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东风:勿把高校教学评估当形象工程
发布时间:2020-06-02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这一段时间教育部正在实行的本科教学评估,目的在于借评估促进本科教学质量,其设想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是任何好的设想都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和文化土壤,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各个高校在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简称“迎评”)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堪称中国教育界“二十年未睹之怪现象”。
除了极少数几个全国名牌大学以外,绝大多数内地高校都把“迎评”看得高于一切,成为全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当评估临近,整个校园立即进入特级警备状态,所有教职工必须全天值班,各级领导必须二十四小时待命。可谓草木皆兵,如临大敌,人人自危,风声鹤唳。各个教研室的书架必须放满图书,如果没有,就把教师家里的图书搬来充数,评估之后再拿回去;
所有教室、教研室、办公室的每个角落必须用白手套擦不出一点黑色。如此等等。
一些大学在专家组来前,全校动员进行集体大造假运动,把所有四年来的学生作业、教师教案、学生论文和试卷全部调出来进行“认真”的审查,消除所有明显的和可能发现的“纰漏”,甚至把已经封存的学生试卷拿出来重抄一遍,把学生毕业论文拿出来进行彻底的精加工,增加三千字以上的英文资料翻译、不少于一百条的注释和参考书,结果把一个本科毕业论文活生生拉成比硕士论文还要长的厚厚一本!上面有教师每周的修改意见和学生每周的修改情况记录。
出现这样荒唐透顶的现象,原因到底在哪里?当有人把原因归结为教育部的评估政策的时候,教育部反问:谁叫他们这么搞的?这样搞绝对不是我们的本意。我想这是教育部的真话。那么问题在高校领导么?各个高校领导实际上也有自己的苦衷:教学评估与太多的利益牵连在一起:学校的地位和知名度,教育部或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额度,学生招生人数,等等。
评估总是要有等级的,所以“输者”一定是免不了的。问题是无论输赢都要公正,学校的排名和等级是应该实事求是地、真实地评选出来的,而不是通过包括弄虚作假在内的突击方法临时“抓”出来的。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不难。首先,一个比较不那么激进的方法是教育部应该改变评估的方式。比如:他们应该注意在平时经常性地对学校的本科课教学质量进行调查摸底,深入到学生和教室中间得到确切的信息,而不是几年来一次大的评估运动。即使是几年一次,也完全可以在被评估学校完全不知情、事先完全不通知的情况下,进行突击检查。这样至少可以消除或减少对方事先搞突击“发展”的可能性。同时,评估专家的名单必须绝对保密,不能让被评估单位事先知道。当然,这样作的前提是教育部必须坚持廉洁和公正,对于内部的泄密者要严惩不贷。不要让评估演变成为一种形式,一种变相的形象工程。其次,一个更加激进也更加根本的方法,是国家发展和健全教育部之外的评估主体和评估机制,使得评估的主体多元化,最后的目的是打破评估主体的一元化和评估权力的垄断性(评估权力的垄断与其他权力的垄断一样必然滋生诸多弊端),使得评估真正能够反映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教育的消费者——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评价。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