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疯狂的流动性

发布时间:2020-06-20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人们总是认为股票市场预示着未来,如果这样的话,过去一段时间的股市上扬就在预言一场未来的经济繁荣—不用屏息以待,它不会来的。相反,世界经济正在陷入滞胀,罪魁祸首正是用以应对金融危机的激进政策。政策制定者们抛弃了正确的应对之道:重组,他们希望用大量的流动性来冲走泡沫破灭的恶果,但这种行为的后果并不是带来下一场繁荣,而是通货膨胀。

  2009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总量萎缩了1.6%,欧元区则萎缩了2.5%,日本4%,那些工业制成品出口导向的发展中国家遭遇了更凄惨的情形。相较于2008年第二季度的高点,全球经济总量收缩了5%,全球贸易总额则收缩了20%。尽管收缩速度在减缓,但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经济总量仍很可能继续下滑。

  这是一场自1930年代以来就未曾有过的大崩溃。全球经济正如一列在悬崖上行驶的火车,虽然前方就是无尽的深渊,但是现在仍然有机会原地刹车以避免坠落下去。不幸的是,金融市场就如同车厢上的舞者,它引起的每一次振动都有可能将列车倾覆。

  流动性是使市场再次疯狂的燃料: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统计,在4-5月的10周内流入新兴市场基金的资金就达到210亿美元—这已经达到令人眩目的2007年总流入额的一半。当资产价格随着CPI膨胀之后快速上涨,央行们又必须减少流动性,这将击垮资产市场的泡沫盛宴。

  在美联储的20年中,格林斯潘熟练地耍弄流动性魔术同时免于带来通胀,三个特别的因素为他带来了这一非凡好运。首先,IT革命使得供给端更加有效率,这使得在发达国家占支配地位的劳动密集型经济部门被重组,原有的劳动力被大大节约。这一因素导致白领职员的工资水平在整个格林斯潘时代走低。

  第二,柏林墙的倒塌使得超过20亿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走入全球贸易体系。它带来了制造业从高成本经济体向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的快速重新配置。由此带来的一个结果是,全球贸易增长速度两倍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这稳定了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工人工资和商品的价格。

  第三,苏联的解体减缓了对于能源等天然资源的需求。尽管中国和印度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它们对于上述资源的需求,但是苏联的解体减缓了天然资源价格上涨的压力。这种供需的动态平衡使得大宗商品市场对于财务投资者而言成为了无利可图的市场。这使得在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被拉长的繁荣期时,大宗商品价格仍然保持在低位。

  如今已大不相同。IT行业已经完全进入了成熟期。事实上,随着它越来越成为日常消费工具——常常被用来在工作中消磨时间——它降低而非提高了生产力。在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早已充分反映在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中。同时,前苏联国家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正在增加,中国和印度也是如此。

  很多人争辩说通货膨胀不会发生在一个萧条的经济周期中,但是事实上通胀曾经是经济增长缓慢的1970年代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滞胀”这个词语正是从那个年代而来。我担心全球正步入另一个滞胀时代。唯一能够抑制通胀的,是所谓衰弱的全球经济下的过剩产能。然而,许多过剩的产能,例如汽车行业,需要一劳永逸的被消除,因为未来的需求与过去完全不同。解决之道是对供应与需求两方都进行重组,但是全球的央行们错误地认为货币刺激政策才是解决之道。

  正因为它们向全球经济体注入更多的货币,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首先有所反应,尽管对石油的需求仍然在萎缩,但其价格自3月起的涨幅已经超过了股票市场,达到了60美元一桶。财务投资者们而不是如今需要使用石油的人控制着石油价格,因此,货币的增加正如我们所言的那样带来了通胀。

  现在的盛宴注定了是短命的,明年,通胀预期将变得明显,那可能会导致利率上调。虽然央行们很可能不愿意上调利率,但公债利息的走高将最终迫使它们这么做,但是他们绝不可能足够快速地上调利率以切断通胀产生的动力。滞胀将最终接管一切。

  另一些人觉得通胀对于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而言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能够增加账面销量和利润。历史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197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约为其账面价值的1.3倍,低于如今的1.7倍。

相关热词搜索:流动性 疯狂 谢国忠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