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流言榜
发布时间:2018-07-05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支持。
用北斗地图可取代GPS
流言:年初有报道称,北斗地图APP预计于5月1日上线。该APP采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届时,将可以替代美国的GPS。
真相:需要明确的是,北斗地图并不等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这几个系统与欧盟伽利略系统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它们一般由卫星、地面站和用户终端构成,负责提供经度、纬度、高度等位置信息,是国家建设的大国重器。
与百度、高德、谷歌地图一样,北斗地图属于地图软件,主要提供基于位置的增值服务,如把位置显示出来,规划路径、提供路况等;其中最核心的是地图。
所以,北斗地图并不意味着一定是使用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地图。手机地图到底采用了哪个卫星导航系统做定位,主要取决于手机中装载了哪个导航定位系统的芯片。如果手机不具备支持北斗系统的硬件,即便下载了北斗地图APP,也与北斗系统无关。
喝咖啡增加患癌症风险
流言:美国洛杉矶一家法院裁决,星巴克和其他几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因为市场上销售的烘焙咖啡中含有丙烯酰胺——一种有毒的致癌化学物質。
真相:在对食物进行油炸、烘焙和烤制等高温加工时,由于食物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等)和氨基酸发生反应,而使食物颜色呈现黄色或棕色,并散发出诱人香气,这个反应被称为美拉德反应。发生美拉德反应时的副产物中就有丙烯酰胺。当加热过程中温度超过120℃,食品中就会产生丙烯酰胺;而且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丙烯酰胺越多。
法院裁决之所以把咖啡和致癌联系在一起,与丙烯酰胺的2A类致癌物身份脱不开关系。2A类致癌物即动物实验中具有明确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结果尚未定论。丙烯酰胺虽然可导致大鼠患上多器官肿瘤,不过尚缺乏人群流行病学证据证明“通过食物摄入丙烯酰胺与人类某种肿瘤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因此,其对人类只是具有潜在致癌性。
根据计算,一位体重55千克的咖啡爱好者,每日丙烯酰胺耐受量为143微克。一杯160毫升黑咖啡中平均含有丙烯酰胺0.45微克。这位咖啡爱好者每天至少要喝318杯黑咖啡,才可能产生致癌风险。
科学家发现“人体新器官”
流言:有传言称,科学家发现新器官——间质,其遍布全身,可充当人体“减震器”。
真相:今年3月27日,美国一个科研团队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间质组织的论文。该课题负责人之一的尼尔·泰斯(纽约大学医学院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一开始,我们觉得间质是个有趣的组织;但是仔细想想,它和器官也有些相似之处。我们已经观察了间质的结构,也正在进一步研究它的功能。”由此,全球掀起了一股“发现人体新器官”的讨论热潮。
不过,仔细阅读论文原文就会发现,无论是题目还是正文,通篇找不到“新器官”(new organ)的说法。
间质(间隙组织)是什么呢?间质的“庐山真面目”其实就是若干结缔组织、胶原蛋白和内衬细胞组成的网状微型液体腔。把这样一个非典型的简单构造称为器官,实在牵强。
事实上,“间质”的概念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过间质的相关报道。从论文原文对间质的描述可以看出,研究者观察到的间质是人体内能够容纳细胞外液(即间质液)的组织空间,这和很早前就提出的“细胞外间质”属于同一范畴,所以它既不是最近新提出的,也算不上是首次发现。
事实上,泰斯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之“新”,并不在于“发现新器官”,而是首次采用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内窥镜检测法,观察了一些已存在的组织结构。以往人们观察这些组织时需要先采样,再经过一系列处理和染色,制作成组织切片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这些处理过程破坏了间质的原有结构,导致间质由于失水而变得“干瘪皱缩”;而激光共聚焦显微内窥镜可以直接对人体组织进行实时观测,不会破坏组织形态,由此,间质原本充满流动液体的结构被完整地呈现。与其说研究“发现了间质”,不如说“看清了间质”更恰当。
草莓再次当选“最脏水果”
流言:美国非营利环保机构——环境工作组织(EWG)列出“12种最肮脏”蔬果名单,草莓连续3年登顶。
真相: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环境工作组织”(EWG)并非权威检测机构,它只是美国一个倡导环境保护的民间机构。
所谓“12种最肮脏”蔬果,是该组织根据美国农业部的农药数据库项目(Pesticide Data Program,PDP)每年发布的报告所给的推荐。PDP每年检测蔬菜和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量,如今每年检测的样品量在1万个以上。
在美国,环境保护局对各种农药在食物中的残留量制定限量标准。按照限量的定义,不超过该标准的农残,带来的健康风险可以忽略。如果农药数据库项目的检测值超过了限量标准,或者检测到了尚未制定标准的农药,农药数据库项目就会通报给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