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耀桐:论民主政治发展的多样性及其特色
发布时间:2020-06-07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民主政治发展,是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政治建设的重心工作。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表明,中国确立了民主政治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主轴的地位。近30年来,我国在民主政治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并未停留于现状,而是不断积极地探索、拓宽民主政治发展的空间。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克服和摆脱前苏联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过程,也是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政治文明成果,走自己的道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模式的过程。可喜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模式。本文主要探讨民主政治发展多样性的原理,以及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所具有的特色问题。
一
民主,是指人民的政权和按照人民的意愿进行的治理,它是关于国家的治国理念和政治制度。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实践,始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雅典城邦。到了中世纪时期,一些城市共和国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等实行了自治民主制。在同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资产阶级提出了近代意义上的民主,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制。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形态。从以上简述可见,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民主的发展从未止息过。到了20世纪,全球民主化浪潮更汇成了滚滚洪流,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在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光明、宽广的道路,是任何人也不可能阻挡的道路。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邓小平领导下进行拨乱反正,开始了新的民主化进程。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破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和计划经济的旧体制。在政治上,邓小平首先从民主问题着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他坦诚地说,在民主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我们过去讲的和做的不够,并且犯过错误。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所形成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是照搬了苏联框架。苏联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干部层层委派,领袖崇拜、终身制,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各级“一把手”专权、民主集中制流于形式,党内政治生活和社会政治生活普遍缺乏民主。邓小平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②]。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民主化与现代化同步前进”,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化”[③]的航线。1982年,中共十二大报告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问题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邓小平提出发展民主政治,但他十分强调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模式。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模式,从来不可能取得成功。邓小平明确提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④]总之,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⑤]搞民主政治建设也是这样,必须承认民主既具有共性的一面,即包含着普世精神价值和基本原则规定;
又必须承认民主具有特性的一面,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和表现样态,即不同的发展模式。世界上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阐述民主理论的普遍性时,探讨如何走向民主、建立适合本国的民主制度,以及在实践中寻求怎样进一步发展民主,都使民主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所谓民主政治发展模式,就是指一国在实现和发展民主的进程中,由于采用的途径、方式以及建立的民主制度与他国不同,从而具备了一套系统的、稳定的和鲜明的特色。
在民主政治发展模式问题上,西方学者更多强调的是普遍性和惟一性。关于政治发展的概念,是西方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⑥],60年代后得以广泛运用。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垄断着政治发展的话语权。他们认为,政治发展就是向着某种既定政治模式的过渡。所谓既定政治模式,指的是以西方现代化国家为代表的政治体制,因此,政治发展也就是向着西方国家政治现代化的发展。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说的很清楚,“政治现代化可以被定义为从传统政体向现代政体的运动过程,也可以被定义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现代化的政治内容和政治结果。”[⑦]由于西方政治现代化发生于17、18世纪,在历经了几个世纪后业已结束。那么,现时代的政治发展,就是专指不发达国家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过渡。这种政治发展观,把民主政治的普世精神价值和基本原则规定与特定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连在一起,仅把政治发展限定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空之内,并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作为惟一的中心、指向或参照系,对此我们实难苟同。
按照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决心,虽然中国共产党也沿用了“政治发展”的提法,但是在概念的内涵上与西方学者所言则有明显的区别。其一,我们讲发展,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发展,即是关于事物向前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渐进与突变、连续与中断、平稳与跳跃等等诸多形态。实际上,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始终在进行着。在政治领域,政治发展同样在不停地发生着。不能把政治发展束定在某一阶段,似乎其他时期、其他阶段就不存在发展了。其二,政治发展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多样性和多模式是各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不能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就是最优越的,发展中国家只有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才能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一个落后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实现政治发展,照抄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模式是完全行不通的。所以,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中国要走自己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政治发展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模式。
对于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正确的战略部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将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推向前进。”从而明确了我国要走一条“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个创新性的命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奠定了中国特色民主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石。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呢?这是因为,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民主发展道路。正如温家宝同志在2007年“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说的,“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实现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⑧]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珍重自己的实践成果,同时,我们要实行开放政策,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和成果,但绝不能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一定要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走中国式的民主道路,千万不能以西方国家发展的模式来裁剪中国的实践,评判我们的成败得失。
二
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在走向民主化的道路上充满波折、酿成动荡的情况相比,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是平稳的,卓有成效的。其原因在于我国遵循了民主发展形式和途径多样性的原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模式。这主要是:在指导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全局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思想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而非西方自由主义或保守主义理论;
在引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坚持其领导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而非多党制或两党制;
在支撑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经济基础方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而非私有制;
在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途径方面,坚持从下至上,基层起步,徐图进展,逐级而上,而非英美国家先从上层开刀,开议会,总统或首相普选,走自上而下的进路;
在强调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方面,坚持党内民主先行,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一点也明显地有别于西方国家。这样,概括地说,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模式与西方国家所走的民主发展之路截然不同,主要包含5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指导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从中国基本的国情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不断调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不断发展、完善,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断充实、扩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珍重自己的实践成果,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和成果,但绝不能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由此可见,中国这样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指导思想还强调,民主政治建设要有利于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它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共产主义。诚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也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也应该吸收和借鉴以往一切民主政治发展的有益成果和经验,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终目的根本区别于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它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彻底解放。正如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的,民主不是少数人的民主,是最广大人民的民主,要始终致力于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引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核心力量具有鲜明的特色。当今时代,是政党政治的时代。在现今世界近200个国家中,除了少数一些细小的国家不存在政党组织之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存在政党组织,并实行以政党活动为主体的民主政治,政党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领导民主政治进展的核心力量,成为左右民主政治大潮的关键因素。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实行多党制或两党制,即由多党或至少两党作为开展民主政治的主导力量,多党竞争、轮流执政,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突出的政治景象。在中国,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同样需要政党领导,但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形成了领导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独自担负起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职责和角色,是经过长达几十年的革命斗争才取得的,也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力量,能够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维护中国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应该说,西方国家演化出的多党民主政治和中国孕育出来的共产党领导民主政治,都是各自的国情使然,同样都有合理性。既然中国共产党全力以赴地投身民主政治建设事业,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的,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那么,完全可以这样肯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是一个崭新的、更有效率的类型。
第三、支撑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具有鲜明的特色。开展民主政治是需要花钱的,单是民主选举,就需要投入大把大把的金钱。在西方,正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西方国家是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搞民主选举,当然以私人资本的投入为主体。能够参加总统、首相、议员等政治职位竞选的候选人,其本人大多为富翁、有钱人。如2004年竞选美国总统的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克里,都是出身豪门,坐拥万贯家财。虽然在竞选中,国家也会资助一些钱,但比起竞选所需要的庞大金额来,不过是杯水车薪。不止候选人本人要出资竞选,私人财团也加入了角逐,争着给看好的候选人捐款,为的是取得日后经济上的回报。据报道,在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共和党筹到2.1亿美元,民主党筹到1.8亿美元,布什和克里两人旗鼓相当,堪称筹款机器。很多资本集团为了确保利益不失,对双方都下了赌注,无论谁上台都赢。在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确实依赖于私有经济,金钱是民主政治的母乳。在中国,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也是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就从经济基础上决定了中国的民主不受资本的操纵。在民主选举中,我国坚持由公有经济为民主政治活动提供经费,而坚决反对和制止私人资本的介入和掌控。相比较而言,公有制经济更能保证民主政治的公平、正义。
第四、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式、步骤具有鲜明的特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按照地理区域划分管辖区域,客观上形成中央和地方的若干行政层级,大体上分为上层、中层和基层。因此,如何发展民主政治,是自上而下抑或从下至上,就有一个选择什么样方式、步骤的问题。从欧美国家发展民主的情况看,走的是自上而下的进路。无论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是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后,都立即展开普选,通过议会民主掌握国家政权。全国确立了普选的民主制度,然后再推及地方。美国取得独立战争胜利后,也立即召开全国制宪会议,总统及参、众议员都由普选产生。此外,从日本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情况看,其国家专制政治的打破,与“二战”结束后外国势力的主导有关,民主发展经历的也是从全国到地方的推进过程。我国则不同,更适合于走从下至上的进路。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落后,马上实行全国普选,时机和条件均不成熟。正如邓小平在1987年时根据当时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曾经预测,经过某些阶段发展,我国“大陆在下个世纪,经过半个世纪以后可以实行普选。”[⑨]现在立即搞全国普选还不行,只能在县(市)以下的基层开展直接选举,待以后时机成熟后再推进至中、高层。因此,扩大基层民主,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基础。有了这样牢固的基础后,然后一步步地从地方各级逐渐发展,达到覆盖全国的范围。
第五、强调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点、次序具有鲜明的特色。自近代以来,民主政治的内容大体上划分为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两大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议会民主建立在前,政党产生在后,两大内容的发展重点和次序是,公民享有社会民主,然后逐步推动政党实行党内民主。早期西方国家的政党,是“干部党”、“精英党”、“议会党”,党内没有民主。直到20世纪下半叶,西方国家政党在社会民主的影响下,才普遍实行党内民主。建立在经济文化落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则不能采取这样的发展重点次序。一是马克思主义历来主张,无产阶级的政党组织从成立之日起,就要实行民主。但在专制环境中成立的旨在推翻反动上层黑暗统治的共产党是秘密政党,因条件限制客观上不允许实行党内民主。一旦革命成功后,党成为执政党,就要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二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上也缺乏人民民主。在缺乏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情况下,首先发展党内民主,通过党内民主先行和带动人民民主,实行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互动,是一条切实可行、稳妥有序的发展之路。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十分强调,要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党内民主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人民民主的发展做出了示范和榜样,奠定了人民民主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
(原载《新视野》2008年第1期,作者授权天益发布)
--------------------------------------------------------------------------------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9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⑥] 参见李元书:《政治发展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页。
[⑦] 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35页。
[⑧]《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人民日报》2007年3月17日第2版。
[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0页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