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增加教师工资,不能成为一种应急的补丁

发布时间:2020-06-1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近日,国务院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要按照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当支持的原则,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同时对离退休人员发放补贴。(见中央人民政府网站)这消息,很是令人振奋,尤其是令教师振奋。

  目前很多地区,教师的工资低,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甚至出现了罢教和变相罢教的现象。即使那些经济发达地区,也出现了收入向教育行政人员和特级教师倾向的趋向,真正在第一线的教师,实际收入不是没有得到提高,就是提高的很慢。总之,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倒挂”局面,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有权势的部门和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制定政策,尤其是事关收入的政策方面,向自己部门或者个人倾斜,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了,只不过,这回体现在了教育领域了而已。第一线的教师实际承担教学任务,但却没有权势,事实上无法影响政策决策,虽然,教师的工资是得到政府特殊保障的,但时间一长,原来保障教师收入的中央政策,就未免会走样,从重点保障教师,变成重点保障教育行政人员。其实,作为有权势的行政官员,在工资收入之外,就存在大家心照不宣的灰色收入,如果在实际工资上也跟一线教师拉开距离,那么实际收入的差距,就会更大,导致教师集体心理失衡。

  近年来,教师个人创收,为自己挣灰色收入的问题,日益严重,有的地方教师该课堂上讲的内容,课上不讲,或者讲也语焉不详,该讲,或者重点讲的东西,留到自家办、或者参与的补习班上去讲。这种现象,屡禁不止,禁查了明的补习班,又冒出来暗的,或者变相的。有的教师利用职务便利,引诱或者强压学生购买教辅材料,或者订购学习报刊,从中收受回扣。这些现象,固然跟教师职业道德滑坡有关,但跟教师跟行政人员收入的实际落差造成的心理刺激,不无关系。是啊,凭什么第一线干活不如二线不干活的呀?更何况,很多地方一线教师多少年每月一千多元,还得自己掏腰包请客送礼讨好领导,自己想办法出钱发文章评职称,压力和负担之重,也的确够大。尽管教师是个体面的职业,但在面临实际生活的压力,乃至收入倒挂刺激的时候,纵然个人的道德水准不低,但时间一长,也会由良入娼,走入灰色地带,把自己染成灰色。

  此次国务院对此问题有了处理意见,迈开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但是离问题的解决,还有相当距离。提高教师工资水平,目前的办法,还是地方统筹,中央支持。虽然省一级的财政状况要比市和县要好一点,但在目前分税制的格局下,让各省出这样大的一笔明显是有去无回的资金,依然是有困难的。眼见的可能性是,为了落实国务院的精神,各省肯定要压市县想办法,最后不是落实不下去,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或者寅吃卯粮,难以持久,留下一堆隐患,平白增加新的上访人员。

  事实上,一线教师工资低的问题,是跟目前教育体制的问题连在一起的,而目前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行政当局,尤其是中央的教育行政部门权力过大导致的,中央教育行政部门权力的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是掌握在他们手里的资金过多,形成了巨大的资金杠杆,使得所有的中小学和各个大学不得不听命于它。但是,这种来自上面的资金,花起来又往往很不合理,存在巨大的浪费。而中央教育行政部门之所以形成今日巨无霸,就是因为分税制导致优质税源集中中央,上面的钱花不完,下面的钱不够用。中国的教育投入本来就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这点投入,也是地方占大头,中央占小头,收走了75%税收的中央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仅占10%,而这点钱,又集中在行政部门,集中在上面。本质上,这种现象,跟第一线教师工资低,而管理者收入高的格局是一致的。具体做事的部门没有钱,不做事的所谓管理者,却掌握大量的资金。更严重的是,行政权力过大,势必导致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滑向行政化导向,违背教育规律的方向,使得教育不仅问题丛生,而且民怨沸腾。

  有识者早就指出,现在教育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不是教育部门钱少,而是钱太多了,总量上的教育经费虽然不足,但却有太多的钱,集中在上面,强化了衙门,弱化了教育。因此,改善教师待遇,最好能成为教育改革系统改造的一部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儿出了问题,就在那里补上一个补丁,而且还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补丁。

  

相关热词搜索:成为一种 应急 补丁 教师工资 增加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