含着如此惊人的力量!这首在形式上极其简单的短诗让我重新领悟到“反复”这种古老修辞的力量。

众所周知,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广泛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比如《诗经》开篇第一首《关睢》: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四字一小句,总共二十小句,其中:“窈窕淑女”反复出现四次,“参差荇菜”反复出现三次,第二、四、五行是同种句式的三次反复。这种回环复沓的手法往往会造成一唱三叹的歌咏风格。海子的《日记》运用了就是这种回环复沓的修辞手法。

《日记》抒发的是对“姐姐”的思念之情。海子一生爱过四个女子,他在《四姐妹》中写道,“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海子为他热爱过的“四姐妹”写过许多热烈而真挚的诗,

这首《日记》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很明显,“姐姐”指的是海子所爱的比他略长的一位女子。1988年7月,海子同另两位朋友一平、王恩衷结伴进藏,先到省会西宁,然后在德令哈盘桓了一两天。而这首诗即写于这一时期。根据燎原在《扑向太阳之豹——海子评传》中的考证,我们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海子在昌平的一位同事P的老家在青海省德令哈,而P也是海子交往中惟一被其称之为“姐姐”的人,也是一位有家庭的人。海子进入昌平的中国政法大学时,才19岁。在昌平他遇到同事P,P比海子年长,在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方面都比海子丰富,对海子各方面都比较照顾。另外,“姐姐”也应该是一位兼具母性的呵护和女性的情感包容能力,能够欣赏并指教海子的女子,而这与P的身份无疑是相符的。因此,我们不难想象《日记》中的姐姐就是指他的同事P。对于这样一位“姐姐”,海子对她无疑会有着更多的精神依附,而又当不会存在非份之念。因此,这首诗抒发的应该是一种“比友情多比爱情少”的单纯而又朦胧的暧昧情感,既有对友人那种纯真喜欢,又有对恋人的那种倾心爱慕。

我们可以从诗题上进一步印证这种情感。从全诗来看,抒情对象是“姐姐”,在短短十六行诗中,“姐姐”一次居然出现了四次;从“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一句,我们可以窥知其情感的浓度。因此,如果把这首诗命名为《姐姐》,岂不是更妥贴吗?但是,海子为什么要以《日记》命名呢?我们知道,“日记”是纯个人的,抒发的个人情感、思想具有“隐私”性质。在日记中,我们常会写一些悄悄话,一些想对某人说而又不敢明言的事。如此一想,我们就可以领悟到海子用《日记》命名的深意了!1988年7月下旬,海子一行三人乘火车进藏“朝圣”,途经德令哈,在P的老家盘桓了数日。根据诗中所写推测,P应该在京没有回家。在P家小住自然受到她父母的热情接待与照顾,自然而然地海子想起他在昌平时,P作为年长的同事“姐姐”对他的在生活中、工作中,甚至情感上的关怀、体贴。在这种情况下,至情至性的海子能不思念“姐姐”吗?在海子心中,他很想直面对姐姐说“我想你”、“我喜欢你”,但这种“大于友情”的思念毕竟是难于启齿的,因此海子只好诉诸于“日记”了。

文章一开始我就说到,海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借鉴了《诗经》的回环复沓的艺术手法,全诗“姐姐”(抒情对象)出现四次,“我”(抒情主人公)出现八次,“今夜”(时间)出现七次,“德令哈”(空间)出现三次。全诗除了姐姐、姐姐,德令哈、德令哈,戈壁、戈壁,剩下的就是空旷、空旷,石头、石头??这是一个没有更多词汇构成的“单调”的诗。想象力如天马行空的海子此时却拒绝了任何多余的想象,他的心思如拼命张开的五指,死死地抓着“姐姐”不放,“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没完没了情感纠缠,一门心思的思念,像一根纤细的绳子紧紧勒入海子的咽喉,使一滴水的思念逐渐放大、膨胀而成波涛汹涌的思念之海。情感的浓度甚至冲破了形式的“拘禁”而涌进读者的心田,因此这首诗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激荡的长江,汹涌澎湃的大海,是“动”的,而不是“静”,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海子这种抒情方式,在哲学上称之为“自我缠绕”,正是这种经济、简单的手法,将海子的扩张性的、纠缠不清的痛苦得到一种限制和有节奏的表达,从而使形式与情感水**融在一起。艺术手法上的回环复沓在音韵上还产生了一种“如歌”的效果。“姐姐”、“我”、“今夜”、“德令哈”等词的反复出现,“姐姐,今夜我??”的排比句式,以及“这是唯一的,最后的??”句式的两次复现,还有叠词“空空”等等,都使这首诗产生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如歌的抒情氛围。如果再注意到“德令哈”(de—ling—ha)在音节的韵律感,那么这首诗的歌唱效果就更为明显了。

笛卡尔说,“美不是在某一特殊部分闪烁,而在所有各部分总起来看,彼此之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与适中,没有哪一部分突出到压倒其它部分,以致失去其余部分的比例,损害全

海子的《日记》篇三:日记的孤独

看到一本图文版的海子的诗集,很喜欢,但因为我买过西川编辑整理的《海子的诗》,尽管很喜欢,我还是没舍得买,因为我还有更多的书需要买,买了几本书,最喜欢的是蒋勋的《生活十讲孤独六讲》。

很多人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也一样,我甚至曾不止一次给我的朋友们推荐过它,就像我给朋友们推荐诗人食指的<相信未来>,总觉得忙碌扰攘的日子应该让人们更多的拥有温暖而坚毅的期待。

但我心深处,应该更喜欢海子的《日记》,我觉得它更真诚,真诚的思想的水在漫涌,浇过我们干枯的心,那丝丝的颤栗,使我们的心得以复生。

日子,是海子孤独的深情。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今天我只有戈壁/草原的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的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默默地读完,止不住心疼,这是海子1988年乘火车经德令哈写下的。1989年3月26日海子就在河北山海关卧轨了,冰冷的大漠,冰冷的铁轨,都让一颗孤寂的心更加孤独。

海子是死于孤独,还是死于爱情?一样的潮打空城寂寞回。

只是,谁去抚慰海子父母的双鬓于凉风中。

蒋勋把孤独分为六种,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

我想,海子的孤独是情欲孤独,语言孤独,思维孤独吧。

在青春的岁月里,每个人都曾有过燃烧的情欲,许多的爱情也死于情欲。爱情的挫折或许让海子更加孤独。一个天才的诗人语言和思维常常迥异于常人的吧,在孤独里狂奔的海子一定也饱受了痛苦的折磨吧,我很想知道,他是死于绝望,还是死于孤独。

最近,车延高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他有些诗被称为羊羔体,有些哗然,吵闹非凡,他写的关于刘亦菲和徐帆的诗实在有些口水,可以说是马丽华第二。那些专家评委们不知自己也写诗么?

诗坛,是诗在坠落,还是诗人在坠落?

我们仍呼唤雪莱,普希金,狄金森,茨维塔耶娃,泰戈尔,徐志摩,海子那样的赤子之魂。

相关热词搜索:海子 日记 海子日记赏析 海子日记解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