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正来:他是愿意这样走的——悼王纬
发布时间:2020-05-26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王纬走了。
王纬是在努力落实一项项推动中国学术发展的计划中走的,是在他的一项项有关中国学术发展的构想中走的。尽管我们不愿意让王纬在一个我们都需要他的时代离开我们,尽管我们不愿意见到王纬因为太忙而早早地离开我们,但是根据我对王纬的了解,他是真的愿意以这样的方式走的,或者说,这才是王纬所承认的那种有意义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
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下半叶,我在受商务印书馆的委托负责组织翻译18卷《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的时候,便与王纬相识了。但是,只是在90年代初,我才与王纬有了较为频繁的学术交往。事实上,我也是在王纬所主张或所实施的一项项有关推动中国学术发展的计划中与他相识的。
在我的记忆中,王纬是一位执着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活动家。除了他在北京大学所承担的教育工作以外,众所周知,王纬还与学术界的一些同道共同创办了著名的“风入松”书店;
积极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和《中国书评》的编辑工作;
组织出版了相当数量的有重大影响力的翻译著作。这些工作虽说是一件件孤立的活动,但是它们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风入松”书店的创办和运营,不仅开创了中国书籍发行和销售的“民间”方式,而且还在实质上开放出了引导知识生产和再生产、引领读者之知识需求的“民间”渠道。更为重要的是,这项工作的展开,配合着其他民营书店的发展和努力,甚至还为松动中国意识形态的支配方式起到了我所谓的“未意图”的重要作用。
当然,王纬还有许许多多的重要的推进中国学术发展的方案未能实现:有的是条件尚不成熟,有的是他走得太早了。这是王纬的一个大遗憾,而且也可以说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个遗憾。在我与王纬的私下交往中,每次与他的交谈,都会涉及到一项甚至两项这样的学术活动或学术发展的方案。比如说,组织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者出版一套能够代表我们水平的著作丛书;
组织一些年轻的学者按照西方理论的发展脉络把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著作翻译过来;
建立一个以书店为基础的专门讨论学术前沿问题的民间“双周学术论坛”;
建立一个以《中国书评》为基础的定期举行的“学术批评论坛”;
通过承包一家报纸的两个版面而编辑出中国报纸中最好的学术版;
设立纯粹民间的学术研究基金,等等。毋庸置疑,这些设想在过去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场域中是很重要的,而且在我看来,它们在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场域中依旧很重要。
王纬就是在落实这些方案或构想这样的方案中生存的,这甚至是他选择的一种终结生命的方式。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轻轻地对王纬说一句:好好休息一下吧,王纬!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