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价溢价【袁建军:从海外折价到中国溢价】
发布时间:2020-04-05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尽管不少人现在看好大盘蓝筹股,但我们认为,现在恰恰是投资经典成长股的良好时机。”袁建军说。 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601628)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只中国资本市场第一保险股,早市开盘就报出了37元的价格,与发行价18.88元相比,劲升95.9%。受到中国人寿登陆A股的影响,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人寿H股8号亦受到资金热烈追捧,当日收市升2.87%,收报26.85港元。
想到两年多前,中国人寿在港上市,3元左右的价格,竟然长时间少有人问津,短短两年过去,中国优质企业从过去的折价到今天的溢价,已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并成为2006年推动中国股市高速成长的一个主要动力。
“回顾2006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如果说上半年上涨的关键因素是股权分置改革,下半年则是由国际投资者的热情所推动,这两条线贯穿市场发展的线索,都显得异常清晰。”
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研究部研究主管袁建军认为,现在再看中国资本市场的定价水平,不能只从中国的角度,而是要有全球视野。国际投资人从前讨论的是投资中国的风险,现在则是在讨论不投资中国的风险,两年时间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的地位已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也是中国股市下半年发生变化的一个强烈的国际背景。
“过去由于外汇管制和QFII额度的限制,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热情无法传递到A股市场。在众多优秀上市公司进行了A+H股两地融资之后,这种传导已有所加大。2006年9月招商银行(600036)在香港上市,发行价定在8.55港元,上市交易首日,开盘价在10.65港元,这个价格对国内市场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非常明确,促使国内投资者对招行价值的再认识。到工商银行(601398)和中国银行(601988)陆续上市,国内投资者开始更多从国际视野来审视国内市场估值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基金在市场上涨过程中,也起到了一个决定性作用。袁建军说,应该说大量投资者是到了2006年的下半年,才感受到基金的赚钱效应。买基金也由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狂热。现在基金投资者的数量已经超过股票,成为储蓄之后百姓的第二大投资项目。当基金的赚钱能力得到了市场的验证和认同,整个2006年基金发行的规模,也达到了惊人的3200亿,如果不是因为最后两个月证监会给市场降温,暂时停止新基金的发行,2006年的发行规模,比2005年(350亿)很可能会超过10倍。”
“基金的蓬勃发展实际上是顺应了国家和居民两方面的需求,甚至是顺应了国际投资者的需求。今年以来全球流向新兴市场的资金,大概有一半以上(100多亿美元)流向了大陆和香港,这表明整个国际资金的一个新趋向。”袁建军说。
对于2007年的投资机会,市场普遍看好的仍然集中在消费服务领域,以及人民币升值带动非贸易品价格的上涨所影响到的领域,比如地产、酒类、网络、旅游、商贸等。此外股权激励的大面积推广,将提高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对公司业绩的提升,带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对资本市场来说,这将是一个制度性利好。
“就汇添富来说,我们比较看重的还是成长型上市公司。”袁建军说,整个中国经济处于稳步扩张期,从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来看,在这一时期买成长股获得的回报还是能战胜价值股。相对大盘股来说,小盘股会增长得更快,可以重点关注大盘股中有良好成长性的,以及小盘股中能持续做大的行业龙头企业,这样的公司才能给投资者带来惊人的回报。
“回过头看,上世纪50年代上市的可口可乐,70年代上市的沃尔玛,经过几十年它们的市值已经涨了数千倍。这样的投资回报,才能给投资者带来最大的受益。尽管不少人现在看好大盘蓝筹股,但我们认为,现在恰恰是投资经典成长股的良好时机。”袁建军说。
相关热词搜索:溢价 折价 中国 袁建军:从海外折价到中国溢价 折价溢价 平价溢价折价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