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语文的诗词教学探析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望高镇中学
【摘 要】文章通过阐述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建构主义理论对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意义,对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语文的诗词教学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促进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有序开展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初中语文 诗词教学
诗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诗词均是语文教材编者推崇的文体。然而由于诗词语言含蓄凝练,内容牵涉面广,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一定距离,所以对诗词情意的认识、体会,自然转变成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重难点。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后结构的学习理论,其强调教学并非将知识技能自外部灌输进学生脑中,而是指引学生自原有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的经验[1]。由此可见,对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语文的诗词教学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起初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来的。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心理学的深入完善,是基于前人皮亚杰、布鲁纳、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等思想理念发展形成的教育心理学新观念。建构主义以专研学习人员知识建构机制问题为重要核心,特别提出学习是学习人员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经由相应的情境,也就是社会文化背景,依托教师、同学,借助一定的学习素材,通过意义建构手段而获取知识技能。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自身归结为四方面要素,分别是情境、对话、协作以及意义建构,并且以意义建构最为重要。就建构主义特征而言,主要包括下述几点:(1)建构主义下,学生所扮演的是意义建构者的身份,而并非知识技能被动灌输、接受者的身份;(2)建构主义下,教师所扮演的是学习组织者、指导者以及意义建构推动、促进者的身份,而并非知识技能灌注者、提供者的身份;(3)教材被视作建构的对象,而不再是传授的唯一内容;(4)媒体并非帮助教师开展知识传授的工具,而是用以创设情境,开展协作学习、方法互动,也就是用以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究的认识工具[2]。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凝练丰富语言促进学生自主空间建构
初中语文诗词凭借极其浓缩的语言表现了作者真切的情感。在对语言凝练的诗歌精选鉴赏过程中,学生可依托鉴赏资料提炼诗歌中蕴藏的丰富信息,调动起自身的想象、创新思维去建构作者创作时的真切画面。如此,完美的建构画面便得以显现。就诗歌建构而言,多以联想、想象为基础。而联想、想象会由于不同事物、情形而发展转变,也会由于不同的人所处不同层面、立场、心理等于同一首诗歌中建构出不同的画面。学生有着自身的思想、主观能动性,学生会依据自身现有知识素养对诗歌展开建构、再创造,即依托自身联想、想象的一种自主创造。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语文的诗词教学,诗词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可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建构空间。
(二)情感风格促进学生性情陶冶人格健全
诗歌作者将真切情感转移至诗歌中所承载的自然事物、景物上,经由事物景物传达各式各样的信息,诗歌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其文化共感、生命律动,实现有效表达。不管是古人还是当代教育者,均注重知人论世,注重借助诗中的情感去陶冶鉴赏者,使鉴赏者的性情得到陶冶。此外,每一位教育者均注重把诗歌搁置于相关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将鉴赏者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体验,各式各样诗歌培养出各式各样个性健全人格。以王维的《送别》为例,诗人借助具体景物来慰藉友人的艺术手法,使我们能够体会到诗人在无限惆怅情境下散发的顽强不息的信念。在对诗歌充分鉴赏后,学生为诗歌的丰富内涵所感染,同样能够领会到景物中的情感,陶冶性情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格健全发展。
(三)学习情境促进呈现創设意境
诗歌中的美妙意境鉴赏并非信手拈来的,需要学习情景的调动刺激。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教学实践中,均十分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然而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学习情景创设却缺乏深入的研讨。依托共同合作互助方式塑造整体理念,结合现代教学设备开展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建构学习活动。该种硬件学习环境为诗歌意境创造了有利的鉴赏前提,可以基于此类前提为学生带来相关相似作品,及相应的画面、音效。所以可将诗词置于特定历史情境下开展理解。遵循该项原则还可对学生知识的缺乏予以补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建构主义学习情景对诗词鉴赏还可起到其他作用,比如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交流、协作机会,并以自我角度出发去进行体会、领悟、建构。
三、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工作在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成功的发展经验,逐步强化建构主义理论的科学合理应用。如何进一步促进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建构主义理论下情境的生活化拓展
建构主义理论下,可结合其情境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强调对诗词教学情境进行生活化拓展。
1.结合学生现实生活提炼出诗词学习的一系列因素,将学生生活中大量觉察不到的语文学习的机会转变成习以为常的语文素养提升,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诗词情境,指引调动起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诗词学习机会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效充分将诗词课堂教学中掌握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应用。
2.将诗词教学与其他相关文体教学、不同学科教学开展相配合,一方面强化学生在多种不同学习情景中对诗词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使其他相关教学为学生诗词学习创造一系列实践机会。
3.强化开展诗词拓展课,促进学生已掌握学习内容与新学内容的有效结合,以诗教诗,开拓学生诗歌学习视野,达成“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师生关系民主化对话与合作
师生关系民主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告别了传统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工具主义,迎来了社会民主教育历史新篇章。诗词教学即为一个“对话”的过程,是互为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各自精神的“幸会”。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对话”原则,既凸显了诗词教学文本鉴赏的精神实质,又体现了师生民主观念的本质要求。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并非充当知识的拥有者,而是以积极参与者身份,以对话方式对学生心智、精神形成科学启迪。同时,学生相互间开展沟通、协作,使每一位学生切实投入进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以辛弃疾《破阵子》这首词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可要求学生自读,看注解,了解一定语句含义后,再要求学生以尽可能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对整首词的内容进行叙述,然后着重指引学生在语句表层含义基础上对诗人内心感情进行感悟,与学生一同对诗人的深切感情轨迹进行追踪。通过一环一环的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对话方式补足阅读方面的缺失,并经由学生相互合作方式强化重视共享。
(三)建构主义理论下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
在初中语文诗词教材中,有大量表现崇高道德之美、人生之美的优秀作品,诸如李白诗中呈现的豪迈、浪漫主义,杜甫诗中蕴含的现实忧患意识,苏轼词中包含的深刻人生哲理,陆游、文天祥诗中表现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等。教师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对诗词中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进行体会的同时,还应当启示学生去探索诗词中蕴含的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调动起学生不畏艰险、不惧牺牲、勇于与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奉献精神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切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从而促进对心灵的陶冶、人格的塑造,由情感的触动升华至对内心的启迪,进一步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3]。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语文的诗词教学对传统支离破碎的教学经验与研究局面进行了扭转,使教师得以跳出课堂来从整体上对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进行重新审视。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建构主义内涵,全面分析建构主义理论对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意义,积极促进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林茂彪.品读诗词 感悟人生 塑造自己——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4(10):20-21.
[2]黎敏,查玉瑶.建构主义支架式理论运用于中学古诗词教学摭谈——以《登高》为例[J].华人时刊(旬刊),2015(04):130,132.
[3]赵松林.创设情境引导建构——浅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古诗词教学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7):251.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