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世雄,潜旭明:中美关系新特点——一种基于新地缘关系视角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5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摘要:中美两国有着互动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与地缘文明关系,这三者构成了广泛的中美互动空间。中美两国需要在疑虑中加强相互信任,在摩擦中加强相互合作,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全面推进建设性合作关系。
关键词:互动;
地缘政治;
地缘经济;
地缘文明;
中美关系;
展望
作者简介:倪世雄,男,安徽省舒城县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的地缘政治及其战略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05JZD00040)。
一、新地缘政治时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涌动着两个大潮:一个是世界市场发展的大潮,一个是信息革命的大潮,这两个大潮推动着全球化时代的滚滚到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得到普及,这些新技术从根本上重塑了社会、经济、政治边界,改变了各种行为体的观念,重构了这些行为体通过全球空间的互动方式。新型交通工具及通讯工具的出现,使跨国界旅游、运输、通讯和移民的时间和空间变少变短了。全球面临着资源、粮食、人口和生存环境等涉及人类生存与未来发展的共同危险,这都是跨越地理边界的,不能以传统的方式加以应对。①「Gearoid O Tuathail,"Postmodern Geopolitics ?The Modern Geopolitical Imagination and Beyond,"in Gearoid O Tuathailand Simon Dalby ,eds.,Rethinking Geopolitic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8,pp.23-25.」
同时,新的地缘空间被不断开辟出来,例如由卫星联系的电视、电话、电脑能覆盖广阔的领域,"网络空间"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由电话、电子邮件、先进的交通工具汇集了一个强有力的现金流、信息流、商品流,这些因素能改变世界,改变权力关系。地缘政治的竞争性本质被注入了合作的成分,各个国家变得日益相互依存,特别是在全球性问题上合作成为行为体各方赢得自身利益的最佳选择。
这一切使得地缘政治获得了新的发展,新地缘政治应运而生。整个世界上形成了一个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明相互交融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政府之间通过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明方面的互动,形成了一个更加广泛的地缘互动空间。这种互动虽然不能反应在领土疆域地图上,然而这种隐性的互动比国家边界的变更更具有真实性。②「George J .Demko,Willian B.Wood,Reording the world:Geopoli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Twenty2First Century ,Westview Press,1999,pp.15.」
在新的地缘政治时代,中美关系变得日益重要,正如美国前总统布什所说的,"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中美的双边关系将在21世纪上半叶的权力结构的形成过程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③「陈永祥:《布什与中国》,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由于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有所加强,中国的发展中大国的地位也继续提升,中美关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中美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影响到全球的繁荣与发展。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一方面取决于美国对华战略的变化,但是作为双边关系的一方,中国对美国战略变化也会对中美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中美两国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明和地缘资源方面更显双边互动关系,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二、地缘政治互动
美国横跨北美大陆中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南靠墨西哥湾,西北接北冰洋,其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海岸线长22680公里。①「国家地理编委会:《国家地理(世界卷)》,北京:蓝天出版社2007年版」而中国海陆兼备,西北部地处麦金德所述的"心脏地带"及其通往心脏地带的战略通道。中国的东部地区是斯拜克曼所谓的"边缘地带",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与外部世界联系紧密,是地缘政治中的关键部位。所以,中国既是"心脏地带"之枢纽大国,又是"边缘地带"之关键力量。②「李义虎:《地缘政治学:二分论及其超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260页。」中国这一地利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美国的全球战略深受地缘政治思想的影响,因而,分析美国对中国的地缘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美国对中国大致形成了两种地缘观。一种地缘观认为,中美两国有很多共同战略利益,中国是国际政治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地缘政治力量,是国际体系的利益攸关方。布热津斯基曾在《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中毫不掩饰地断言:在横亘欧亚大陆的棋盘角逐中,中国实乃"远东之锚",一只与西欧"民主桥头堡"竞相匹敌的"远东之锚".因此,"除非美中两国能成功地就地缘战略达成共识,否则,美国在亚洲大陆将失去政治立足点"③。「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7年版,第125、126页」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院长安玛丽。斯劳特和政治学教授约翰。艾肯伯理领衔研究推出了《普林斯顿安全项目》,他们在其《项目最后报告》中认为,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之一,美国的目标不应当是阻碍及遏制中国,而应当是帮助中国在目前的国际秩序中实现其正当合理的抱负,成为亚洲政治及国际政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④「WoodrowWilson School ,Forging a World of Liberty Under Law ,U.S.NationalSecurity in the 21Century,The Princeton Project on National Security ,27th,Sep.2006,p5.」美国总统布什也表示",我们欢迎一个和平、繁荣并支持国际制度的中国的兴起。作为国际体系的利益攸关方,我们两国有很多共同的战略利益".⑤「李学江:《加深了解扩大共识增进互信一次成功的中美峰会》《,人民日报》2006年4月26日」
另一种地缘观则认为,中国是一支可能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力量。⑥「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43页」美国国防部于2006年2月3日发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指出:"在主要新兴大国中,中国具有最大潜力对美国进行军事竞争,并能采用破坏性的军事技术,如果美国没有相应的战略,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抵消美国传统的军事优势。"并夸大其词地称"中国军力增加的速度和规模已经使地区军事均势受到威胁".⑦「DOD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February6,2006.」美国国防部在其2008年3月3日发表的《2008年度中国军事力量报告》中认为,"中国军队不断增强的军事实力在改变东亚的军事力量的均衡;
中国战略实力的提高产生的影响已经超出亚太地区范围",中国的军力"已从陆海空扩大到太空和网络??中国具有攻击全球电脑网络的能力".报告还认为,国际社会对中国"扩军的意图、决策过程和现代化内容"所知"仍相当有限".而由于缺乏透明将导致误会和误判风险的增加,美国不得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⑧「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of China 2008,3th March 2008.」
这两种地缘观都从权力的角度打量中国,都认为中国是强大的力量,而不同点在于所持态度与对策。前者主张应该让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体系,使中国成为国际政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利用中国的力量来处理国际事务,实施美国的对外战略,以达到美国的战略目标;
后者认为中国是美国安全的威胁来源,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应该对其实施"接触加遏制"或"融合加牵制"的战略。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不断加大,这让美国感到在地缘上遏制中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小布什政府上台之初,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实施"接触加遏制"的战略。美国一方面利用其经营多年的"岛屿锁链",分别通过重新构建美、日、韩同盟和美、澳、日、韩同盟关系,以所谓"北锚"、"南锚"加固在太平洋上的对中国的地缘战略线;
另一方面,美国拉拢印度,利用印度从北印度洋对中国进行"平衡".与海上力量遥相呼应,美国竭力将势力渗入中亚、蒙古等亚欧大陆的腹地,特别是通过阿富汗战争在中亚布建基地①,「陆俊元:《美国对华地缘战略与中国和平发展》《,人文地理》2006年第1期」力图在亚太地区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地缘网络应对中国的崛起。
"9.11"恐怖袭击对美国的地缘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布什政府对美国的地缘战略进行了重大的调整:把恐怖主义视为美国的头号威胁,淡化以大国为战略对手的传统地缘战略观,谋求与中国合作,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利益攸关者",对中国实施"融合加牵制"的战略;
共同应对国际恐怖主义,解决各种非传统安全难题;
在战略活动点上,仍以亚欧大陆为战略活动重点,但是加强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投入。②「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欧研究中心:《反恐背景下美国全球战略》,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年,第194、195页」具体来说,"9.11"事件后,美国认为其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不再是防范潜在的战略对手,而是消除各地的恐怖主义利用非传统的手段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造成的威胁。③「钱其琛:《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新世纪初的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1期」其国家安全战略目标中更多的任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与中国合作的需求,如全球反恐、化解地区冲突、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与全球各大力量中心合作等。④「陆俊元:《美国对华地缘战略与中国和平发展》《,人文地理》2006年第1期」
美国这一地缘战略的变化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布什总统对中美关系进行新的定位,认为"中国和其它亚太国家是全球反恐怖主义联盟的重要伙伴"",中国是一个伟大强国,美国希望与中国建立建设性的关系".⑤「"布什总统在同江泽民主席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时的讲话及答记者问摘要",2001年10月19日,http ://www.usembassy-china.org.cn/press/release/2001/c/28b2Bush%20Jiang2Shanghai.html 」两国在反恐、防扩散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加强合作,在经济贸易方面的合作也加速发展。同时,中国也紧紧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良性互动来推进中美关系的不断改善。
近几年来,中美关系呈良性的双边互动,关系表现为"三保持":1.高层保持密切接触。自1997年至1998年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互访以来,中美领导人一直保持密切地交往和接触,小布什总统四次访华(2001年10月、2002年2月、2005年11月和2008年8月),胡锦涛主席2006年4月对美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访问。他指出,中美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还是"建设性合作者".
温家宝总理于2003年12月访美,切尼副总统于2005年访华,中国外长和美国国务卿互访更是频繁,两国元首保持热线联系……这种高层密切接触对推动中美关系良性互动以及稳定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2.外交保持战略对话。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自2005年8月启动以来,已进行了5次,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进一步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共识。在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这一对话机制对两国发展健康稳定的建设性合作关系意义重大。3.合作保持良好势头。中美双方在反恐、经贸、科技、司法等领域保持良好的合作势头。双方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苏丹问题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
另外,(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也进入了中美合作的日程。
随着中美互动的加深,美国已成为中国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维护国家稳定、领土完整和实现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反恐斗争中,中国明确站在反恐怖主义一边,给予美国有原则的支持,这使美国认识到中国是个可以信任和合作的国家。结果是,中国面临的美国安全压力减轻,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大大改善。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积极推动了"六方会谈".中国对朝鲜半岛的基本政策目标是维护和平与稳定,中国扮演的是"诚实的调解人"角色,使美国和朝鲜双方坐下来,开诚布公讨论最终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办法,为缓解东北亚局势,推进"六方会谈"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4月访美期间作了以"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为题的演讲,明确提出致力于"构筑长期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①[王恬、李学江、唐勇:《胡锦涛主席出席美国12个友好团体举行的晚宴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4月22日第1版]中美关系基础越来越深厚,共同利益不断得到拓展。中美之间通过积极的地缘政治互动,在反恐、反扩散及各种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以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问题上取得共识,双方强化战略协调机制,定期开展高层战略对话,完善危机管理机制的建设,扩大共识,增进互信,共同推进21世纪建设性合作关系,有利于促进全球繁荣与稳定。
三、地缘经济互动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趋势不断加强,军事威胁降于次要地位,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大多以地缘经济的形式出现。在地缘经济中,地缘的概念是指民族国家以国家领土作为地理含义上的竞争单位,研究如何从地缘角度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自己的利益。
从地缘经济的视角看来,中美是太平洋两岸两个大的经济体,中美之间的经贸有很大的互补性和互动性。美国拥有先进的雄厚的资本、科学技术,但劳动力成本高。而中国资金相对短缺,技术也相对落后,但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中国的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由于中美之间存在的巨大的市场和经济规模,再加上双方贸易和产业结构的互补,中美贸易额迅速增加。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的25亿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302018亿美元②,[中国海关统计"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统计(2007年1月12日)"《,国际贸易》,第71页]增长了100多倍。截至2006年底,美国在华投资设立企业5万多个,实际投资超过540亿美元;
中国企业在美设立企业1100多家,通过各种方式投资约30亿美元。③["商务部介绍当前中美经贸关系热点问题",http ://www.chinavalue.net/News/NewsShow.aspxid =1978821]目前,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美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年均增速达24%.④["商务部介绍当前中美经贸关系热点问题"]
中美贸易迅速增长的同时,双方的经贸摩擦也不断加剧,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农产品、纺织品,以及美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等领域。
中美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争议,以及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等问题说明中美摩擦的领域还在继续扩大。此外,持续扩大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也是困扰两国贸易的重要障碍。
在相互依存的国际关系中,中美经济紧密相连,为实现共同发展,双方要妥善解决相互之间的贸易摩擦。要解决贸易摩擦,中美双方需要克服政治上的障碍,需要转变观念和增加互信,需要在战略上相信对方是机遇而不是威胁。目前,两国政府正在积极探讨有助于削减逆差的方式和渠道,包括美方减少不必要的对华出口限制和中国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等。此外,两国还在知识产权保护、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以及建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沟通。⑤「穆良平、张静春:《中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互动》《,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第6期」
在金融领域,由于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以及美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规则制定权三位一体地构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美元的霸权货币地位同时得到美国强健的金融体系的支持。美国的金融业在经营、风险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都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美国在国际金融机构和组织,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①「穆良平、张静春:《中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互动》」美国主导着国际金融领域规则的制定,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影响着其他国家。
美国金融状况的变化对中国市场产生重要影响。随着资本流动的日益国际化,中国的经济受到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对美国的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得越来越敏感。同时,中国持有大量美元的外汇储备,如果美元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不可避免地将会缩水。
随着经济和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份额和影响力正在快速提升。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份额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国际规则的制定越来越多地需要中国的参与。2006年9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2006年联合年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给中国特别增资和进一步改革基金组织份额和发言权的决议,使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由占基金组织总份额的2.98%升至3.72%,位列第六。②「穆良平、张静春:《中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互动》」
中国金融状况的发展变化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美国金融体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和汇率体系。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8088亿美元③「田俊容:《央行公布上半年金融数据(权威发布)》《,人民日报》2008年7月15日第2版」,如果中国把手中持有的大量美元资产用于购买美国高技术产品,尤其是实施大规模企业兼并战略,将会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压力;
而如果中国抛售手中所持有的美元,则有可能造成美元的进一步下跌。此外,到2007年12月,中国已购买了4776亿美元的美国国债④「余东晖:《中国持有美国国债4776亿美元购买量追日本》《,侨报》2月29日」,美国再也不可能像上个世纪90年代那样轻言制裁中国,因为这样做将最终损害美国自己的利益。
中美之间的相互依存的状况要求双方加强金融合作,以实现各自的共同利益。中美可以合作的领域包括:加强两国间的金融对话和政策协调,共同维持国际金融稳定。由于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第一和第四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和发展状况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美可以通过经济战略对话,及时沟通信息,加强政策协调,共同维护国际收支平衡,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并进行反恐和反洗钱等多方面的合作,从而维持国际和国内金融环境的稳定。⑤「穆良平、张静春:《中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互动》」美国应该帮助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包括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份额,使之与中国的实力相当,帮助中国加入更多的国际和区域性金融组织,例如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泛美开发银行等。
在能源领域,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每年能源消耗占全球消耗的40%,产量占世界的19%.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能源大棋局》,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第150页」而中国2006年油消费达3128亿吨,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⑦「崔民选:《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8、43页」中美两国能源需求总量的迅速增长和在世界总量中所占份额的不断扩大,已成为影响市场走势和能源格局的重要力量,在加速世界能源格局的调整、在维护国际市场稳定、缓解国际环境压力方面,对国际能源形势产生重要影响。⑧「赵宏图:《关于中美能源合作的几点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期」
中美之间在能源领域存在很大的互补性,有广阔的合作空间。美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能效、环保等方面有先进的管理经验,拥有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而中国的电力、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开发、节能、开发新能源、大气治理、环境保护等能源和环保产业将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提高能效和环保方面的技术及管理经验等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①「赵宏图:《关于中美能源合作的几点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期」,双方能源合作不断深入,领域逐渐扩大。
就合作的领域及方式而言,双方都认识到合作的范围非常广阔,包括技术合作、环境保护、节能增效、核废料的处理、建立石油储备等。可以采取双边、地区及全球合作方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需求者,两国可通过开发新技术、采用替代能源、政策调整等调控手段来控制和降低本国的石油需求。②「梁建武:《中美能源安全战略对话与合作"研讨会综述》《,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1期」
当然,在中美两国互动的地缘能源中,合作与竞争并存。首先,随着国际油价大幅度上涨,同为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的中美之间在谋求能源供应多元化、海外勘探开发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冲突和竞争;
其次,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再次引发"中国威胁论",美国保守势力的增强;
再次,中美双方对能源安全的理解存在较大偏差。这一切使得能源领域的竞争与摩擦进一步升级。③「赵宏图:《关于中美能源合作的几点思考》」
近来中美能源摩擦增加已引起两国的高度重视,彼此的对话与沟通越来越频繁,在相关问题上的共识越来越多。中美两国能源合作首先要取得互信。当前两国能源关系处于一种紧张、竞争状态,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信任。中美两国能源政策及对能源市场的看法存在差异是导致不信任的根源。如美国国会很多人认为,中国在国际市场寻求股份油的政策是掠夺性的,会影响到美国政策的制定。④「梁建武:《"中美能源安全战略对话与合作"研讨会综述》」
在两国领导人的推动和支持下,中美之间建立起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旨在从战略的高度沟通和解决两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原因在于两国经济发展的高度战略相关性。2006年12月,在北京举行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2007年5月,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围绕服务业、能源和环境、经济平衡增长和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在金融服务业、非金融服务业和投资、透明度等方面,双方明确了彼此的关切,加深了互信;
在环保和能源领域,双方认为,两国在减少排放、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具有广泛合作空间;
双方认为,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促进两国经济平衡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双方同意通过政策交流和技术合格促进创新。⑤「唐勇:《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人民日报》2007年5月24日第3版」2007年12月12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开幕,中美双方将围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的主题,就强化贸易诚信、经济平衡发展、能源、环境和双边投资等五个议题进行讨论。⑥「李文云、吴成良:《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开幕》《,人民日报》2007年12月13日第4版」2008年6月在美国安纳波利斯成功地举行了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双方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正式启动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
深入探讨了中美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包括美国次贷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全球粮食安全,同意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和公共投资的沟通与协调,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⑦「李学江、马小宁:《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人民日报》2008年6月19日第3版」
随着中美地缘经济关系的良性互动,经贸关系开始走向成熟,由于中美之间有着巨大的共同地缘经济利益,经济因素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上升,中美经贸关系已经成为双边关系的"稳定器"⑧「焦力军:《互动与博弈——中美政治与经济互动分析》,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页」,成为中美关系新的战略支点,支撑着中美关系稳定地向前发展。
四、地缘文明互动
地缘文明是在特定空间或区域范围内的文明或历史文化的地缘集合体。这些地缘集合体拥有相类似的历史-文化记忆,(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分享相似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化。一个地缘文明一般拥有一个或几个核心国家,核心国家凭借其雄厚的政治、经济、文化能量,把自己周边的国家或地区凝聚成为一个具有高度集团效能或"合力"的地缘共同体。①「阮炜:《地缘文明》,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4页」地缘文明在时空中不断运动,或扩张,或收缩,或慢,或快。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各文明间的互动和交往加深,跨文明的移民活动空前活跃,交往的深度和广度超前。文明间的互动和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人类历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标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人类文明交往的基础是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而生产实践活动的前提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即社会关系或联系。
各个文明之间通过互动和交往相互影响,文明交往的发展总特点,是由对立、对抗走向对话、合格。②「彭树智:《文明交往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从地缘文明视角来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质祥和,是世界文明宝库中一笔重要的财富。当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中国主张各种文明求同存异、和睦共处、共同繁荣,主张建立多种文明共同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实践中维护多样文明,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承认和尊重差异,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积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中国主张以文明对话、交往代替文明冲突,承认并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主张通过战略对话缓和战略竞争,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协调和对话,不搞对抗,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③「闫文虎:《从文明无知、文明冲突到文明交往、文明和谐——对学术界三种"文明观"的基本评述》《,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而美国文明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经过1776年建国以来二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文明之中傲然挺立。美国文明具有开拓进取、面向世界、重视国家利益、倡导民主自由、注重实效、富于创新等优良传统,当然也具有对外扩张、美国至上、个人主义等弊端。④「巴忠主编:《文化建设与国家安全》,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第298页」
中华文明和美国文明,都是多种文明不断融合的综合体,中华文明是儒、释、道等不同思想不断融合的文明综合体,美国文明更以大熔炉而著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带动下,中美文明间的互动和交往加深。中美文明之间超越了国家的界限,相互融合互动。两种文明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中美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迫切心情是中美文明互动的基础。在价值观问题上,中美政治意识形态虽有明显差异,但是支撑政治意识形态的一些基本价值观,如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崇尚科学等却是非常接近甚至趋同的⑤「刘建飞主编:《政治文化与21世纪中美日关系》,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页」;
在人权问题上,双方有明显分歧,自1990年起,美国连续10次(除了1998年外)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提出涉华提案,但都以失败告终。在教育、文化、艺术、体育交流方面,两国人员来往频繁,沟通和交往大大增加,中美建交以来已有30多万中国学生和学者赴美国学习和访问⑥「李江涛:《中美两国签署进一步扩大教育合作交流谅解备忘录》,http ://www.gov.cn/zwjw/2006211/16content -444957.htm」,美国到中国学习的人数也不断增加。以复旦大学为例,目前,复旦大学已与100多所美国的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如复旦大学和耶鲁大学建立了长期伙伴关系,美国乔治敦大学还在复旦大学设立了办事处。随着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美文明之间的相互对话和沟通机制也不断完善,对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华文明和美国文明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双方互动地进一步加深,势必带来一些摩擦和冲突,但从文明融合、交流的趋势来看,两种文明间的差异将日趋缩小,由此引发的摩擦和冲突也将趋于减弱。随着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美文明之间的相互对话和沟通机制也不断完善,形成了包括首脑热线、高层互访、战略对话、民间交往等在内的一个立体的沟通体系,对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中美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明构成了广泛的中美互动空间,三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地缘经济和文明互动虽然不反映在领土疆域地图上,然而这种隐性的互动对中美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美之间通过积极的地缘政治互动,在反恐、反扩散及各种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合作,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问题上取得共识,强化战略协调机制,定期开展高层战略对话,完善危机管理机制的建设。
中美之间通过良性的地缘经济互动,经贸关系开始走向成熟,经济因素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上升。由于中美之间有着巨大的共同地缘经济利益,中美经贸关系已经成为双边关系的"稳定器"①[焦力军:《互动与博弈——中美政治与经济互动分析》,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页],成为中美关系新的战略支点,支撑着中美关系稳定地向前发展。
不同文明之间有冲突、有融合、由冲突到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②[刘建飞主编:《政治文化与21世纪中美日关系》,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版,第186页]中美之间通过良性的地缘文明互动,使得两国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中美之间的相互对话和沟通机制也不断完善。
形成了包括首脑热线、高层互访、战略对话、民间交往等在内的一个立体的沟通体系,对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美双方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双方拥有广泛的战略利益。最近,胡锦涛主席在会见前来北京出席奥运会开幕式及观看相关活动的小布什总统时说:"中美关系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面临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机遇。"③[钱彤:《中美关系面临进一步发展战略机遇》《,解放日报》2008年8月11日第1版]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