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踏足无人机,机会还是鸡肋?

发布时间:2018-07-09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2016年底被热钱围绕的无人机行业开始遇冷,微软大中华区前副总裁严治庆却觉得发现了其中的蓝海。
  今年初离开微软后,严治庆曾在无人机公司亿航短暂任职COO,但没过几个月,亿航就与中国其他400家无人机公司一起,走上了下行通道。
  消费级无人机的蛋糕已经不够分了。因长期扎堆于航拍领域,缺乏落地场景,2015年短暂成为热点后,很快无人机就被资本抛弃。2016年无论融资额还是次数都开始断崖式下降。
  这迫使包括行业巨头大疆在内的公司都开始往工业级市场拓展,而后者对智能化及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严治庆离职后,干脆做起了无人机细分领域的AI机器视觉方案公司“扩博智能”。这个决策基于他对市场走向的最新分析。他预测,在工业领域,准确获取信息后再进行大数据分析,AI可能才是无人机未来的方向。
  主打AI这个概念,确实让不少公司重获资本的青睐。2017年初,美国波士顿一家深度学习公司Neurala获14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主打无人机AI,人们开始相信,深度学习将广泛应用于无人机领域。扩博智能也在2017年6月,顺利拿到了GGV领投的A轮融资,又在半年后,完成了500万美元的A+轮。
  无人驾驶是AI重地,但汽车无人驾驶涉及技术复杂,成熟化道路较长。作为简易版的无人驾驶,无人机顺理成章成了AI的理想出口。
  机器视觉公司们都跃跃欲试,以加速落地。深鉴科技试图用压缩算法解决无人机的耗能问题,还有公司从光学避障入手,让无人机更加灵敏。
  无人机公司也希望搭上AI这阵风。大疆试图搭载云端AI提高算力,零度智控则关注机载AI,目的都是向更广阔的工业市场拓展。
  大疆相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工业无人机最终要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无人机是工业自动化的数据终端。2015年,全球工业无人机销售量为17.1万台,IDC预测这个数字2019年会达到93万,增长5倍。
  怎么看这都是一个高成长性的市场,但落地却并没有那么容易。
  扩博智能很快发现,受制于物流瓶颈和企业信息化进程,电力、农植等众多领域,还根本用不到AI。无人机公司艾肯拓科技CEO杨帆对《财经》记者说,无人机有四大核心:飞控、气动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发动机。这些还不是AI可以改造的部分。
  多位行业人士都认为,AI能让无人机更好地实现应用,这就像电脑系统升级。但更大的问题是能否满足工业的应用需求,比如长航程、稳定性、可靠性等,这些还不够成熟。
  无人机往智能化发展是一个大趋势。但AI并不能在短期内解决所有问题。

AI入场,做大蛋糕


  2016年底,一些AI公司苦于没有落地方向,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无人机行业。
  IDC预计,2020年全球无人机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2%。艾肯拓科技CEO杨帆对《财经》记者表示,未来无人机其实就是无人飞机智能终端,往上是向替代有人机发展,往下是向替代人力发展。
  这意味着AI公司在这个市场至少具备了成长可能性。另一方面,AI恰好踩对无人机市场对技术升级的强需求节点。
  无人机正在从消费级转向工业级,这是一个对性能和智能化都要求更高的领域。
  无人机的核心系统是飞行控制,由一系列代码和算法构成,相当于无人机的大脑,决定其稳定性及灵敏程度。
  国内无人机厂商的开发都是基于国外开源的飞控系统,在此基础上再集成软件、硬件,形成整机,情况类似于安卓系统之智能手机。但与后者相比,无人机飞控的开源程度更大,不仅软件算法开放,还提供实现软件算法的硬件平台。
  杨帆对《财经》记者表示,开源飞控系统确实让中国无人机迅速崛起,但也扼杀了行业进步。“把门槛降低到‘高中生水平’,导致人们对无人机的认识扭曲,认为无人机只能做航拍。”
  据统计,2015年中国上下游的无人机产业链加起来超过了1000家公司,其中400家在做整机制造。这些公司除了能在外形和营销上多下功夫,在续航、飞控稳定性、应用场景拓展等核心领域上并没有突破。
  无法差异化竞争,导致大部分公司坐上了过山车,惨烈程度堪比智能手机。大量的无人机公司开始控制成本,包括零度智控、亿航在内的公司纷纷在2016年至2017年裁员。
  行业的融资也开始锐减,2016年无人机行业融资额降到了8.4亿元人民币,融资数仅14次。但在2015年,中国还是全球无人机的高地。当时全球无人机6.3亿美元的融资中,中国占据了三分之一,融资数也达20多次。
  用一位投资人的话说,跟O2O一样,这又是一个被风口吹起来的市场,却因为没有落地市场而掉下来。
  消费级航拍市场不够分了,进攻工业应用市场自然是为了把蛋糕做大。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航拍无人机产业预计可达173亿元,植保無人机产业将达500亿元,电力巡检无人机会达到48亿元,安防无人机产业约25亿元。
  全球最大消费级无人机公司大疆很快就转向农业植保。2015年底,大疆推出MG-1后,又在2016年底推出了升级版的MG-1S,开拓了行业趋势,更多资本和公司开始跟进。
  不过,现实问题也接踵而至。与消费级不同,工业无人机不仅需要性能更稳定、续航能力更强,而且需要更聪明的大脑。“比如半路遇到风气流怎么办?”一位长期观察无人机行业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说道。
  工业场景对无人机的避障功能、对环境感知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以电力巡检为例,需要无人机有效避开塔线,而安防则需无人机具备精确的识别及追踪能力,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相关热词搜索:无人机 踏足 鸡肋 机会 AI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