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道歉其实并不难【薛海培,这一声道歉等了129年】

发布时间:2020-04-06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2011年10月6日,美国参议院以全票通过一项法案,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排华法案》等歧视华人的法律表达歉意。国内媒体奔走相告,以示庆祝,而西方主流媒体却鲜有报道。
  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道歉法案的主要推动者之一、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说:“华人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历史和受歧视程度无法与黑人相比,相对来说,我们还是处在社会的边缘,而黑人问题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但他同时认为,“平权无所谓意义大小或历史长短,《排华法案》明显违背了美国的民权精神,甚至违宪。”在一个由移民所构成的社会里,多数与少数如何共同生活是一个矛盾的难题,民主机制只能提供基本保障,而民权运动则能争取更大的空间。
  “我们的运动也是对上世纪美国民权运动的继续,美国社会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很多黑暗的历史,不管是通过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补偿,都需要一桩一桩,把过去的一页翻过去。”
  
  一部“排华恶法”的诞生
  
  薛海培把《排华法案》等法律斥为“排华恶法”,这些法律的制定要追溯到1882年。1882年,美国国会受理了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米勒提交的《排华法案》,最终通过了《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限禁外来移民的法案。其中详细地规定了禁止华人赴美的各种条款:比如,“任何企图通过船只进入美国的中国人,都要向海关移民官出示此法案之前列出的证明文件,否则将不准进入美国”、“任何州法院或联邦法院不得给予中国人美国公民身份”、“出现在此法案中的词组‘中国劳工’,指一切熟练或非熟练的中国工人,以及一切被矿主雇用的中国人。”
  这里的“中国劳工”主要指的是当时因为加利福尼亚淘金热而进入美国的中国人,这些因为天平天国的乱世而陷入贫困的人,大量参与挖掘加州金矿的竞争。早期的中国劳工并未受到明显的歧视,因为他们为加州政府带来了丰富的税收,而且由于中国劳工多为健康的成年男性,几乎很少动用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但随着人数的增加、金矿的减少,华人引起当地人的不满。
  当地人开始对外籍淘金者进行肉体伤害和强行驱逐,甚至还发起过大规模的游行来支持《排华法案》获得通过。不受欢迎的华人劳工只能另谋生路,从事仆役等劳动,其中一部分人还参与了1864年和1869年间的中央太平洋铁路修建。在19世纪60年代,华人已经成为加州最大的移民群体。而《排华法案》的基本假设是:华人并不能成为合格的美国公民。
  1884年,《排华法案》修正案扩大了适用人群,将所有来自中国的劳工均包括在内,不管其原本国籍为何,并对已经获得准许的合法移民离境后入境提出更严苛的要求。1888年,《斯考特法案》更是禁止了离开美国后的华人再次入境。1892年,该法案被延长10年,1902年,甚至直接取消了这一法案的时限。1924年,美国《移民法》还进一步把对中国人的入境限制扩展至其他亚洲国家。
  清政府自1876年起曾不断对此行径提出抗议,但又软弱地和美国签订条约,“10年内禁止华工赴美”。直到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中成为同盟,沿用60年的《排华法案》终遭废除。
  
  “全美的华人团体第一次为一个议题走到一起”
  
  2009年7月,中国劳工最早的淘金地――加利福利亚州州政府正式通过法案,为历史上的《排华法案》道歉,这是薛海培开始关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点。凭借十多年来在美国政界的工作和人脉,他很快找到一些华人朋友商量,发现大家参与此事的意愿都很强之后,把这个问题作为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的主要议题来推动。
  华盛顿的议员建议他首先让国会知晓美籍华人的这项请求,然后再进入具体的议事日程。他很快找到160多个华人团体签名请愿,包括成立于1894年的华人民权团体美洲同源会。这个团体以老一辈华人移民为主,都是年近七八十岁的老人,其中很多人还是当时《排华法案》的直接受害者,而薛海培任主席的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则相对年轻,里面的成员不乏和他一样与美国国会或其他政务机构关系密切的人士。
  他们的努力首先从众议院开始。华裔议员赵美心愿意出面递交请愿书,她的选区有很多华人,她爷爷就曾在美国受到歧视。为了保证提案的顺利,还需要找到一位共和党的参议员作为共同发起人。薛海培说:“民主党人和少数族裔关系比较深厚,但亚裔人士与共和党人来往不多,所以我们主要在共和党这边多花一点精力,倒不是担心他们反对,毕竟我们不太熟悉,他们在道歉问题上一贯比较保守。”
  这时,著名的华人精英团体――百人会也参与进来,在薛海培的印象中,这是“全美的华人团体第一次为一个议题走到一起,成了一次华人社会的集体行动。”此外,一些日裔公民、犹太人团体也开始声援、给予支持。
  在成功找到民主党、共和党的众议员答应提案之后,下一步就要开始进入参议院。在拜访波士顿的共和党人布朗时,薛海培一行人在他的办公室里发现了一座雕像,是布朗在很多年前的前任霍尔。这是一位当时强烈反对《排华法案》的参议员,曾公开斥其为“种族歧视的合法化”,并坚决地投了反对票。布朗本人在此之前并不知道这个渊源,但面对这项几乎没有争议且有益于选民的提案,他欣然应允。截止到10月6日的参议院表决前,一共有12位参议员参加联署。
  得益于美国参议院的特殊议事程序,道歉法案率先在这里得到了通过,其速度让主要推动者都始料未及,薛海培甚至是第二天睡醒才得知这个消息。参议院一共有100位议员,两党领袖会在某些没有争议的议题上达成共识,如果当场没有人反对,则可以免去投票的程序,当场获得通过。当晚的参议院辩论为汇率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而《排华法案》道歉案就被列入了“快车道”。
  通过速度之快及其不具争议性,再次说明了华人问题并非美国社会之核心议题。但薛海培汲取了教训,下次众议院讨论将采取投票表决的方式,且会提前安排日程,他希望华人社会多做一些准备,尽量推动美国媒体对此事的关注。
  
  希望促成奥巴马道歉
  
  “华人社会没有准备好,”薛海培坦言,这是推动道歉法案中最大的难处。
  在美国,华人参与社区、社会和政治不够踊跃,相对其他族群有很大差距,与美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严重脱节。根据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的调查,24年前的美籍华人总数为140万,而2011年已经达到400万,预计在8年之内要达到600万,“这是很现实的政治选择,华人是选票,是影响,应该是社会上的一个很强的声音。”
  具体到这次行动,华人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有人有顾虑,认为这会挑起各群体间的不满,“没必要捅这个伤疤”,也有人认为议案里没有赔偿条款,并无太大实际意义。毫无疑问,“道歉”的象征意义大过实际利益,但薛海培说:“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有人失踪了,你总得把遗体找到。”
  今天的美国人大多不了解已经成为历史的《排华法案》,他们难以想象甚至拒绝相信当年美国政府制定了如此歧视性的法案,而华人社区对此也知之甚少,薛海培也是介入此事后才渐渐找到了美籍华人的历史之根。“一般华人来到美国求学、工作、娶妻生子,就这样过一生,只有一个简单的认同。但华人在这里百年来的酸甜苦辣,他们和这个社会盘根错节的关系,远超出你的想象。”
  薛海培介绍,参众两院的表决以及总统的表态都是整个活动的第一个阶段,即政治性阶段。在这个阶段结束以后,他们还要开展一个更长的教育阶段。成立1882纪念基金会,扶持华人青少年的历史教育,敦促把《排华法案》写进美国教科书,发起“勿忘1882运动”(Remember 1882),把它变成一个在美国为人所知的议题。“我们希望美籍华人对过去的历史更感兴趣,让华人社区有历史的深度,从而建立新的自我认同。”
  今年10月,总统奥巴马将去华盛顿国家广场为马丁•路德•金雕像揭幕,这座雕像出自中国雕塑家雷宜锌之手,他此前一直以雕刻毛泽东半身像而闻名。薛海培已经着手联络,希望奥巴马在致辞中把最近的道歉法案也加进去,他连台词都想好了:“60年代过去了,但是民权运动并没有结束。”

相关热词搜索:这一 等了 声道 薛海培 这一声道歉等了129年 薛海培 那一声致歉还要等多久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