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意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 要:初中阶段正是教育学生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意识的重要时期,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针对这一问题,从生活观、消费观、法制观和道德观入手,探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三生融合;生态文明教育
  近几年全国各地都提出了“三生融合”的发展口号,所谓“三生融合”是指生产、生活、生态三者融合下的发展道路。根据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和发展需求,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有鉴于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理应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扩充,结合道德和法制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一、树立绿色生活观,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基于时代大环境下的社会发展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严重摧残,也是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肆意破坏。考虑到“三生融合”的发展方针,我们应及时采取行动改变这一现状,建立新的生活理念,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树立绿色生活观。绿色生活观要求人类在日常行为举止中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原则和义务,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而言,教师应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比如: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节约水电等资源、不浪费粮食、爱护一草一木、拒绝对自然景观和公共设施乱刻乱画等,凡是有益于保护环境的行为都应大力提倡。
  二、树立绿色消费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绿色消费观立足于保证当代消费需求之后还要考虑到能否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它要求人们从消费行为上既要确保身体健康又要节约自然资源。绿色消费观具体包括三个部分:对于消费产品的正确选择、对于消费垃圾的分类处理、对于节约型消费意识的刻意培养。对初中生而言,为了培养生态文明理念,就需要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深度开展绿色消费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举例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对绿色消费观的认知和接受。比如:“同学们,绿色消费是不是就是吃绿色食物?”“大家平时扔垃圾时是否做好了分类工作,你们认为有没有必要?”“绿色消费应不应该追求时尚,两者如何平衡?”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探讨,再加上教师的纠正和指导,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再者,教师可以拿最常见的一次性塑料袋为教学用具,详细地向学生解读塑料袋的制造、应用和回收现状等一系列过程,通过图片和视频来展示人们乱扔塑料袋的错误行为以及恶劣影响。当学生认识到污染源的由来之后,马上进行正面引导,向学生推荐由环保材料制成的生活用品,通过鲜明的对比更新学生的环保观念,让其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
  三、树立生态法制观,用法律约束自身行为
  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借助法律制度进行约束和规范,因此对学生开展生态法制观的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初中学生而言,必须了解基于保护自然理念下的相关法律制度,接受并践行这些法律制度的内容要求,从约束自身行为开始,逐渐发展到带领周围朋友和家人也遵守法律法规。作为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上,不能受限于课本教材的信息不足,而要及时对学生普及与保护自然环境相关的法律制度,让学生知法、守法,在实际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树立生态法制观念,就像遵守法律一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教师可以引进MAB(人与生物圈计划),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带头实行的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研究计划,以此作为课堂教学案例,向学生传递这样一种观念:生态文明已经是全世界共同的目标,已经有大量权威机构展开实际行动。
  四、树立生态道德观,尊重并爱护自然环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关于生态文明的教育离不开道德约束,尽管已经有法律制度的保驾护航,但核心仍需要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道德修养。因此,重视并持续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观念的培养,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反映在实际行动当中。以往的道德教育涵盖了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體现出的基本道德素养,而生态道德教育更加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关系。作为教师,可以在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通过讲述与保护环境相关的案例来引导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生态环境的看法并反思自己曾经是否做过破坏自然环境的事情。教师通过及时的评价和引导,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行为,加强保护环境的观念,并把其作为一种道德意识进行培养,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比如:教师以青岛街道干净无垃圾为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探究这一现象的欲望,再结合相关材料向学生展示青岛人对于垃圾回收的重视和强大的执行力,通过体会青岛人之所以能保持街道一尘不染背后那深入骨髓的环保道德观念,为学生树立现实的文明榜样,让学生也逐渐把生态文明建设当做一种高尚道德,从而从心底里更加接受这一观念。
  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为思想依据,以“三生融合”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指导,融合生活、消费、法制、道德等因素对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进行浅析,总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构建一个积极健康的、无可替代的环境保护学习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谭林春,丁伟.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设置探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5).
  [2]王鹏.中学德育学科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8(5).
  ?誗编辑 李博宁

相关热词搜索:思想品德 意识 生态 初中 培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