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荃:说《论语》聊社会(二)
发布时间:2020-06-17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一、里仁为美
喜欢读古书的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叫做“诗无达诂”。意思是说,对于古代诗文的理解、解释并不要求统一或达成共识,也没有标准答案。古人著文作诗,常常是自家心性、胸怀、感悟的阐发,善用典故,多有隐喻。读者则见仁见智,怎样理解全在个人的学识与悟性。读《论语》也是如此。
前文(《楔子》)已经介绍了,《论语》是孔子去世后,学生们汇集听课笔记而成的。千百年来奉为经典。其实,这部经典的神圣性大可怀疑。中国历史上最有个性的思想家当属明朝李贽,他就敢批评圣人,说孔子是个教书的,不是什么天生圣人。自汉代以来,《论语》就是儒家经典,书中记载的孔子言行就是金科玉律,绝对真理。上至帝王,下至读书人和普通民众,对《论语》只有绝对信奉,顶礼膜拜,容不得一丝怀疑。李老先生却不管这一套,竟然批评《论语》是孔子的糊涂学生们胡乱记下的东东,是不是孔子所言,大可怀疑。他的原话是:“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前遗后,随其所见,笔之于书”。
要知道,李贽是明朝晚期人。明朝是君主专制政治强化的时代,批评圣人,质疑孔子和《论语》的神圣性,可是杀头的罪过。就好比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胆敢说老人家是人而不是神,老人家说的话也有不对的地方——说这种话的结果是立即打成“现行反革命”(简称“现反”——这可是老话儿了,咱们老知青都懂),只有死路一条。李老先生后来就是以思想“反动”被捕入狱,自刎而死的。
愚对李贽之论深以为然。不过,《论语》毕竟是了解孔子思想的唯一文本,其他儒家经典,如《易传》、《礼记》等,其文字的表述也都标以“子曰”,即“先生说”。这里的“先生”当然是指孔子。但这些经典经过专家们研究辨析,认为是孔子后学的作品,因而不大可信。总之,我的意思是说,《论语》流传了两千多年,虽然说不上神圣,但到底是孔儒之学的重要文本,其中蕴含着的理念和智慧,经由一代代读书人的承载传播,已经融入了中华文化,甚至融入了民风习俗,融入了百姓的寻常生活。据此,愚拟从寻常生活的理念层面解读《论语》,方法是随手翻拣,有所感怀,即连缀成文。如今即翻拣一则: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杨伯峻译文:“住的地方,要有仁德这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是聪明呢?”
在孔子的学说中,伦理道德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仁字早就有,把仁作为道德的条目也不是孔子发明的。不过,孔子对仁的道德内涵做了扩充和再造,奉为最高的道德规范。所以孔子轻易不以仁德许人。
“里仁为美”是说孔子意识到了环境对于人们道德修身的影响,居住要与仁人为邻,自己的德行才会向着积极美好的方面发展。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流传下来的。
孔子在这里讲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社会生活哲理。现代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预设就是“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事实的塑造”。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孔子的时代当然没有什么社会学,但是他讲的道理却是与现代学科的基本理论相通的。读书读到这里,不由得对夫子肃然起敬,中国的先民真的是很聪明耶。
时隔两千多年,“里仁为美”所蕴含的道理在今天的生活中也是适用的。
其一,现在房地产业有句经验之谈,叫做“买房就是买环境”。说的是除了价格、朝向、楼层之外,居住小区和周边环境也是人们购房时必须考虑的条件之一。环境清雅,居民和善有教养,居住者安心、安全。这样的楼盘即使价格偏高,也会畅销。如果环境拥塞,居民骠悍,居住者危机四伏,即便价格便宜,恐怕也会令人望而却步的。好像外国也是这样。据说在美国,邻近黑人居住区的房产价格就便宜。美国人并不懂得“里仁为美”,这个道理孔子早就替他们说了。
其二,将“环境对人的影响”这个道理稍稍引申,在家庭生活中,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试想,如果父母一天到晚浑浑噩噩,整天的喝酒打麻将,孩子读书学习能好吗?反之,大人勤劳勇敢,奉公守法,小孩儿受到感染,也会自小勤恳努力。这种现象不能说百分之百,但八九不离十。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从“出身论”上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里仁为美”,愚以此而愈敬夫子欤!
(2007-12-7)
原发《知青小屋》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