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常平:十问“博士生”:“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的十大问题

发布时间:2020-06-03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一问基督教是洋教吗?

  

  基督教以基督信仰为核心内容,在公元1世纪起源于亚洲的西部和非洲、欧洲交界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共居的中东地区,经过保罗的艰辛布道(约30-67)把基督教传到当时欧洲的中心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在近三百年的逼迫后于公元313年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位。从此开始,西方人因为接受了一个亚洲的宗教而逐渐发展出以基督教文明与希腊文明为主体的西方世界。难道一个美国人因为相信起源于中国的儒教我们就可以称其为是美国教吗?

  所以,基督教不是洋教而是一个亚洲的宗教。中国的基督徒更不是所谓的“洋教徒”。他们只是信仰历史上的耶稣为基督的基督徒。

  

  二问基督教是耶稣教吗?

  

  由于基督教是由公元一世纪历史上的耶稣创立的信仰,有人曾经把它类比地命名为“耶稣教”,正如佛教是根据其创始人佛陀命名的一样。但是,基督教不仅相信耶稣是一位历史人物,而且相信他的复活,他是上帝之道成为的肉身,因此,在字面上如果使用“耶稣教”的命名,必然很容易把基督教误解为人创立的宗教,从而忘记按照教会的传统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独特性——他不仅是马利亚的儿子,而且是上帝的儿子。

  所以,这或许是基督教没有在历史上被命名为“耶稣教”的原因,在汉语学界没有所谓“耶教”的简称,更无“耶教徒”的说法。

  

  三问“圣诞节”是洋节吗?

  

  “圣诞节”是基督徒为了庆祝历史上的耶稣诞生的节日。336年,罗马大公教会开始遵从每年12月25日为圣诞节。1607年,许多教会领袖聚集西亚耶稣降生的地方——伯利恒,进一步确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原来,每年的12月22日冬至,本是罗马异教庆祝太阳战胜黑暗的拜太阳节,伴随基督徒人数的增长,后者将其转化为庆祝永恒的“公义的太阳”(玛拉基书4:2),即耶稣降生的节日。

  所以,西方人过圣诞节,韩国人过圣诞节,中国基督徒也过圣诞节。我们不能说西方人过圣诞节就说它是“洋节”,正如日本人过圣诞节不能说它是“东洋节”一样。

  

  四问你们的“宗教宽容心”在哪里?

  

  你们“主张宗教宽容、尊重信仰自由”,建议“把只对耶教徒而言才具有神圣意味的‘基督’、‘基督教’、‘圣经’、‘圣诞节’、‘圣诞树’等改称为不带感情色彩和崇拜意味的‘耶酥’、‘耶教’、‘耶经’、‘圣诞节’、‘耶诞树’等”,请问你们轻浮地为一个具有两千多年传统的宗教改名,你们的“宗教宽容心”在哪里?

  这正如一个中国人千辛万苦移民来到美国,美国人建议他改名同时说他们具有“宽容心”,任何有头脑的人都知道结论是什么?

  

  五问你们的平等心在哪里?

  

  你们认为“需要充分发挥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占据主干地位的儒学的宗教性社会功能,高度重视目前民间社会重建儒教的呼声与努力,积极推动儒教的重建与复兴。”“将孔诞作为中国教师节,并尽可能使其变得既有神圣肃穆的节日氛围又有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这将有可能成为校园内和年轻人有效化解‘圣诞节’影响的一个重要举措。”请问儒教既然是一种准宗教,那么,为什么在校园内可以让年轻人过其教主诞生的节日而不能过圣诞节呢?你们这样建议,难道不违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教育法原则?难道不违背宪法保护的人人面前平等的原则吗?

  再问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内的学生、老师如果是基督徒,法律能不能允许他们在一定的地方过圣诞节呢?难道他们因为是基督徒就不能租用一间作为公共场所的教室过节吗?

  

  六问你们的自信心在哪里?

  

  你们说“宗教不得‘防碍国家教育制度’的宪法原则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教育法原则,因而亟需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严加规范。”而“有关部门应该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法律框架允许的范围内,重新审视和合理规范目前在商场、饭店、宾馆、网络、报刊、电视、电台、学校等部门和行业日渐流行的‘耶诞狂潮’。”那么,你们呼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严加规范”的说法,不是在要求它们违背“政教分离”的宪法原则吗?难道你们作为知识人没有一点信心通过你们的学术研究部分解决这些问题吗?

  作为中国人这样言说的时候,你们的主体性在哪里呢?

  

  七问你们的求真心在哪里?

  

  任何一部公开出版的严肃的字典、辞典,我们都找不到关于“耶教”、“耶经”、“耶诞”之类的解释。作为一位人文学者,我只知道基督教与基督信仰、基督教徒与基督徒存在差别:英文的Christianity可以翻译为A.基督教;
B.基督信仰;
C.基督教的教义。

  (1)基督教,是历史上的某个教派尤其是该教派的领袖对耶稣基督事件的理解与诠释形成的教义、教规、膜拜仪式和信仰团体。这种诠释,存在着一个基本的边界范围。基督教分为基督新教(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所谓狭义的“基督教”)、基督公教(Catholicism/ Catholic Church)、基督正教(Orthodox Church)三大教派,但它们都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相信他是为了人类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相信他死后复活、升天还要再来审判世界。

  (2)基督教徒,不仅信仰基督,而且信仰自己所属教派领袖对于基督事件的理解与诠释得出的教义;

  (3)基督信仰,是对历史上的拿撒勒人耶稣成为基督的信仰,因而是对基督本身的信仰。由于基督徒信仰的对象——耶稣基督——不是人的努力、人的作为的结果,由于耶稣基督是上帝主动成为历史上的耶稣的肉身,由于基督事件本身的发生是上帝慈爱与公义的表达,由于“宗教是以关于超验者的概念为基础、对生活的终极意义和相应地该如何生活的一种解释”(斯威德勒语),通常包括四个C——教义(Creed)、教规(Code)、膜拜仪式(Cult)、社团结构(Community),而基督信仰不是人解释的结果,所以,在严格意义上,德国20世纪神学家卡尔•巴特认为“基督信仰”不是宗教;

  (4)基督徒,是信仰基督的信徒。耶稣的门徒最早在安提阿教会被称为基督徒。他们相信耶稣基督是受生灵感孕而生(圣诞节的依据),相信耶稣关于人要爱上帝且要爱邻人如自己,相信耶稣在十字架上是为了把人从罪中拯救出来而死,相信耶稣死后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复活节),相信他升天现在坐在天父的右边,相信他必再来并且审判世界。在时间观上,基督徒,就是生活在耶稣基督复活升天后与他的再来之间的时段,生活在纪念他的十字架上受难、十字架下复活与盼望他再来实施对世界的审判之间的时段中的人。

  为了纪念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受难、盼望他再来,基督徒领受圣餐;
为了纪念他在十字架下的复活,基督徒要参加星期天的主日聚会并每年过复活节;
为了纪念他独特的为爱人类而生,所以基督徒过圣诞节。

  你们的求真心何在?

  

  八问你们的求知心在哪里?

  

  你们说“对中国的‘耶教’问题抱以了解的同情:盖庞大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需要精神支撑以重建生活希望,而部分社会精英则欲借‘耶教’以‘挟洋自重’;
盖中国的信仰危机、伦理失范、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文化匮乏迫使国人寻找身心安顿之所;
盖‘祛魅’的‘现代性’带来的精神支离与价值虚无导致人们重新发现宗教生活的意义;
盖‘圣诞节’作为巨大的商机和利润而为厂家、商家所鼓噪与利用。种种原因使得‘耶教’成为部分国人的可能与选择,使得‘圣诞节’成为国人无法躲避的文化景观。”

  如果基督教仅仅是给人精神支柱而不是一种对个人生命的改变,如果部分社会精英研究基督教仅仅是为了“挟洋自重”而不是潜心于学术真理的探讨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如果种种原因就是你们所说的原因,那么,可以说,你们对中国的基督教全然缺乏任何内部的了解,你们对中国的基督教学术的发展动向基本上处于无知状态。

  你们的求知心何在?

  

  九问你们的公心在哪里?

  

  你们“认为,有必要从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的角度深刻反思中国的‘耶教’问题,从建设中国‘软主权’、‘软力量’、‘软边界’的角度重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积极引导国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警惕和防范中国的进一步‘耶教化’”。

  如果一个知识人不研究学问而越俎代庖去附和所谓的“文化安全”这种在学理上有待商榷的说法,那么,他的动机为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况且,一种文化因为过一个节就会受到致命的威胁,这种文化难道不是太弱小了吗?

  日本人在明治维新后过圣诞节,为什么日本文化并没有灭亡反而很好地得到保存呢?日本翻译的西学经典远远胜于我们,为什么日本的博士生不担心被西化呢?按照《圣经》,耶稣倡导人要爱他的仇敌,希望人要过公义、诚实、仁爱、忍耐、恩慈、良善、喜乐、和平、节制、信实的生活,这难道不是中国人值得思考的生活方式吗?难道不是和谐社会最需要的公民素质吗?

  你们的公心何在?

  

  十问你们的责任心在哪里?

  

  在说“中国的耶教徒等洋教教徒”这种在逻辑上有语病的句子的时候,难道我们可以说“美国的儒教徒等东洋教徒”吗?怎样同义反复地把“圣诞节”改称为“圣诞节”或改为“耶诞节”?按照“现今港台地区的做法”,请问难道你们不知道在香港还有专门为中学生用来星期日崇拜的教堂吗?请告诉大家:哪一本公开出版的学术书说港台地区有“耶酥”(应当为“耶稣”)、“耶教”、“耶经”、“圣诞节”、“耶诞树”等的规范说法?

  一句话,你们随便改变一种具有两千多年传统的基督教的名称,把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故意十人一条心地联合写成错别字“耶酥”,把本身起源于亚洲的基督教说成是西洋人的宗教,把中国的基督徒说成是洋教徒,为了沽名钓誉谎称“数以亿计的‘耶诞短信’满天飞舞”,使用“耶教”、“耶经”、“耶诞”之类名词时无中生有。请问你们作为博士生这是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吗?难道这就是你们对华夏儿女的担当吗?

  你们一方面说要防范西化而又不断使用西式语句、使用“主体性”、“集体无意识”之类近代哲学和荣格心理学词汇,又在全球化的时代使用网络这种起源于西方的媒介。

  请问你们的“诚心”何在?

相关热词搜索:十大 博士生 看法 耶诞节 常平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