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个脚印励志句子【任小旭在上海一步一个脚印】

发布时间:2020-03-31 来源: 日记大全 点击:

  扎根上海十余年,33岁的任小旭已跻身中产阶层,却不曾濡染一丝小资气,素简的格子衬衣,实用的商务手机,没行头可言。   事业单位,民企,外企:股票,房产,基金,实业。吻合时代的轨道,任小旭的工作与投资步步为营。今年,他的MSN签名栏换成了“新起点”:积累了数百万个人资产,这位年轻人选择入股某软件公司,任总经理和营销总监,从高级打工族步入创业者行列;他的投资也由金融领域转向实业,在合伙投资的典当行担起了董事长一职。
  业余时间,他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最年轻的EMBA学生之一,平凡家庭中4岁儿子的父亲。对话中,他常习惯性地扶一扶眼镜:“我是价值创造型的,不是关系型的。”
  
  投资自己
  
  “投资是一个大概念,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财概念,它融于生活和事业,金融投资对我来说只是职业生涯一部分,读中欧EMBA花费的30多万对我来说也是项投资,我最大的投资还是我自己。”
  任小旭出生于河南南阳的西峡县,父母是当地的中学教师,和那个年代的很多人一样,儿时的他一直梦想当个科学家。“那时候,两种职业社会地位比较高:科学家和工程师。”于是,高考志愿他填了北京科技大学,京城求学4年,读了个机电一体化专业。95年毕业,任小旭在上海找得第一份工作:在航天部研究所从事神舟宇宙飞船设计,月工资近千元。那时,他工作了几十年的父亲月工资才拿8000
  
  整日设计太阳能帆板控制系统,工作平稳却也沉闷。一年后,他从体制内跳到体制外,来到一家民营IT公司做起了销售。
  三个月后,任小旭终于抓住机会,做成一个项目,“一下子自信心打开了,几个月里完成一项大转变,从内向到可以揣摩别人心理,甚至去影响别人,组织语言和行动感召别人,从被动的到主动去做事情。”4年后,任小旭由起点时的销售升为公司的市场部经理。
  2001年4月,任小旭的工作平台跳到了著名的安氏互联网安全系统公司。凭着他一贯的踏实劲,今年1月离职前,他的职位已是公司的华东区总经理。
  “整个过程中收获最多的都不是钱,还是我自己。工作一定是一步一个台阶,但我更追求那种体验的强度。”离开安氏,任小旭将近百万元的个人资产投进一家软件公司。“这公司已经运作几年,在细分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现在我是它的第二大股东。”
  “很快我们就能融资几百万,如果顺利,明年我们可以融资几千万,再过几年,我们肯定想办法做大,上市不是没有可能的。我的事业还在起步阶段。”
  
  试水股市、楼市
  
  工作履历可谓“一步一个脚印”的典范,但是,任小旭的理财观念并非那么“土”。尽管工资收入不断翻高,这位仁兄却很早就摈弃了“劳动最光荣”的传统思想。
  “炒股是受周围人的影响,一个同事的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炒股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这个时代的潮流你就应该去做!”’99年初,任小旭拿出一两万积蓄投进股市,半年间净赚了近1倍。当然,这只是他金融投资的牛刀小试,而投资理念的真正开启则是在误打误撞进入房产市场后。
  和多数人一样,购置第一套住房时,任小旭只为结婚做准备。99年底,夫妇俩相中一套30万的住房,“买第一套房子时,手头没多少钱,我爱人就希望买套一室一厅,小一点贷款少一点。我当时没什么投资理财的观念,但有一点我是坚信的,钱肯定越来越不值钱。我有这通货膨胀的概念。那时贷款比例最高可以贷70%,我说我们就贷70%,最长可以贷15年,我说我们一定要贷它15年,把这个金融杠杆用足。当时每月还按揭1600元,有压力,可是15年后1600元还算什么呢?”
  尽管说服了太太,并没减少两人的压力,“房子买了后没钱装修,装修后没钱买家具,刚进去连床都没有。1999年到2000年我们把所有钱都投这房子里了。”
  买进卖出第二套房子后,任小旭的投资观念发生了巨大转折。
  “2002年我们又有钱了,看上一套60万的房子,这时可以贷款80%,我们要付12万,但手头只有6万,就借了6万,相当于花了6万把这60万的房子给买了。过了一年,有中介找上门,我们卖了,结果一年就赚了十几万,手头一下子有了20多万。”那是2003年非典时期,上海房价的第一波翻涨。
  “像我们这种从小条件并不好的人,一下子手里有20几万现金,就不知道怎么花了,挥霍掉肯定不是我们的基因。那时候这种投资理财的观念开始觉醒了,看书、上网、交朋友,找各种投资途径,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让这20万能够保值增值。”
  风靡一时的《穷爸爸富爸爸》开启了任小旭朦胧的资产意识:“传统观念是劳动所得最光荣,它把这观念彻底颠覆了,靠劳动所得这种人要穷一辈子的。我们要把增加资产带来的收入看作自己的目标,让资产带来的现金流超过自己的消费。不干活时,你的收入超过你的支出,就财务自由了。”
  那时,房产市场火热升温。非典过后,在同一小区,任小旭发现了比自己购置住房便宜十几万的房子,“当时,这个市场信息不对称,有人愿意30万卖,有人愿意60万买。我那套买进60几万,八九十万就卖出去了。”接下来几月,他贷款200多万,连续购置四套连体别墅,每月好几万的按揭还款已超出他的固定月收入。但是,等到2006年第5套投资住房卖出,仅凭房产投资,任小旭已净赚一两百万。
  “现在房子也在涨,但是税赋太重,这就使得交易成本增高,基本已经没有赢利空间了。营业税5.5%、土地增值税2%、个人所得税2%,几项加起来税就有差不多10%,加上利息6%(1年),加上6%以上的中介费,你这房子买了一年,涨了20%,都是亏的,这还没算你的时间成本。”
  
  多元投资之路
  
  当你用“炒股”、“炒房”这样的词描述他的投资,任小旭特较真:“我对炒这个词不太接受,我不是一个投机的人。”
  从开始的股市,到后来的房产高峰,任小旭说自己只是赶上了两波大浪,潮起卷进,潮落淡出,仅此而已。“打工族主要做金融投资和房产投资,我已经不是打工族了。”积累足够的资本,他将投资重点转向实业,除了经营自己的软件公司,业余他还得抽时间参加武汉某典当行的董事会。
  武汉这家典当行是任小旭与另外7位中产人士合伙出资成立的,现在净资产已有千万。几年前,这群地道的“白骨精”在网上的创富平台结识,在共同修炼中结成同盟。“当时,上海有个投资理财的网站,叫91发财网,洪曦办的,里面有很多文章,各种观念的冲击,房价的涨跌,都有非常激烈的论辩。在这个网站上交了很多朋友,大家都对投资理财比较感兴趣,是些爱想爱琢磨的人,我们线下还有些活动,比较人情化,当时认识的这批人变成一个非常核心的社区,是我现在生活圈里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也有很多生意和业务方面的合作。”
  “开始想做连锁的经济型酒店,后来转向小型商业地产经营,最后才改到典当行。从行业来说,前两个要不投资过剩要不需要大量资金,这不是我们的强项。后来我们发现了做典当的机会,国家对典当行牌照发放有严格控制,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吧,很多人愿意30%甚至40%的年利率借款,相对来说,回报率比较高,风险比较小。”
  2006年初至今的这项合伙投资并非一帆风顺。一年半中,差点散伙,也有一部分投资颗粒无收。到现在,一切才终于走向正轨。
  “你有没有设想过一无所有的境地?”
  “我已经有很多投资方向,实业有两家,一家我去经营,一家是作为投资人,其他有房产,有基金,有股票,还有稳定回报的债务投资。我的投资是多样化的,任何一项血本无归,对我来说都没大影响,当然更重要的是我有自己的能力、行业经验和朋友圈子、幸福的家庭。”

相关热词搜索:脚印 在上海 任小旭 任小旭在上海一步一个脚印 在上海滩一步一个脚印 一步一个脚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