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消费,快乐成长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现象一:一段时间以来,在小学生中,“人物卡”风靡,无论是在街头还是在校园,不时地听到小学生们谈论各种“人物卡”,有的小学生集卡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课余就在一起比谁的卡多,谁的卡上的人物大,有的甚至把卡放在地上拍,赢了这卡就归谁了。
  现象二:每学期开学初,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换了文具用品。如崭新的文具盒,过去的条形文具盒,早已背新颖、美观的高级文具盒所代替,有双面体盒,有装上小轮子的车轮盒,还有四周设有机关的魔盒等。有的还换了摇笔机,书包等。
  思考: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一直以来屡屡陷入学校周边不法商家的“埋伏”,成为他们的摇钱树。不法商家不光掏空了孩子腰包,还欺骗了孩子的心灵,损害了他们的消费权益。
  有的学生把家长给的零花钱任意挥霍,有的学生有了钱,却不懂得怎样去花,还有的学生不顾自己的消费能力,盲目消费。
  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于溺爱,对孩子的要求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爱,让孩子缺少对生活艰辛的感悟,认为一切的理所当然,失去感恩的心态,积极的生活目标和奋斗的意志,从而给他们健康的成长留下隐患。因此,要让孩子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必须使家校联合,运用方法,让学生正确面对贫富差距,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他们合理、适度、科学的消费能力。
  1.教育小学生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在进行消费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始终抓住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两个环节,采取控制和疏导并重、强化训练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消费观念的培养和良好消费能力的训练。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不一样,父母对子女的消费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要正确培养学生对自己理性消费能力的认识,避免盲目的跟从和攀比。在低年级,我们很容易发现,孩子对于一些精美的铅笔和橡皮之类的文具,总会特别喜欢,看见别人有了,也会特别的羡慕。家里条件好的,会在孩子的“哭闹”下,依了孩子,有的父母看见别人的孩子有,自己也不甘落后,为孩子买了。还有的父母,比较坚持原则,结果孩子得不到,他不得不另想办法,就这样,从别人那里拿物品也使之成为了一种习惯。为避免学生奢华攀比现象的发生,我开展了以“小小文具用处大”为主题的活动课。让学生们准备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和他们交朋友,认识他们。在对各种文具认识的基础上,我向他们展示了两种漂亮型和实用形的橡皮,问:“你们觉得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孩子们纷纷对这两样东西进行评价,有的说用好看的橡皮有面子,也有的认为好看的橡皮比较容易丢失…… 相比之下,外观不那么突出的橡皮就显得实用多。学生对此形成一个初步观念后,我就以此对他们进行强化交流,逐渐形成习惯。因此,让学生正确认识物品的实用性以及使用功能,也是实现健康消费的基础。
  2.在小学生中宣传消费常识,进行消费咨询,使他们能自觉地抵制错误消费。
  现在有很多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不会合理地消费。有些小学常常拿着钱到商店胡乱地买一通,并不能考虑到商品的实用性和价值。这与学生缺乏消费知识有关。教师要教给小学生生活方面的常识,让他们掌握一些消费知识。第一,饮食要注意结构合理。通过这一知识的学习,让他们认识到不能偏食,不能乱吃零食和各种小食品。第二,流行不等于美观。小学生的衣着不宜赶时髦,流行的东西一般价格比较高,而且不一定适合小学生健康、活泼的特点。第三,教育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小学生购买学习资料和课外读物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选择,而不能随心所欲。此外,教师还应利用业余时间对小学生进行消费咨询,使他们能把因为消费带来的困惑和烦恼告诉老师,老师及时地帮助他们排除因消费而导致的心理障碍。
  3.组织小学生参加各种勤工俭学活动,培养他们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是最深刻的,如让孩子们拣塑料瓶、易拉罐、废纸、废报纸等卖给废品收购站。在勤工俭学中,可以使他们了解劳动的艰辛,从而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培养消费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消费。
  家庭是小学生消费的经济来源,小学生消费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态度有直接关系。现在的家长都有一种补偿心理,希望把最好的东西尽可能地都给孩子,在消费方面表现为盲目满足孩子的阿要求。因此,让学生正确认识金钱,学会健康消费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1.不要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
  很多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足够的钱让他过上好日子。许多家长一味地娇惯孩子,对他们的消费不加限制。满足孩子的消费要求会形成孩子依赖心理,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儿童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都是不可预知性的,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盲目的消费也会导致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合理消费,不仅是培养一种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树立合理消费观念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不要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
  2.让孩子明白明确区别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的区别。
  “想要”和“需要”是有一定区别的,但在孩子的眼里,两者却是平等的,因此,正确认识两者的区别,可以更好的引导孩子进行健康消费。例如孩子生日到来的时候,有的家庭会为孩子准备一桌好吃的,宴请孩子的好朋友,如此一来,攀比之心就会在另一个孩子心里扎根。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如此能力还提供孩子消费的,那么,家长就要引导孩子权衡“想要”和“需要”利弊,知道“想要”并不一定“需要”,合理的消费动机应该以求实、求便、求廉为主,不应强调求名,消费需求要根据自己和家庭的消费水平来决定。
  3.鼓励孩子参与家庭预算。
  鼓励孩子参加家庭预算,让孩子了解自己家庭的消费标准。很多父母抱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想法,对于家庭的一些情况,总对孩子刻意隐瞒。其实,让孩子参与家庭的预算,可以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消费标准,知道赚钱的不易。在三年级中,我曾做过这样一个实践活动“今天我当家”。让家长给孩子20元,让他们当一回家,为家里准备一天的伙食。结果发现:孩子们对与一些食品的价钱、搭配的习惯以及如何选择所需的物品出现盲点,很多学生都超支了。盲目的消费,出现了很多的不合理性。因此,家长有必要让学生参与到家庭预算中来,学会对家庭消费列清单,能做统筹安排。相信孩子会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怀揣感恩之心。
  三.家校联合,共筑健康消费的平台。
  家庭是小学生消费的经济来源,小学生消费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态度有直接关系。因此,要想教育小学生形成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必须首先从家长做起。学校是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培养学生健康的消费方式,也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因此,家校联合,共筑健康消费的平台,用方法指导实践,用科学引导消费,让学生用一颗平等和真诚的心,理性、健康的消费。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东莱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快乐成长 消费 健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